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家大结局陈卓怎么了(小敏家陈卓说鸠占鹊巢)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电视剧《小敏家》正在热播。
黄磊饰演的陈卓,因小敏前夫金波强行入住到小敏家里,陈卓说了一句:这不是鸠占鹊巢么?
原本,无可厚非。
但是,我最近在学习《诗毛诗传疏》正好读到了《诗经·召南·鹊巢》篇。本着学习求知的态度,我觉得,有必要说一说诗经中“鸠占鹊巢”的真正含义。
01“鸠占鹊巢”来自《诗经·鹊巢》,原意竟是这样的《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毛诗传笺》中这样说:
鹊巢,妇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至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鸤鸠,乃可以配焉。……鸤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
什么意思呢?
在古代,喜鹊会在冬至的时候,开始架巢,一直到到来年春天;而古代的嫁娶时间也一般在霜降之后,冰泮前,正好和喜鹊架巢的时候相匹配,所以就用喜鹊来借喻古代的新郎倌。
而,鸠,一般指鸤鸠,有认为鸤鸠就是布谷鸟;读过《关雎》的人也知道,雎鸠是一种水鸟,这种鸟有一生择一偶的美德,在此也要跟大家普及一下,《关雎》并不是爱情的诗歌,而是描写古代女子德行修为特别好的诗歌,女子有幽闲之德才能与君子匹配,或被君子思之;但是在《鹊巢》中,鸠则是鸤鸠,也代表了女性,新娘子。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直译意思是:喜鹊建好了巢,鸤鸠来居住(鸤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引申开来,就是,男子建好了家,将媳妇娶进来。媳妇居之,必以德行修为而宜其室家。
而后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则是:如鸤鸠之子,其往嫁也,家人送之,良人迎之,车皆百乘……形容婚礼声势浩大。
而其中“御”字读“轧”音。
以上就是“鸠占鹊巢”在诗经中的真正含义,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古代婚嫁,女子嫁到男方家里的意思。
而现在,“鸠占鹊巢”的意思,已经跟《诗经·鹊巢》的意思完全不同了。现在我们更多的是指,侵占别人的房子或者土地据为己有的意思。
改变原来的意思,成为独立的成语,这样到底好不好?
我也说不好,相信很多专家也无法定论。
除了“鸠占鹊巢”之外,从《诗经》中演变而来的还有好多词。比如说《桃夭》第一句:桃之夭夭。原意是,桃有华之盛也,夭夭是少且壮的意思。用来比喻女子之少壮,其华喻色。
现在的“逃之夭夭”就是“溜之大吉”逃跑的意思了。与《诗经·桃夭》无任何关联。
我想,既然作为中国人,不是非要较真儿,而是从历史文化中一定要弄明白“鸠占鹊巢”的原本意思和现在的意思分别都是什么。
02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字词,我们都读错了19日,看到了热搜榜上的话题:很多人不知道蛋挞的读音,因为好奇点进去看了看,果然自己也被吓一跳,我也一直读错了“蛋挞”。
“蛋挞”读“蛋踏”的音,而不是“蛋塔”。
怀着解答疑惑的心理,我去搜了下蛋挞,果然……得到这样的考证:
考证认为,蛋挞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纪英国人利用奶品、糖、蛋及不同香料制作的类似食品,也有观点称在中国17世纪的满汉全席中第六宴席中,有一道菜就对应蛋挞。Emmm,对应蛋挞,但那个时候,还真就不一定叫“蛋挞”。
我又去搜索了一下,发现一个问题:台湾称其为“蛋塔”。
据业余香港历史学者吴昊考证,1920年代的广州,各大百货公司竞争激烈,为了吸引顾客,百货公司的厨师每周都会设计一款“星期美点”作招徕,蛋挞正是这时候在广州出现。
想来,也是因为,港台称之为“蛋塔”,所以这个发音的名字就被传开了并一直到现在。
现在,你知道蛋挞怎么读了吧?
除了蛋挞读音之外,还有很多读音容易混淆。
北京有种特产叫“果脯”(guǒ fǔ);读“果谱(音)”的自行纠正吧;
还有鲫鱼(jì yú);读“几鱼(音)”的自行纠正吧;
以及“怼人(duì)”;读“兑(音)”的自行纠正吧……
另外,像是撒贝宁的撒读三声哦!!!小撒(小洒)。
03懂得文字的内涵比纠结文字的读音更重要其实关于读音的问题,中国历来每个时代就有不同的读法。我想,这可能是跟时代大背景又很大的关系。
比如说《论语》中的“乐”字,就有“le、yue、luo”等好几个读音且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释义。
像古诗《绝句》中的“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行”字,原来读“hang”,有人说现在小学生的课本中标注了“xing”,但是经过考证,小学生课本仍旧为“hang”的读音;
以及“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原来我们读“xia”,现在读“xie”,主要是因为原来为了押韵故意读成xia。
有的网友认为:很多人在说押韵的问题,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普通话读音和大部分古音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苛求读音实在没什么意义,如果要读出所谓“正确”的读音,所有音都要压在韵上,那就不用学普通话了,直接学中古汉语得了。所以我支持不用把斜读成xia,正常读就行,因为诸如此类的现象太多了,我们后人不用非得都读对,体会其思想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也有网友觉得:诗词本就是那个年代的产物,当然要使用那个年代的发音。虽然语音不断变化,有的古音已无从知晓,但知道的应该予以保留啊!而且这在教学上也并不增加什么困难。总之,应该尽量保留古诗词的本来面貌,决不可图方便省事而随意篡改。
也有人说:一个现代人不懂古音韵很正常。我相信许多字在汉代、在宋代、在元代发音也不同。语音是发展的,受都城官话影响很大。我们要建立基于时代的语音观。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想告诉大家:时代不同,我们的感受也可能有所不同,读音也可能不同。何况中国30多个省会,每个地方的方言都不同,涉及到的音更是种类繁多了。只要能够读懂意思,明白道理,就算没有白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是老阿姨娜娜,写字,致力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愿您向阳而生,不惧沟壑!欢迎关注,探讨。启发智慧,共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