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忧国忧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出身于江南,祖父是一个有见识的人,认为读书一定要研究实际。顾炎武受祖父影响,从小喜欢读《史记》《资治通鉴》和兵法等方面的书,也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后来参加明朝的科举,没有考中,就干脆放弃了通过科举获取官职的这条路。

顾炎武忧国忧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

  

从此,顾炎武读遍各个朝代的历史典籍,写出一本关于历史地理的书——《天下郡国利病书》。正当他醉心于学问的时候,明朝灭亡,清兵南下,江南各地人民都投入到抗清斗争中。顾炎武也参加了昆山、嘉定一带人民的抗清起义。起义最终失败。

顾炎武忧国忧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

国破家亡,顾炎武只好隐姓埋名,四处奔走,坚持抗清。沿海一带,由于时有抗清活动,清政府防范很严格,只要背上"通海"的罪名,就会被打进监狱。当地有个叫叶方恒的官僚地主,想吞并顾炎武家的田地,就串通顾家的仆人,告顾炎武通海,还私设公堂逼顾炎武自杀。后经朋友奔走营救,顾炎武才被释放出来。但叶方恒不肯罢休,派人追踪他。有一天,顾炎武遭到暴徒袭击,头部受了重伤,幸亏有人救护,才脱离危险。顾炎武见在江南待不下去了,就决定到北方去。

顾炎武到北方后,考察各地的地理形势,风俗民情,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抗清活动。这些经历增长了顾炎武的见识,使他获得了很多素材,对他后来写书有很大的帮助。

顾炎武忧国忧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

顾炎武从四十五岁起,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到处游走考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旅行家。到了晚年,他才在陕西华阴定居下来。定居下来的顾炎武将多年调查访问得到的材料编成一本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内容的书,取名《日知录》。这本书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书中那句关于个人和国家关系的论述流传至今,即:"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就是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来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