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相声十大经典相声(相声故事中的雅与俗)
许多人乐于去谈相声里面所提到的雅与俗的争议,前面的文章中也提到了相声的教育意义这一考量标准,本文中就来谈谈相声雅俗的历史。
曲协曾经在倡议书中提到了一个“带着眼泪笑”这种说法,遭遇到观众的热议与众嘲,这种提法并没有什么错误,不过是观众被所谓的相声仅仅需要搞笑这一种观点带的偏离了基本方向。
当然,这里要提到,所谓的雅与俗也是相对而言的,高雅的演员也说过低俗的段子,所谓粗鄙的演员也说过高雅的相声,这种情况从相声产生时起就产生并沿用至今。
低俗包袱之中最明显的就是伦理哏,这是百试不厌的一个包袱,皮不需要太厚,稍微带点颜色,就能引得观众哈哈大笑,还会有演员去钻研作品,创造经典吗;如果相声界都被这种习气所蒙蔽,那么这项艺术就离崩塌不远了!
所以一些叫嚷着不搞笑不相声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马三立说过:“相声不是发怪声,出怪调”;侯宝林说:“你去把凳子抽了,一屁股墩地上,也能引得观众大笑。”
可这是低级的笑料,并不是相声的包袱,也称不上艺术的高度。
那么曲协提出的含着眼泪笑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否是表达出观众需要感动到流眼泪才是一段真正的作品,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如果将娱乐的喜剧和引发情绪的正剧、悲剧相提并论,就失去了艺术本来的价值。
所谓的眼泪和笑,更多的部分是强调作品要有价值,要有引发观众共鸣的地方,要有观众互动的部分,也许是正面的,也许是偏于负面,但根本的要求就是接地气。
能够将社会矛盾通过作品表现出来,并且引发观众的共鸣,才是一个作品的价值。
无论什么行业、什么领域都有高尚和低端,这是必然的要求,在未来高雅战胜低俗也是必然的趋势。所谓的低俗是伴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被淘汰的,也是伴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而丢弃的。
这就有了对相声作品的要求,基本包含以下几点:有人物形象,许多相声作品都是笑话的合集,有脱口秀的意思。这可称不上发展,而是倒退;
有主题贯穿,通过一个作品,要讲述什么故事,表达什么主旨,揭示什么道理,可以不明显,但必须要有,这可以理解为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对演员的要求也得提高,相关部门对相声支持造成了大量没有水平、没有艺德的人进入了这个行业,出现了一大批带动观众舆论制造话题争议的粗鄙事件,甚至出现捐人的事情,这严重影响了相声在大众眼中的形象。
要追求艺术的高雅,首先就要保持演出队伍的高质量:一个在台上满口荤段子的演员,台下会是正能量的人吗?
侯宝林在同代演员里面文化不是最高的,但文化素养是最高的,才带领着相声走向繁荣,未来的相声振兴更不是靠满口荤段子完成的。
最后,从相声产生时起,就有清门和浑门的分隔,可以简单理解为高雅和低俗的区别。清门给王公贵胄表演,说的多是文哏相声;浑门撂地谋生,为了捉住底层民众的口味,说的多是粗鄙的恶俗段子。
但浑门之中也有不说荤段子的,前文提到的侯宝林就是其中典型代表,如果用相声本就是最粗鄙的艺术这个理论来印证低俗的正确性,完全是胡说八道。
并且,行业内也在抵制低俗包袱、恶俗作品的生成,这是业内的自我净化,但总有人破坏这种趋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