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捡漏了一张废纸专家鉴定(此人曾写在破纸板上的9个字)

如今的大中华国富民强,各项科技更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偌大的地球仿佛真的成了“村”,一块小小的屏幕就能领略世界各地的风采。

得益于信息的快速传播,“地球村”再无秘密,各种奇人异事纷纷曝光在众人面前;当今,无论当事人是否愿意,但凡有亮点就会被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人“围观”。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就比如“犀利哥”,他之后又出现了不少“流浪大师”;其中有一位“因字而红”,他写在破纸板上的九个字,竟然被估价超10万,还有人“2万求一字”。

老人捡漏了一张废纸专家鉴定(此人曾写在破纸板上的9个字)(1)

这人名叫“沈巍”,如果没有网络,或许他就是一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拾荒人。

这样的人,按理说要么身体有疾,要么没什么文化,但“沈巍”不一样,他爱读书好写字;尤其“沈巍”的字,加之不俗的谈吐,传与网络后迅速引起“围观”。

这样“优秀”的人,怎么会沦落到拾荒的地步呢?思维丰富的人开始杜撰“沈巍”的身世,难道他出身名门,后因家道中落而无奈流浪?

又或是“沈巍”知识太渊博,以至于忽然顿悟,从此看破红尘,效仿济公游戏人间?

老人捡漏了一张废纸专家鉴定(此人曾写在破纸板上的9个字)(2)

说到底,这些都是不明真相者的瞎猜,真实的“沈巍”没那么传奇;其祖籍上海,出生于轰轰烈烈的大运动时期(1967年),刨去出生年代,“沈巍”就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

非要说点“特殊”的,那就是沈巍的父亲了,几乎包办、计划了孩子的一生,也包括志向和兴趣。

沈巍从小对美术和历史很有兴趣,但在那个年代,“美术”是啥?“历史”就更不允许提及了。

父亲为了儿子的前途,硬是扼杀了“沈巍”的兴趣,只让他攻读课本;“沈巍”不敢违抗,表面上勤于功课,背地里却在捡垃圾,目的是换钱买书。

老人捡漏了一张废纸专家鉴定(此人曾写在破纸板上的9个字)(3)

那个时代,穷人家的孩子捡些垃圾很正常,但“买杂书”就不行了;“沈巍”却背其道而行,他不仅“买杂书”,还特别享受捡垃圾的时光,因为那时候不会被父亲骚扰。

父亲忍不了儿子“捡垃圾”,一怒之下将沈巍赶至外婆家,自以为“眼不见心不烦”;除了爱读书,“沈巍”其实挺乖的,即便到了姥姥家,他依然按照父亲的期望进行着自己的人生。

老人捡漏了一张废纸专家鉴定(此人曾写在破纸板上的9个字)(4)

简单来说,以后的“沈巍”如父亲所愿,考了大学,毕业后做了一名公务员;这在当时属于受人尊敬的“铁饭碗”,但“沈巍”不喜欢。

做了公务员以后,“沈巍”捡垃圾的习惯不改,试想,一个穿着西装在街头巷尾翻垃圾桶的“怪人”,将会引出多少闲言碎语。

老人捡漏了一张废纸专家鉴定(此人曾写在破纸板上的9个字)(5)

也曾有人劝解“沈巍”,可他对垃圾有着另一种理解“垃圾不脏,只是呆错了地方,我给它们换地方,还能换钱,没啥问题呀?”

这话本身没有错,但“沈巍”身上的衣服不允许他捡垃圾,以至于所有人都觉得他脑子出了问题。

老人捡漏了一张废纸专家鉴定(此人曾写在破纸板上的9个字)(6)

后面的事就不细说了,沈巍被家人出于“关爱”地送进了精神病院治疗,一个正常人被送进精神病院,结果会是啥?

出院后,“沈巍”就与家人断绝联系,从此真正过上了捡垃圾为生的日子;起初,沈巍还能租房子住,但他捡垃圾换的钱大多买了书,交不起房租后开始流浪街头。

老人捡漏了一张废纸专家鉴定(此人曾写在破纸板上的9个字)(7)

在别人眼中,“沈巍”是落魄狼狈的;但在“沈巍”看来,流浪生活使他快乐。

和其他拾荒者不同,“沈巍”不以捡垃圾苟活,而是有钱了就买书学习,并且坚持练习用毛笔写字;“沈巍”明白,写毛笔字能修习心境,或许他自己都没想到,长时间的练习,他的毛笔字已经“非常好看”了。

也是机缘巧合,“沈巍”整日在街头流浪,少不了与人交流,他的不俗谈吐以及“毛笔字”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老人捡漏了一张废纸专家鉴定(此人曾写在破纸板上的9个字)(8)

终于有人将“沈巍”以及他的“毛笔字”传上网络,很快引来了更多人的关注;就比如沈巍曾写在废纸板上的9个字,居然被人估价超10万,还有人“2万求一字”。

乍一看,这就是“起哄”,沈巍是流落街头的无业游民,他写的字怎么可能值10万呢?至于“2万求一字”更是荒唐至极。

话虽如此,起哄也好,炒作也罢,至少从侧面说明沈巍的毛笔字确实“好看”;请注意,前面都是以“字”、“好看”冠名,可不敢滥用“书法”称谓,因为专家不同意。

老人捡漏了一张废纸专家鉴定(此人曾写在破纸板上的9个字)(9)

沈巍的“意外走红”影响不小,以至于连书法界的专家都发声了。

大抵评价是:沈巍的字虽然“好看”,但太过随意,不成章法,因此难称“书法”;引起轰动效果,不过是刻意炒作,真正懂书法的人不会收藏沈巍的“毛笔字”。

老人捡漏了一张废纸专家鉴定(此人曾写在破纸板上的9个字)(10)

这不仅让人想起一则历史故事,年仅18岁的北宋才子“王希孟”,他也曾轰动一时,还画出了千古名作“千里江山图”。

这幅画被送到皇帝面前,一旁的蔡京开口了,评价其为“有可取之处”。

历史上的“蔡京”是著名书法家,自然是北宋时期的专家了,他的一句“有可取之处”与如今专家的“虽然好看”,言语间颇有几分相似。

老人捡漏了一张废纸专家鉴定(此人曾写在破纸板上的9个字)(11)

“书法”究竟该怎么定义,如何鉴赏,这水就深了;沈巍的字是不是“书法”,这个暂无定论。

但可以确定的是,如今的沈巍开始做网络直播,并宣称“书法家、国学家、网红们,我要抢你们的饭碗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