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古代君王的话(古代当君主也是要演技的)
“秀”是一句流行语,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用“秀”这个字形容惊人的操作。“作秀”则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利用媒体等途径宣传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作秀有三种解释:一是表演、演出;二是展览宣传活动;三是弄虚作假,装样子骗人。
春秋霸主齐桓公就非常有“秀”的天赋。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其母为卫国人。早在齐桓公与公子纠争位时,他出色的演技就已显露无疑。管仲射中他的腰带时,齐桓公竟然咬破了舌头口吐鲜血,装成一副中箭身亡的样子,连身边的鲍叔牙都骗过了。
所以,他堪称春秋时期第一行为艺术家。当然,在齐桓公当政后,已不需再表演行为艺术,而是转型成“政治秀”,在中原这个大舞台上发挥演技。
由于,早年齐国在长勺之战中落败,齐桓公上位后励精图治,打算一雪前耻兴兵伐鲁。战争打响后,齐军连战连捷,势不可挡,鲁庄公被来势汹汹的齐军吓破了胆,连忙派遣使者要求割地求和,与齐桓公在柯地会盟。
于是,齐桓公兴高采烈地带着管仲赴约,谁知双方进行和谈时,鲁国没安好心,在会场上安排杀手挟持齐桓公,要求齐桓公将打下的鲁国土地尽数归还。性命遭到威胁,齐桓公只得妥协,哭丧着脸与鲁庄公歃血为盟。
回到齐国后,齐桓公咽不下这口气。
虽说,白纸黑字的盟约已签订,但是,鲁国人却违反外交礼仪,不但在会场携带兵器,还挟持对方的国君,比之地痞流氓不遑多让。这种因胁迫而达成的盟约有何意义?话虽如此,但若齐桓公拒绝交出土地,齐国的面子恐怕有失。
正当齐桓公左右为难之际,管仲及时的意识到这场外交风波带来的巨大政治效应,对齐桓公劝谏道:“千万不能因为蝇头小利而背信弃义,失去天下人的支援,不如如约将土地交给鲁国。”齐桓公疑惑不解,鲁国人背信弃义,自己还按他们说的办,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但是,齐桓公毕竟不是凡人,很快他便想通了其中关节,一条通往争霸的康庄大道在脑海中逐渐显现。鲁庄公回国后一阵后怕,立即做好了与齐国交战的准备,谁知齐桓公竟如约将土地拱手相让,这场外交活动直接让鲁庄公对齐桓公刮目相看。
而其他诸侯国听说齐桓公如此信守承诺,纷纷称其讲信用,纷纷选择归附于齐国。不同于其他时期的霸主国,齐国的强盛是综合性的,齐国在管仲与齐桓公的治理下文化、经济、军事均有了长足发展。
齐国虽强,但南方的楚国、西方的晋、秦也不是弱国,齐国四周还有郑、宋、鲁、卫等小国环绕,倘若齐桓公想以霸道治天下是行不通的。针对齐国的形势,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建议,就是以齐国的公信力笼络天下诸侯,大家共同尊周王室为正统。
而与鲁国的外交风波正好增加了齐国的公信力,使齐桓公的人格魅力远播各地。不得不说,这场政治秀颇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使齐桓公收获大量声望,成为“诸侯之长”。尝到了甜头的齐桓公找到了自己的舞台,自此接二连三地在中原各地表演自己的政治秀。
之后,他的演技一次比一次娴熟,收获的声望也越来越多。
公元前663年,北方山戎进攻燕国,齐桓公慷慨救援,齐桓公亲率齐军抵达燕国助阵,将山戎赶出燕国境内。当齐军班师回朝之际,燕庄公亲自相送,一直送到齐国境内才感恩戴德地离去。
齐桓公对燕庄公说:“我不是天子,按理说不应享受这种待遇,诸侯相送不可出境,我不能对燕国失礼。”于是齐桓公命人将燕庄公途经的齐国土地全部划给燕国。此番事了,燕庄公感动得热泪盈眶,齐桓公在中原的声势达到高潮。
至此,各地诸侯听说这件事后,纷纷表示唯齐国马首是瞻。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统领八国先后进攻蔡、楚二国,以楚国未向周王进贡为由责问楚成王。楚成王只能屈服道:“未向周王缴纳贡品的确是寡人的过失。”连一向蛮横不讲理的楚国也震慑于齐国的声势之下。
就这样,打着“尊周”的旗号,依靠着齐国强大的国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中原上演政治秀的齐桓公,最终,收获了大量威望。对于不服从齐国号令的诸侯国,齐桓公一律以天子之名联合其他国家共同讨伐,最终,完成了春秋霸业。
史书称其“良车三百乘,教卒万人,以为兵首,横行海内,天下莫之能禁,南至石梁,西至酆郭,北至令支。”
但是,到了齐桓公的晚年却异常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于公元前643年病死。 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直到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殓。之后,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
参考资料:
【《史记·齐太公世家》、《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