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乡村文化带头人,基层文化带头人

昌吉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婷)“春风吹,醉心扉,好日子越过心里越美……”3月3日,在呼图壁县大丰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今年64岁的李莲秀正在指导姐妹们排练舞蹈,为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做准备。

舞者,个个精神抖擞,随着手中彩帕甩动,脚下轻快地变换着各种动作,一曲罢,晶莹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但脸上依然挂满笑容。

李莲秀的身影格外显眼,虽然脚步已有些许蹒跚,但她一刻也不闲着,眼睛紧盯每一个人的动作,一会儿走上前去纠正动作,一会儿站在大家面前做示范。

2月25日,在中宣部公布的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优秀团队、服务标兵名单上,李莲秀被表彰为“服务标兵”。

从一名农村妇女到呼图壁县文化带头人,再到全国“三下乡”活动的服务标兵,李莲秀用执着和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池州乡村文化带头人,基层文化带头人(1)

李莲秀带着队员们排练舞蹈节目。

1983年,25岁的李莲秀当选呼图壁县大丰镇红柳塘村妇女主任。从那一刻起,她就扛起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的责任,将辛苦劳累留给自己,把欢声笑语送给乡亲。

上任不久,大大小小的节日文化活动让李莲秀发愁。村里愿意参加活动的人少,她就挨家挨户动员,还采取奖工分、发小礼品等办法,调动妇女参与积极性。队伍“拉”起了,谁来教大家表演呢?李莲秀就跑到县城请专业老师指导。时间长了,花销很大,她心疼村集体的钱,就毛遂自荐当起了“老师”。李莲秀为学舞蹈表演,跟家里人争抢电视遥控器。她还自费买来播放机和磁带,一有空闲就练习,久而久之,李莲秀慢慢摸索出了门道,组织活动、排练节目变得从容多了。

在大丰镇红山村文化室里,李莲秀打起快板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将党的好政策、新农村新变化说唱给群众听;“把手举高一点,挺直腰。”在镇文体活动中心,李莲秀正在指导大家排练舞蹈《吉祥中国年》……

池州乡村文化带头人,基层文化带头人(2)

李莲秀正在创作小品剧本。

至今让人津津乐道的是,红柳塘村的社火表演队连续四年夺得呼图壁县社火大赛一等奖。每年春节前,李莲秀就开始忙活筹备社火表演。她一呼百应,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村民排起了长队争着扮演各种角色,仅秧歌队就多达120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参与。因为社火表演有花车展示环节,李莲秀带领村民制作了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牛郎织女》《哪吒闹海》等为主题的花车。平时普通的彩色皱纹纸、床单、旧衣服等物件,成了花车装饰的好材料。每到农历正月十五,锣鼓声敲得震天响,红柳塘村社火表演队浩浩荡荡地走在县城大街上,两侧围观的人挤得水泄不通。

农闲时节,红柳塘村委会前的小游园最热闹。只要李莲秀一出现,音箱的音乐响起,不一会儿,上百人就开始翩翩起舞、自得其乐。这种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为红柳塘村培养和锻炼了文化人才,经常代表全镇参加县里的文艺活动,名气越来越大。

近些年,广场舞以其富有韵律、节奏感强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运动之一。李莲秀针对广场舞动作多变、队形变换复杂,农村中老年人学习困难等实际,开始琢磨对广场舞进行“改编”。她结合农村生产劳动,把复杂的动作、变换的队形进行简化,让农民易懂好学,使得跳广场舞的人越来越多。李莲秀的女儿为了支持母亲的爱好,特意给她买了一个质量高的音箱。在大丰镇不足200平方米的文化小广场,每天晚上有近百人跟着李莲秀学跳舞,还有的人就在附近的路边上跳起来。

池州乡村文化带头人,基层文化带头人(3)

李莲秀(右)正在给队员示范舞蹈动作。

目前,李莲秀已经创作出了反映新农村变化、歌颂党的惠民政策等题材的快板50多部;以邻里和睦、民族团结等为主题的小品20多部,编导的歌舞不计其数。

李莲秀从事文化工作39年,大丰镇的各个村(社区)都活跃着她的身影。李莲秀乐呵呵地说:“这些年我参与的大大小小群众性文化活动至少有600多次,也算是为村里作了一点贡献。”

采访中,李莲秀感叹说:“现在还有一些乡村特别是偏远乡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很单调,关键是缺少人才。”在李莲秀看来,乡村也不乏能写能会画、吹拉弹唱的文化人才,只是缺少发现和培养,使他们的潜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李莲秀建议,要积极发现乡村的文化爱好者,培育“村级文化带头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