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活着的意义(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

打开《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者便会对它的文字风格留下深刻的印象。书中没有康德式错综复杂的术语,没有黑格尔式的扑朔迷离,也没有斯宾诺莎式的数学几何,全书的展开清清楚楚、井井有条,一切围绕着“作为意志的世界”这个中心概念,也可以说,全书围绕着人类的斗争、人类的苦痛展开。叔本华那坦诚的个性、令人振奋的活力、绝不妥协的率直,着实令人仰慕!他的前人擅长抽象,针对不可见性的问题抽象的地方,搭建的理论大厦没有朝向现实世界的窗户;而叔本华,作为一个商人的孩子,他重具体、重应用,善于旁征博引,而且极富幽默感。自康德以后,幽默在哲学领域成为一项惊人的创新。

叔本华活着的意义(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1)

但为什么这部书会遭到排斥?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它攻击了原本可以推广此书的大学教师。1818年,黑格尔哲学在德国高居垄断地位,叔本华却对黑格尔展开了猛烈攻击。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版序言里,叔本华写道:

对哲学最为不利的,莫过于一个时代不顾廉耻地把哲学当作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当作谋生的手段……难道“生活在先,哲学在后”这句话真的是金科玉律、无可辩驳?这些绅士们渴望生活,渴望以哲学为生,他们像是受到指派,带着妻子儿女来投靠哲学……“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的法则至今仍然行之有效;古人认为,利用哲学赚钱是诡辩学家的专长……人如果想赚钱,那他不需要别的,只需平庸即可……一个时代。

如果二十年来一直把黑格尔那样的卡利班式知识分子捧为最伟大的哲学家……那么,如果想让目睹过真相的人钦羡这种时代认可,那将是不可能的……但是,真理永远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所以真理必须安静耐心地等待,直到那些拥有独特思维的极少数人来发现自己、欣赏自己……生命是短暂的,但真理的影响力是广大的,真理的生命力是强大的,让我们说出真理吧。

最后几句话说得颇为崇高,其中也不免掺杂着自我安慰,因为在渴望时代认可方面,叔本华是无人能及的。此外,叔本华要是能不诋毁黑格尔,他的言辞会显得更为崇高,因为对于生者,除了赞美,我们还是保持缄默为好。谈及谦虚地等待认可,叔本华说:“我发现,从康德到我这个时代,哲学领域毫无建树。”“关于‘世界就是意志’这个论断,我认为,人们以哲学的名义已经找寻它很久了,因此,精通历史的人把这个论断比作点金石的发现。”

“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我的想法,尽管作了许多尝试,我仍然找不到比写书更为快捷的方法……把这本书读两遍,读第一遍时要保持极大的耐心。”这就是叔本华的谦虚。关于谦虚,叔本华曾说过:“所谓的谦虚只是虚伪的谦卑,在一个妒贤嫉能的世界里,圣贤不得不谦虚谨慎,请求那些庸人宽恕自己的杰出和卓越。”“无疑,当谦虚被当成美德时,世上的傻瓜就占了很大的便宜。因为那时候,人人都应该如傻瓜一般,在提及自己时抱着谦虚的态度。”

叔本华活着的意义(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2)

但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第一句话里,叔本华毫不谦逊。此书开门见山地写道:“世界是我的表象。”当费希特提出类似论断时,即使是熟谙形而上学的德国人也质疑——“他的妻子对此怎么说?”而叔本华没有妻子。叔本华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他希望开宗明义地接受康德的立场,即外部世界只有通过我们的感觉和表象才能被认识。紧接着,叔本华对唯心主义进行了清晰而有力的阐释,不过,这些都不是叔本华最具原创性的内容,如果放在书的末尾,可能会更好。人类用了整整一代人的时间才发现叔本华,就因为他没有把最精彩的部分放在书的前面,在花了两百页的篇幅介绍完别人的唯心主义后,才把自己的思想呈示出来。

全书的第一节,最充满活力的部分当属对唯物论的批判。当我们只能通过精神认识物质时,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精神解释为物质?

如果我们能够在学习唯物论的过程中保持头脑清醒,那么,学到它的高潮部分时,我们便会像奥林匹斯山诸神那样,突然爆发出一阵难以抑制的笑声,就像从梦中醒来,忽然发现了唯物论的致命伤——唯物论煞费苦心努力获得的知识,竟是唯物论的必要前提。唯物论以物质为上,但让我们想象一下,比如思考一种物质,其实我们思考的只是我们感知物质的主体:看到物质的眼睛、感受物质的手以及认识物质的理解力。因此,唯物论犯了循环论证的毛病,并在无意中暴露了自己的弱点。现在最后一环又突然变为起点,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环。

唯物论者就像吹牛大王明希豪森男爵,吹嘘他在骑着马游泳的时候,曾凭借自己的两条腿把马夹起,还拽着自己的辫子把自己拉到空中……即使在十九世纪中叶的今天,粗鄙的唯物论仍然有它的追捧者,他们无知地以为唯物论是独创的……愚蠢的人否定生命力,他们首先从物理力和化学力的角度来解释生命现象,也有人从物质的力学效应角度出发进行解释……有人说,即使是最简单的化合,也可以通过力学来解释,我是永远都不会相信的,更不用说解释光、热、电的属性。这些现象需要从动态的角度来给出解释。

可以肯定的是,只通过观察物质,继而考察思想的方法是无法解开形而上学谜团的,也无法发现现实那隐秘的本质,我们必须从我们熟悉的、能够直接认识的地方开始,即我们自己。“如果从外在出发,我们永远都掌握不了事物的真正本质。无论付出多大努力,我们得到的只是一些图像和名称。有时候,我们像一个勾画城堡草图的人绕着城堡寻找入口但一无所获。”让我们深入内部吧。如果我们发现了心灵的终极本质,那么,我们可能就拥有了认识外部世界的金钥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