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口诀 老子迷踪考第五十〇章
老子、老聃、老阳子、老莱子、李耳。厉乡、洛邑、沛地、蒙山、散关、槐里。
考证摘要
1、老子的父亲为宋国司马老佐,公元前573年冬,楚宋彭城之战,老佐战死。
2、老子出生于公元前572年庚寅虎年,出生地为陈国相邑厉乡曲仁里。
3、老子少年时求学于一个叫商容的隐士,长大后由商容介绍进入周都洛邑太学。
4、太学学成之后进入周都守藏室服务,多年以后成为守藏室的史官,相当于今天部委级官员。
5、老子自成为守藏室史官之后,属于大夫级别,并封有子爵爵位,其食邑在宋国沛地。
6、孔子十七岁时在鲁国巷党与老子第一次相会,之后老孔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老孔有过多次相会的经历。
7、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奔楚之后,老子辞去了周都守藏室史官一职,回到其食邑沛地闲居,在此间,也有过到秦地闲游的经历。
8、公元前500年,吴国北侵,占领了鲁国和宋国的部分土地以及老子的食邑沛地,老子无奈逃往楚国蒙山改名换姓隐居。
9、公元前479年,有人举荐老莱子为贤人,楚惠王亲自来到老子的居地,欲请老子帮其治理国家,老子因为自有隐情,逃离楚国。
10、老子自楚国蒙山始出,一直向西北方向逃离,途径今安康市、汉中市,最后来到楚国的西北边关散关。
11、楚国西北边关散关关令尹喜,也是一个修道之人,早就对老子有着仰慕之情,故意将老子扣留,请求老子留下道家巨著《老子》一书。
11、老子与关尹告别,进入秦地,一直向西,今天水、渭源、临洮、张掖都留下老子的遗迹。
12、老子入秦地十七年,公元前462年农历三月廿八日死于临洮凤台,当地乡亲和好友将老子的遗体葬于临洮东十里,老子的故居槐里。
13、老子出生于公元前572年,逝世于公元前462年,寿辰110岁,每年农历三月廿八日是老子祭日,临洮的各界人士,都会举行盛大的纪念老子的活动。
第五十〇章:道德真经——传承考证
关于老子《道德经》是怎样传承下来的,现无法考证准确的传承路径。但是可以根据相关的文史资料的记载,即可考证有关《老子道德经》的传承先后。
1、关尹:关令尹喜,字公文,号文始先生,又称文始真人,为《关尹子》一书的作者。生籍为今甘肃天水人士,为古代秦国人,具体生卒史料不详,按相关史料考证势必小于老子的年龄,因为当年老子西出散关的时候,老子已经是九十三岁的高龄,而关尹当时任散关的关令,在此关尹拜老子为师。从这一史料分析,关尹的年龄应该小于老子年龄四十岁左右比较符合事实。《老子》也是应关尹所邀,在散关关令尹喜的故里诞生,时间是公元前479年。
关尹:文始真经
2、文子:文子,姓辛氏,号计然,又称通玄真人,为《文子》一书的作者。生籍为今河南商丘人士,为古代宋国人,具体生卒史料不详,按相关史料记载,文子是老子的弟子,与孔子同时期的人,他也是越国大夫范蠡的师傅,授范蠡七计。范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而灭吴。按其史料考证,文子的年龄与孔子的年龄基本相仿。通读《文子》一书,其内容就是对《老子》的诠释和解读,从这一史料记载分析。《文子》一书是对《老子》最早的记录。由于文子是老子亲传弟子,有可能文子得到的《老子》还要早于尹喜。
文子:通玄真经
3、庄子:庄周,别称,庄子。字号子沐,又称南华真人,为《庄子》一书的作者,生籍为今河南商丘人士,为古代宋国人。庄子约生于公元前369至前329年间,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著名代表人物,其思想观念和成就被后人喻为老庄流派,老庄哲学。通读《庄子》一书,也可看到庄子道家智慧的体现。在《庄子》书中,有大量引用《老子》的文句,从这一史料记载分析。在战国庄子时期,《老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承。
庄子:南华真经
4、韩非:韩非,又称:韩非子。韩桓惠王之子,荀子学生,先秦七子之一,为《韩非子》一书的作者。生籍为今河南新郑人士,为古代韩国人。韩非子约生于公元前280年至前233年间,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通读《韩非子》一书,其中有“喻老”和“解老”篇是对《老子》一书的诠释和解读。从这一史料记载分析,在战国末期,《老子》已经广泛的传承到社会中的不同学派。
韩非子:喻老、解老
5、河上公:河上公其姓氏不详,生卒不详,籍贯不详,汉初时期的隐士,为《老子章句》一书的作者。河上公版的《老子章句》也是史料所载,最早将《老子》一书全面分章诠释和解读的《老子》,在西汉文帝刘恒时期即公元前203年左右,老子一书已经被当朝皇帝奉为官方的道家经典,所有官员必读的书籍,以至于河上公版的《老子》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由于河上公版本对《老子》一书有大量的改动部分,而在其传播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的《老子》的原文与河上公的释文相混淆的错误,通过改编的《老子》已经大大的偏离了《老子》所述的“道”,以至于自古拜读《老子》人士很难抓住《老子》的真义。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道德经》其母本就是河上公版的《老子章句》,这对于今天我们研究《老子》的真义是为莫大的悲哀。
河上公:老子章句
6、敦煌本:敦煌藏经洞始藏《老子》,被一些人士喻为最早的《老子》,诸不知在此书最后记载:“太极左仙公序,係師定,河上真人章句。”这句话明确的界定敦煌藏经洞始藏《老子》为河上公《老子章句》的抄本。
7、张道陵:张道陵,字辅汉,原名陵,道教创始人,为《老子想尔注》一书的作者,东汉丰县即今江苏徐州丰县人。在世于公元34年2月22日至156年间。道教产生时将老子奉为道教始祖,将《老子》奉为道教圣书。《老子想尔注》也是对《老子》一书用道教思想观念全面的诠释和解读。此书充斥着道教思想观念,一般流传于道教组织之中,其不占主流研究老子文化的份量。
8、王弼:王弼,字辅嗣,三国曹魏山阳郡,今山东济宁、鱼台、金乡一带人,在世于公元226年至249年间,是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玄学创始人之一。通读王弼《老子》,就是以河上公《老子章句》为母本《老子》,不同的是与河上公的诠释和解读有所不同。至三国时期,王弼注解《老子》已成了天下儒生拜读的书籍。通读王弼版《老子》,也是河上公版《老子》的延续,不同的是书中的释义饱含儒家的思想观念。
9,唐朝版:唐朝李世民的母亲、奶奶都是鲜卑族。李渊打下中原,但有人认为他有少数民族血统。李世民为寻找其作为汉族正统的血缘身份,召集学者研究,证明了李渊、李世民是老子后代。老子名叫李耳,老子的儿子叫李宗,李宗在春秋时期做过魏国的将军。老子的孙子,李宗的儿子是魏国的大夫,李宗第七代孙子叫李假,李假是刘邦手下的散人,李假的儿子叫李解,李解被刘邦封到陇西作胶西太傅。所以李解这一支就落在陇西。李渊的父亲叫李虎,李虎是李解正宗的后代,所以就证明李氏天下是正统的汉族人的天下。上溯其先祖为老子,因此李世民给老子非常高的封号叫“太上老君”,唐朝以后凡是道教的庙宇中玉皇大帝之下就是太上老君。从此将《老子》之书改名叫老子《道德经》。唐朝开始老子《道德经》书名延续至今。唐朝玄宗皇帝李隆基是历史上第一个注解《道德经》的皇帝,其名为《御注道德真经》。
通行版:当代通行版《道德经》基本以河上公《老子章句》为母本的版本,其注解综合了河上公版和王弼版等版本的思想观念,加上了一些学者的诠释和解读,无论怎样注解,都离老子所述的大道越来越远,其原因是根本的错误,所有的原文的关键章节及文字已经被肆意的篡改,这就是自古以来读者读不懂《老子》的真义原因。自汉朝到今天的2000多年的历史中,人们对《老子》的评价都是停留在“博大精深,玄之又玄”的思想层面上,具体从《老子》中吸取了多少执政的智慧,带兵的智慧,养生的智慧,做人的智慧,无从说起。在这2000多年的历史中,你听到过吗?是有那一个历史名人由于读到《老子》而使他增加了智慧,感悟了世界和人生?是不是在您的印象中非常模糊,仿佛拿不出具体的证据。而在这2000多年的历史中,我们却读到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读老子》:“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译文:“说教他人不如智者沉默,这句话我是从《老子》书中得到,要是说老子是智者,为何他要自著五千文去说教别人。”一代大诗人为何对一代圣主有如此的嘲讽感慨,因为他读到的是一部被严重篡改的《老子》。在例:宋代大诗人陆游的一首诗《读老子》:“道德五千言,巍巍众妙门。管窥那见豹,指染仅尝鼋。正尔分章句,谁欤达本源?蜀庄犹不死,过我得深论。”译文:“老子著书道德五千文,其中意境太高难攀登。仔细拜读就像管见豹,反复翻阅仅得一点尘。道教祖师想尔分章句,天下谁能通读达本源。若你蜀庄之才如不死,超越过我之学来深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历史上的著名学者读《老子》的心中感慨。在此再一次强调他们所看到的《老子》是一部被严重篡改的《老子》。
帛书版:帛书版《老子》源于1972至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一处西汉墓中而来,这三座西汉墓的主人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本人的墓葬和其妻子及儿子的墓葬,在此3号墓葬中的一个锦盒里,珍藏着两部帛书,通过历史考古专家的考证,一部用篆体抄写的《老子》原文,书中用字不避讳汉初皇帝刘邦的名号,故定名为《帛书老子甲本》,被界定为秦汉之前的古本。另一部用隶书抄写的《老子》原文,书中用字避讳汉初皇帝刘邦的名号,但不避讳刘恒的名号,故定名为《帛书老子乙本》,被界定为汉朝之初的古本。
通过考古历史文字专家数十年的整理解读考证,帛书《老子》原文于2000年出版发行。我们是幸运的,幸运的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是自汉初之后的古人都没有能看到的《老子》古本的原文。我想如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看到的是真正的《老子》,就一定不会有如此的嘲讽的感慨。我想如果宋代大诗人陆游看到的是真正的《老子》,就一定不会有如此的情怀。所以说我们是幸运的。帛书《老子》是我们学习和研究《老子》思想智慧的最真版本。在此感谢考古专家的伟大发现!感谢古文字专家的伟大劳作!
楚简版:楚简版《老子》源于1993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挖掘了一处楚国古墓,经过考证实物,学者认为下葬时间可能为公元前400年左右。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竹简,其中一部分经过考古历史文字专家整理解读考证,定名为郭店楚简《老子》。由于楚简《老子》的出现,一些学者专家在不通老子的真义的情况下,武断的认为其它的《老子》都是后人的附缀,这种一叶障目的观点,有失治学的严谨。笔者通过数年对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的考证,可以列举大量的材料足以证明郭店楚简《老子》就是史料所载失传的《老莱子十五篇》,老莱子其人就是公元前500之后老子老聃来到楚国腹地改名换姓隐居的李耳。研读郭店楚简《老子》,它不是以书体构成的完整书籍,它只是老子在楚国腹地隐居二十一年中在楚国讲学传道的手稿或提纲,也就是之后西行出散关留存《老子》的底稿。关于上述有关论证,在本书有专门章节给予详细论述。通过对帛书《老子》和楚简《老子》的比对学习和研究,可以发现很多老子思想脉络的变动的内在原因。楚简《老子》是我们学习和研究《老子》思想智慧的最好的辅助材料。在此感谢考古专家的伟大发现!感谢古文字专家的伟大劳作!
声明:本今日头条文案为作者数年考证,原创发表,后续篇章将每适时发表,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若发现有抄袭、剽窃的行为,本人保留追究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