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包浆来鉴别古玉真伪(古玉作伪的四种方法)
天所见古玉器分为传世玉器与出土玉器,因玉器易碎,传世玉器极为罕见,尤其是唐以前传世玉器,则更为稀有珍贵。出土玉器较为多见,也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战乱而埋于废墟之中,二是殉葬。以后者为多。大约今日所见古玉器百分之九十为墓葬出土玉器。玉器在地下埋藏千年,不但来能损害,而且使其质地更加细腻,光泽更好。因此出土玉器的价值更高。伪造者仿制出土玉器以获利。传世玉器一般很难伪造,且不易获利。
传世玉器的伪造和出土玉器的伪造可分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以石充玉
古代有许多极像玉的美石,如斌、块、进、磴、壬、瑶、瑕、璎等,伪造者常将这种似玉的美石打制成器皿,充当玉器,没有一定的鉴别能力,是极易受骗的。还有几种石,样子很像玉中的劣等品,如碱、瑁、璃、燮、碍等,都是石头,用它们琢成器物,以石充玉,识别不清,就会上当。
江苏句容的茆山石,色白而有光泽,有冷白色、淡青色几种,看上去酷似真玉,硬度也与玉相近,制出的器物能以假乱真。山东菜州产的莱州石颜色有白色、碧色两种,白色比碧色的质地好,温润光泽。也有白中带黄,碧中带冷色的。其质量好的可与真玉媲美。
茆山石
江苏六合县的灵岩山生产一种美石称为宝石,其质量好的胜过一般玉石。世人常用此石制作念珠、手戒、钏镯、炉壶一类的器具,应仔细辨认。
(二)老玉新作
一件古老的玉器,在现代被改造雕刻成器,就称为“老玉新作”。这种作伪法比较常见。作伪者往往将已破碎的、又没有什么用处的大件古玉器改造成新的形状或花纹的玉器。如:玉璧,观其残缺情况,若残缺一半,可将其改为玉璜;若里口残缺,可磨去一层改为玉瑗;若外部残缺,可磨去一层为玉环。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凡残破玉器,取其某部分,均可制成其它物件,只要制作得天衣无缝,以假乱真,获重利是不成问题的。若残破得无法制作器皿,也可将几段分别接成一件,也可卖好价钱。比如一件破碎数段的玉如意,即使能一眼看出是伪造,但做工精细,镶嵌完美得法,仍不失为一件有价值的文物。
古玉新镶
另有大件古玉器不甚精美者,玉的质地很不均匀,有精有细,可将其细腻部分截取下来,制作成其它仿古器物。即使行家里手、经验丰富的古董商,也不能否认这是件古玉器。市面上所见,多有这种赝品。因为这些古玉器的土斑色沁都是自然形成的,其雕刻刀法古朴自然;若是老玉新改者,其光泽不太自然,刀刮痕迹鲜明,花纹线条不太流畅、自然。
老玉新作的另一种方式是混淆新旧玉器的区别,即玉器鉴定界常说的“伪造新旧之法”。伪造者为达到混淆目的,一是把熔化的蜡浇之旧玉器之上,反复数遍,直至玉显出新貌为止;或是将旧玉放在布袋内,中间杂以表屑稃皮,用手长时间揉搓,直至其显出新貌。因为作伪者无法使新玉变似旧玉,采用此法后,则新玉与旧玉无别,从而可以达到混新为旧的目的。
(三)新玉作伪
新玉作伪通常是指造伪者利用当时的新玉料,从形制纹饰、工艺色沁上仿制、伪造出土的古玉器。在这方面的作伪有很多种作伪方式,这是现在最常见的作伪方式,让我们在下一篇文章里一一总结,点击关注,第一时间了解更新动态~
(四)玻璃仿玉
仿玉玻璃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在湖南长沙市曾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绿色玻璃制造的璧和玻璃图章。这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仿玉玻璃实物标本。
宋代普通平民使用仿玉玻璃簪以代替昂贵的玉簪。明代曾出现一种称药玉的玻璃,即和众药而仿玉器的不透明玻璃器。此外尚有玻璃制造的仿玉带板和罐子玉。
仿碧玉玻璃手镯
根据明代曹昭撰写的《格古要论》载:“雪白罐子玉系北方用药于罐子内烧成者。若无气眼者,与真玉相似。但比真玉则微有蝇脚,久远不润,且脆甚。”这段文字点出了仿玉玻璃与真品玉器的区别。
因此,我们鉴定一件标本,看其是否是玻璃仿品时,就可以将标本拿到阳光或灯光下检查,如果看见里面有不少气泡,就可鉴定为仿玉玻璃。
更多玉器鉴定知识,请点击下方杨震华《高古玉鉴定系列教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