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各个人物简介(从我的团长我的团剧中的大刀砍坦克说开去)
听人津津乐道《我的团长我的团》,说到其中士兵用大刀砍坦克、用手掰坦克炮筒的情节,问我怎么看。因为我是打死也不看此类电视剧的,所以也就不知道有此剧情。后得知刀劈坦克手掰炮管的士兵脑袋没什么问题,只是因为没见过坦克,也不知道坦克是什么东西,才有如此壮举。
既然剧中士兵脑袋没问题,那这问题出在哪呢?
我们就来说说国军抗战前后的教育训练,对照一下,看看可不可能出现《团》剧那样的情况。
首先说一说国军的反坦克教范
有人替《团》剧辩解,说是那时国军落后于外军,因而当兵的都不知道坦克是什么,所以才会用大刀去砍。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坦克(当时在中国称作战车)是早在一战时便已经诞生并为包括国军在内的各国军界所熟知的。中国军队落后于列强,一直到二战时,装备与战力都有很大的差距,但同时也要看到,国军中的军事学术同样也是十分活跃的,国军的步兵操典同样也是吸收了世界前端军学理论与战争实践编撰而成的。就说这抗战时执行的操典,其第五部第十一篇,就专门讲对战车、飞机、毒气的防御,对于坦克是什么、怎么防、怎么打,都有详细的交待。
除了步兵操典中反坦克的内容以外,国军还编有专门的教材《防御战车纲要草案》。该《草案》由陆军交辎学校编写,于1936年颁行。《草案》共分52款,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防御战车,首须明瞭战车之性能及其弱点,然后所定防御方法,始合实际。”那也就是说,在依照该《草案》进行教育训练时,即使他们遇到的是唐吉坷德一样的士兵,也至少得向他们说清楚,这坦克是铁打的,不是泥捏的,也不是秫秸秆扎的,用大刀是砍不死的;这炮管与野炮的炮管一样也是铁打的,用手是掰不断的。但我想大概没必要,因为二十世纪的国军部队中,不大可能会有像唐吉坷德一样的兵,而即便是一个只会割草锄地的农民,他也应该知道那么大的铁家伙肯定不是大刀能够砍得死的。
《草案》中,将防御坦克分为积极防御与消极防御两种,“积极为战斗防御,消极为非战斗防御,即按唐克之弱点,而使其行动力失去是也。”
关于积极的防御,《草案》要求,“以唐克、野炮及步兵平射炮为主,以其他十三米厘二生的等过重机关枪为辅助。”
关于消极防御,“系利用天然障碍与人工障碍,而防止敌唐克车之前进。天然障阻为密林、深泥、陡坡(四十五度以上)、悬崖、凹道、浮沙、河川、湖沼、岩石等。以唐克种类之不同,障碍之程度亦因之而异。”“人工障碍,为陷井、壕沟、巨大炮弹碰炸漏斗孔、铁丝圈、坚强鹿砦、铁筋水泥阻塞工事、城垣(须有城隍者)、坚固闸门等。”
《草案》将坦克分作重型、中型、轻型和小型四种,如何使用积极的和消极的防御手段应对四种重量级别的坦克,《草案》都一一做了规范。在当时条件下,积极的防御手段受兵器配备的限制,没有列为重点。因为对于普通的步兵来说,专门的反坦克兵器还不多,只有极少数的步兵团编有反坦克分队,即平射炮连或战车防御炮(简称战防炮)连,更多的步兵团还没有,所以说了也没多大用。《草案》的重点是放在了如何发动步兵用消极的手段反坦克上,比如如何挖掘防坦克壕、如何制作陷井、鹿砦等等。在当时条件下,这样确定主次是客观的。
这部《草案》,不是金屋藏娇的学术著作,而是向全军颁行的步兵反坦克教材,是每个部队都必须遵从的训练法典。在这样的教范之下,一个战斗部队的士兵,怎么可能不知道坦克是什么?
其次说一说国军的补充兵制度
也有人说,那时当兵的都是没什么文化的农民,抓来了穿上军装就上战场,哪里知道什么操典呀!
这就又要说一说国军的补充兵制度了。
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大批士兵的战殁、伤残与逃亡,国军各部队急剧减员,这就得有新兵大量的征召,对各部队的缺额源源不断地给予补充。但抗战初期,各部队征战频繁,抽不出人也抽不出空来从如何定表尺、修风偏开始一步一动的来教新兵,因而不是只要有个人补进来就行,而是要求进来一个兵就能顶一个兵的打仗,如果全没有经过战术养成就开上杀敌的战场,则无异于驱市人而战,徒增伤亡。开战之初的德械精锐第87师、第88师就曾多次补入这样没经过丝毫训练的新兵,白白的送死。按说,国府那时已经建立了征兵制度,但你也知道国民党基层的贯彻情况,各地在落实这个制度时基本是空对空,跟没有一样,补入的壮丁仍然是半点的战术意识也没有。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这便催生了补充兵制度,即在新兵补入作战部队之前,事先经过专门机构进行军事养成训练,训练一个时期后,经考核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再拨入作战部队。1938年后,由军政部在南方各省先后建成的补充兵训练处以及各作战部队的补充团等,就是这一制度之下的产物。
这也就是说,在1938年前,像那些团粉所说的情况,即随便一个农民补进来不经训练就上战场的情况是存在的,但《团》剧所讲的故事发生的年代,这种情况基本是不存在的。
补充兵的训练时间有长有短,根据前方部队的需要而定,但不能少于两个月。其训练方案,则依照民国二十七年七月军事委员会军训部所颁之《新兵教育纲领》,由各补训单位进行细化,分别实施。其必须教育科目规定为:
“1.精神教育:为养成新兵严守纪律,服从命令,忠勇牺牲之精神。了解捍卫国家,保护人民之责任。唤起民族意识,坚强抗战之敌忾心。以军人读训、党员守则、党歌、军歌、操典纲领、民族主义浅说、领袖宣示与训词,为精神教育必修课目。
“2.术科教育:为养成新兵参战所必要之战斗技能。以战斗教练、射击教育(含手榴弹投掷教练)、刺枪教练、筑城教育、阵中勤务、夜间教育等项,为术科教育必修课目。
“3.学科教育:为补助术科教育之不足,选择士兵必须明瞭之事项教育之。如操典第一部第一三六条至一四八条士兵在战斗间应遵守之事项,及第五部第十一篇对战车、飞机、毒气之防御,及与战车、飞机协同战斗要领,阵中要务令中搜索、警戒、通信、连络要旨,以及战时军律、连坐法等,为学科教育必修课目。”
瞧见没有,“对战车、飞机、毒气之防御,及与战车、飞机协同战斗要领”,是作为必修课目进行教育的。在这样的教育纲领指导下,我猜想,他们应该不会教导新兵用大刀去砍坦克,也不会教导他们用手去掰炮管。
应该承认,国军到了抗战时,已经相当的腐败,补训机构也是黑幕重重,但这所谓黑幕更多说的是如何克扣与虐待补充兵的。当然训练是有不到位的地方,但最起码的战术动作和兵器知识还是必须掌握的。要知道,补训单位向作战单位交接补充兵,还有一个验收环节。假如你是作战部队的接兵官,当你考核补充兵有关坦克的常识时,如果他连坦克是什么都不知道,如果他回答打坦克就是用刀砍的话,你会愉快地签字接收下这批新兵吗?补充兵到了分兵到连时,还要过一道复核关,如果你是连长,你会愉快的收下这样的兵吗?
第三说一说当兵的平时吃饱了都干什么
咱们退一步说,就算有些部队补充兵员不经过补训处而直接从农民中强征(在几乎全都在吃空额的国民党军队中,这样的情况基本不可能出现),那些兵补入部队后就可以不经训练就上战场吗?
战争年代,战斗自然是相当频繁的。可再怎么频繁,不打仗的时候总比打仗的时候多。那不打仗的时候,当兵的都干什么呢?
通过《正者无敌》等抗日剧,给人知道了高级将领大部分时间就是没完没了的和姨太太们斗法,可国军底层连队的大兵们不打仗时干什么,一直以来,似乎很少有文艺作品反映这一侧面。但文艺作品里不写不等于当兵的不打仗时就整天吃饱了睡大觉养膘,不代表在兵营里就只有打架赌博吃喝玩乐。不打仗的时候,当兵的就是周而复始的无休无止的操课训练,这是连队生活永衡不变的菜谱。
国民党军队里有一个贯穿了几十年不曾改变的日常生活制度——“三操两讲”,“三操”,就是每天早晨、上午、下午三次操场或野外的体能与战术训练;“两讲”,就是上、下午各一次的政治、军事理论学习。这在当年也叫作“三上操场,两进讲堂”。
三操两讲是以连为单位组织实施的。至于主要内容,参考军训部所颁纲领,术科教育,约占教育全时间百分之八十;学科教育,约占教育全时间百分之二十;精神教育,得随时随地训育之。
其中的术科教育,又进一步划分为:
战斗教练,约占全时间百分之三十。
射击教育(含手榴弹投掷教练),约占全时间百分之二十。
刺枪教练及体操,约占全时间百分之五。
筑城教育,约占全时间百分之五。
夜间教育,约占全时间百分之六。
阵中勤务,约占全时间百分之十。
基本教练,约占全时间百分之四。
这其中占比最多的战斗教练,就包括了反坦克的内容。
既然上边有纲有目,该怎么教,怎么练,当连长的也是要有具体贯彻意见和措施的,他是必须得“妥为支配制成教育预定表”,这个表也是要报营和团,并接受其指导、检查和考核的。而营长、团长们也不是只要有下面的连长主持操练,那么他这个营里、他这个团里的兵练的怎么样就与他无关,他也是要不断的接受上峰的考核、他也是要不断的检查所属连队的训练成绩的。
那年头中国军队中的士兵普遍的没上过什么学,文盲占了很大比例。为更好地让丘八们领会操典,有的部队还将操典细化,制定出训练实施细则,用比原操典更直白更具操作性的法则对操典做更进一步的讲解。比如川军编写于民国二十五年的战斗教范,就是一部十分通俗浅显的步兵操典实施细则。就在这部教范中的第三篇第一章,也仍然就是《对战车战斗》,从作战要诀、障碍物设置、战斗要领诸方面讲明了坦克的性能特点和反坦克的具体手段。川军在民国各军系中,称不上最先进,训练也并不走在前头,那么既然川军能按照操典如此落实,我不相信其他部队做不到。
在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灌输与操练下,你还相信到了抗战的中后期,还有不知道坦克是什么乃至用大刀去砍的士兵吗?
抗日军中,没见过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便已经出现的坦克完全有可能,在遇到坦克时因缺乏反坦克兵器和器材而束手无策也完全有可能,但没见过坦克不意味不知道坦克是什么,没有对付坦克的手段不意味就只能用刀砍和用手掰。只要在行伍间揩上几壶枪油,就绝不可能出现《我的团长我的团》中那样的荒唐事。
有人说,艺术吗!只要有看点就好。这话我信。就如同用灯泡点烟和把香皂当点心吃是一些末流导演表现土八路和农民工的拿手好戏一样,用大刀砍坦克大概也是《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得意之笔。让人不可理解的是,似这种恶俗的噱头,却往往招来众多军迷观众的大声叫好,真不知道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