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雪认为货币仅仅是交易媒介(欧文费雪现代行为经济学家)

费雪认为货币仅仅是交易媒介(欧文费雪现代行为经济学家)(1)

理查德·塞勒/文

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助推》《错误的行为》作者

曹乾/译

欧文·费雪通常被视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先驱之一,这种看法没错。不过,这篇文章想强调,费雪也应该被视为“现代行为经济学”的先驱。“现代行为经济学”这个术语是我创造的,我先说说它的意思,然后介绍费雪在这个领域的贡献。

现代行为经济学有三个特征。首先,将理性选择作为构建经济决策和市场均衡理论的起点。其次,使用各种数据收集方法来分析实际的个人行为。第三,这些对人类行为的观察,以及来自其他社会科学家(尤其是心理学家)的一些经验教训,被用于解释和理解为何理性理论无法描述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费雪最喜欢的两个主题,即时间偏好和货币幻觉,说明了他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

#

Vol.1 时间偏好

在《利息理论》(1930)中,费雪构建了跨期选择(即多个时期上的选择)理论,这至今仍被认为是利息领域的现代理论。著名的费雪图,仍然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学或金融学等课程的重要内容。他的分析结果是,在边际上,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跨期替代偏好。费雪甚至勾勒出了生命周期模型中的要素,因为他强调借贷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借贷可以稳定消费。费雪基本上预测出了关于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这一点令人钦佩,但更令人钦佩的是,他还预测到了对该模型的一些行为角度上的批评(例如,Hersh Shefrin and Thaler,1988)。

费雪从时间偏好或不耐烦的基本决定因素开始,构建利息理论(他把这两个术语作为同义词使用)。他的讨论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经济因素(即收入)的影响,二是他所说的“个人”因素。

费雪指出,个人的不耐烦程度取决于他的收入流的四个特征:规模、时间形态、构成和风险。收入流规模的作用非常明确:“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收入越小,个人就越偏好当前收入,越不偏好未来收入,也就是说越不耐烦” (Fisher, 1930 p. 72)。请注意,这一说法与储蓄的生命周期或永久收入理论形成了直接对比,后者假设所有储户在其一生中都会平滑地消费,而不管他们的收入水平如何。然而,费雪的分析很好地描述了实际数据。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储蓄率随着永久收入的增加而急剧上升,这表明,正如费雪的理论指出,穷人比中产阶级更不耐烦。费雪很清楚,收入对不耐烦的影响部分是理性的,部分是非理性的。“非理性一面,通常是缺乏远见,放松自我控制,以及‘相信未来的运气’,毕竟谁都希望他的所有当前需求都能得到满足。”(Fisher, 1930 p. 73.)。

费雪认为有六个个人层面的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不耐烦程度,远见和自控力是其中的两个,其他的因素还有习惯、预期寿命、对他人生活的关注(即慈善动机)以及时尚。费雪明确强调这些个人因素的非理性成分。

例如,他将一些人缺乏耐心归因于他们“很少正确地考虑未来”。有个故事说明了这一点:某个农民的屋顶漏水,但他从来不修补。你要问他为什么不修补?他会说,下雨时他无法堵住漏洞,而不下雨时,就没有漏洞可以堵!” (Fisher, 1930 p. 82)。他对自我控制的讨论很有心理学意义。“自我控制虽然与远见不同,但通常与远见相关,并且具有非常相似的效果。远见与思考有关;自我控制与意志力有关……就像那些在禁酒令之前,在周六晚上回家路上无法抗拒酒馆诱惑的工人一样,许多人无法否认自己现在的懒惰,即使他们知道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Fisher, 1930 p. 83)

费雪认为另一个非理性个人因素是时尚:“时尚是间歇性的因素,一阵阵地起作用。时尚一方面刺激人们储蓄以成为百万富翁,另一方面刺激百万富翁以炫耀的方式生活。时尚是一种强大而虚幻的社会力量,它遵循模仿的规律……” (Fisher, 1930 p. 88).

当然,通过将这些个人因素解释为决定一个人进入市场前的不耐烦程度,有可能挽救“标准费雪”理论。也就是说,一个非常不耐烦的人可能会大量借入资金,直到他的时间偏好边际报酬率等于利率,就像经济学原理课程所教的那样。然而,费雪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明确地表达这种“挽救”思想,我不认为这种思想是他的本意。费雪总是强调,他的分析取决于完美预期的假设,他对上述问题的讨论清楚地表明,他不相信完美预期假设是有效的。因此,我认为他会同意行为解释,即费雪模型应该被视为一种规范理论,一种关于理性主体如何行动以及预期如何行动的理论,而不是对真实个人行为的准确描述。(要了解行为研究的现状,请参阅George Loewenstein and Jon Elster,1992)。

#

Vol.2 货币幻觉

据我所知,在《货币幻觉》(1928年)一书中,费雪创造了“货币幻觉”一词,因此,费雪的研究,要远远早于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开创的关于决策心理学的现代研究。在这两位行为经济学家的工作中,他们强调“认知错觉”的作用,即大脑对我们的欺骗。事实上,特沃斯基在不幸早逝之前发表的一篇论文就是关于这个主题的 (Eldar Shafir et al., 1997)。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指出,个人经常混淆真实价值和名义价值。而正是这种混淆促使费雪写了《货币幻觉》一书。

为了收集关于货币幻觉的研究数据,费雪于1922年跑到德国,访问了24名居民,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德国正经历着非常高的通货膨胀率。费雪详细描述了他在柏林郊区对一名女店主的采访。马克在一战后的几年里已经贬值了98%(价格是原来的50倍),但她似乎没有意识到通货膨胀在决定商品价格中的作用。费雪描述了他买了件衬衫之后与店主的对话:“由于害怕被认为是奸商,她(店主)说:‘我卖给你的那件衬衫的价格,和现在的进货价是一样的。’我还没来得及问她为什么以如此低的价格卖货,她就接着说:‘但我在那件衬衫上赚了钱,因为我当初进货价格更低’(Fisher, 1928 p. 7)。费雪接着解释了这个女人是如何成为可怕的货币幻觉的受害者的。

费雪非常明确地说明了货币幻觉如何发生的。费雪说,人们认为本国货币是固定的,而其他东西(物价、外币等)发生变化。沙菲尔等人(Shafir et al.,1997)提供了类似的分析。以色列外交官阿巴·埃班(Abba Eban)在快速通货膨胀时期说过一段话:“美元是一种极不稳定的货币;这个月值100以色列镑,下个月值200以色列磅……”这正是货币幻觉的完美体现。

也许货币幻觉最重要的含义,是在著名的费雪方程中所起的作用,这个方程表明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加上预期通货膨胀率。费雪对这种关系的处理再次表明,他认为费雪方程的目的不是完美地描述现实世界。就像费雪的储蓄理论一样,这个方程式旨在描述利率在一个他称之为“远见”(我们现在称之为理性预期)的世界中的表现。

费雪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反应,要滞后很长一段时间(这激发了分布滞后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在一项对五个市场(伦敦、纽约、柏林、加尔各答和东京)利率的分析中,他说道:“[表格中的结果显示]商品的实际利率是货币市场利率的七到十三倍。这意味着,人们根本无法或不愿准确、及时地调整货币利率,以适应价格水平的变化。如果按照综合商品标准签订合同,几乎不会产生负实际利率。真实利率的不稳定行为显然是“货币幻觉”在货币市场上玩的把戏……” (1930 p. 415)。

#

Vol.3 结论

费雪和埃奇沃斯、帕累托等人一起,将数学引入经济学。年轻的经济学子在课堂上被灌输这些现代概念(方程式、微分方程等),但他们很少阅读围绕这些思想的原始文本。如果他们这样做了,他们就会发现这些经济学家,以及与费雪同时代的许多其他经济学家(如凯恩斯和A.C. 庇古),非常清楚行为因素(如自我控制和时尚)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往往被现代经济学排除在外。是时候停止忽视这些词语了,是时候开始更新我们的方程式,将这些行为因素包括在内了!

参考文献

Fisher, Irving. Mathematical investigations in the theory of value and prices, Transactions

of the Connecticut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No. 9. New Haven, CT: Connecticut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1892; reprinted, Fairfield, NJ: Augustus Kelley, 1991.

Fisher, Irving. Money illusion. New York: Adelphi, 1928.

Fisher, Irving. The theory of interest. London: Macmillan, 1930.

Loewenstein, George. "The Fall and Rise of Psychological Explanations in the Economics of Intertemporal Choice," in George Loewenstein and Jon Elster, eds., Choice over time.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992, pp. 3-34.

Loewenstein, George and Elster, Jon, eds. Choice over time.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992.

Shafir, Eldar; Diamond, Peter and Tversky, Amos. "Money Illus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7 (forthcoming).

Shefrin, Hersh and Thaler, Richard H. "The Behavioral Life-Cycle Hypothesis." Economic Inquiry, October 1988, 26(4), pp. 609-43.

#

食货志系列图书

费雪认为货币仅仅是交易媒介(欧文费雪现代行为经济学家)(2)

费雪认为货币仅仅是交易媒介(欧文费雪现代行为经济学家)(3)

费雪认为货币仅仅是交易媒介(欧文费雪现代行为经济学家)(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