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赚的钱都用在哪里(钱从哪里来42023关键词)
2022年,任正非说了两句话:“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未来三年最重要的事是:“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
这两句话一出,瞬间受到了广泛的传播,大家都认同这个两个道理,也是在这几年的影响下悟到的必要且必须要做的事情。
降低自己的消费欲望,减少非必要的支出,保住钱包里的存款,才是当下要学会的事。
如何做到更合理地消费?如何看待现有的经济形势?如何才能更好的地保住钱包里的钱?
可以看看曾任北京大学金融学副教授的香帅写的《钱从哪里来4:岛链化经济》。
香帅本名唐涯,著名的金融学者,主要研究资产定价、宏观金融、行为金融学和数字金融,创办了“香帅的金融江湖”公众号,也是得到APP“香帅中国财富报告”“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的主理人。
关于钱从哪里来这个主题,她打算做一个长期的计划,一个要坚持20年的写作计划,从2020年开始,一直到2040年,每年出一本书,记录中国财富的变化趋势。
这是第四年,也是她出版的第四本书。
这本书里面有大量的调研数据做支撑,能直观清晰的看到经济的变化趋势,不仅更有信服力,还让读者更具有数字思维。
比如在说到现在的年轻人都在降低消费欲望,给出了详细的数据作为支撑。
在她的用户群体里,她拿到了这样的数据。2022年仅有1687人存在奢侈品支出(占比8.2%)——2021年这个数据是12.6%。但即使是这样的人群,2022年也大幅减少非必要消费。在有奢侈品支出的人中,又有37.82%的人下调了支出金额。原来买手拎包的2022年就意思一下买个钱包。
他们不是没有钱,也不是没有花钱的能力,而是想让钱包里有更多的钱,现金才能带来底气,钱才能带来给人安全感,因为大家太知道没钱的感受了。
这里香帅提到了一个词叫做“疤痕效应”: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一场创伤结束后,它的直接影响会被个体所遗忘,但创伤带来的心理后遗症却仍将持续。
换一种方式来说:
人们会因为一次重大事件,永久性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比如很多人会在家人生了一场大病之后才知道储蓄的重要性,在经历了一次住院后才知道要有规律的作息,在熬夜奔溃后才知道要放松自己。而这三年,经历过种种之后,人们才意识到,什么提前消费、什么买买买、什么花钱才能让人开心都是不存在的,降低欲望,保住自己的现金流才是王道。
正如书中提到的杨杨。
杨杨是“90后”,在上海世纪大道的一家金融机构上班,属于高收入人群,收入高消费自然就高,连租的房子都在陆家嘴街道,生活品质相当好。
但是2020年6月解封后,他突然变了,他注销了自己的信用卡,不再买华而不实的奢侈品。原来他公司开始裁员,提成、奖金都受到了影响,甚至连工资也被调至最低档,这样的改变让他紧张起来,万一哪天成了自由从业者,马上就会负担不起现在的消费。
疫情后有个词叫做“报复性消费”,意思是经过三年的封闭、萧条后,人们会敞开钱包去消费,去旅游、去吃饭、去买昂贵的物品。
但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我看到一个旅游博主,三年前出门都去最热门之地,酒店也选档次好的。但是这次出门后,她说她体验到了降低消费欲望带来的快乐,不去凑人群,选择了冷门的旅游路线,人少钱少,住酒店也不再执着于几千一晚,几百块的也能享受到专业的服务。
2023,我想关键词是降低消费欲望,增加手里现金的金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