古代普通百姓一日三餐(古代人一日几餐)

古代普通百姓一日三餐(古代人一日几餐)(1)

秦汉一天两顿饭


从史料记载和考古人员的发现来看,在原始时期没有“一日三餐”的概念,是比较自然原始的“饥则求食,饱则弃余。”就是饿就吃,不饿就不吃的佛系吃法。

“按时吃饭”是人类饮食文明进步的flag,中国最晚在商朝已形成了“按时吃饭”的习俗。

先秦时期,百姓家都是一天吃两顿饭,就是我们说的“两餐制”。这两顿饭可以看成是“早饭”和“晚饭”。

古代普通百姓一日三餐(古代人一日几餐)(2)

这两顿饭一般在什么时间开始吃?就像作息制度一样,太阳的位置就古人就餐时间而言是个重要的参考。古人将一天的时辰划分为12个时段,太阳刚出来时,叫“日出”,但古人第一顿饭一般是在接下来一个时段才开始吃。其时已日上三竿,因为大家都在这个时候吃第一顿饭,古人干脆称此时段为“食时”。

古人称主餐为“大食”,其它就是“小食”,这在上古商代时已分得很清楚,古人认为早餐不仅要吃好,更要吃饱。

古代普通百姓一日三餐(古代人一日几餐)(3)

 战国时期多了夜餐


那么,咱们现在的“一日三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捏?其实,在“两餐制”大行其道的时候,已有人一天吃三顿饭。

《庄子》里就写到“三餐而反,腹犹果然”,意思是去郊外游玩,带足三顿饭,回来的时候肚子都是饱的。

古代普通百姓一日三餐(古代人一日几餐)(4)

但是这里的“三餐制”不适用于平头百姓,而是有相当社会地位、家庭条件优越的贵族、富人才会享受的待遇。 《战国策》里有一句话:“士三食不得餍,而君鹅鹜有余食。”说的是读书人一天三顿饭都吃不饱,你的鹅、鸭却还有剩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实际上,此时的一日三餐只是一日两餐的补充,其中的第三顿饭有点“夜餐”的味道。地位可能和下午茶差不多,一杯咖啡家小点心的分量。当时在贵族中间吃夜餐并不新鲜,在《晏子春秋》中,就有齐景公深夜将宴席搬到晏子家的记载。

古代普通百姓一日三餐(古代人一日几餐)(5)

“午饭”成为主餐


“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在魏晋以后覆盖面广了起来,但真正普及是在隋唐时。这个时候布衣百姓也是吃三顿饭的,与现代概念上的“三餐制”没啥区别。然后“中餐”“午饭”这类词汇开始流行,频频在文人的诗文中“刷脸”。贾岛《送贞空二上人》诗中便有“中餐”:“林下中餐后,天涯欲去时。”

古代普通百姓一日三餐(古代人一日几餐)(6)

唐时的中餐已成为三餐中的主餐,秦汉及以前,以前人们一天最重要的一顿饭“朝食”已经退休。

需要说明的是,“三餐制”在唐时已很普及,但是“两餐制”并未因此消失,有的地方一天吃三顿饭,有的地方一天吃两顿饭,到清末,乃至今天都这样。

古代普通百姓一日三餐(古代人一日几餐)(7)

 帝王一日“四餐制”


一天吃几顿饭,是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的。除了“两餐制”和“三餐制”,古时还有“一餐制”和“四餐制”及“五餐制”。很显然,一天只吃一顿饭,可能是穷人无奈的选择,而一天吃四顿饭就不是一般人能供得起的了。

古代普通百姓一日三餐(古代人一日几餐)(8)

“四餐制”在古代属于“帝王餐”,汉朝时被制度化。中国古代饮食制度带有明显的等级色彩和礼仪特征,贵为天子的皇帝饮食安排自然要与众不同,以别尊卑。

那为什么偏偏是数字“四”独得恩宠。班固解释道:“王者之所以日四食何?明有四方之物,食四时之功也。”原来,帝王每天吃四顿饭是借“四方”、“四时”之数字概念,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要是现代人一日四餐可能就是个吃货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