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最经典的10首诗词(黄庭坚的诗清明不是写扫墓)

黄庭坚是北宋的诗人、词人、书法家,公元1103年,他因为“新旧党争”而被贬至广西宜州,这首《清明》诗就是在被贬期间所作。

诗的题目虽然叫《清明》,但它却不是一首缅怀过往、祭奠死者的诗,而是借“清明”之题,书写生者人生观的诗。

黄庭坚最经典的10首诗词(黄庭坚的诗清明不是写扫墓)(1)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黄庭坚最经典的10首诗词(黄庭坚的诗清明不是写扫墓)(2)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而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死者的墓地,给人凄凉、哀愁的景象。

诗的头两句,作者描绘了同一季节两种环境,两种氛围,在意义和情绪上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大自然的生机美好和人世间死亡的凄凉形成了对比,增添了人们悲凉的情绪。

黄庭坚最经典的10首诗词(黄庭坚的诗清明不是写扫墓)(3)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一声春雷惊醒了冬眠的蛇虫,它们纷纷开始活动,春雨滋润万物,郊外绿草如丝,万木争荣,春天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这两句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为后面抒情达意作了铺垫。

黄庭坚最经典的10首诗词(黄庭坚的诗清明不是写扫墓)(4)

诗的上半部分,作者描写了清明时节大自然的美景;诗的下半部分,作者由清明扫墓的习俗联想到人的生存和死亡。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过去有个齐国人,去墓地乞求祭品来充饥,回到家以后却向妻子和小妾炫耀,说有富人请他喝酒。这种人的人生猥琐卑下,没有人格尊严。

与之相反,春秋战国时期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贪图高官厚禄,宁可隐居山中。晋文公想要他出来做官,就放火烧山,但是介子推意志坚定,竟然抱着树烧死在山中。

在这里,作者用了两个典故,前后对应,表现了一样的人生,但是却有两种境界,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黄庭坚最经典的10首诗词(黄庭坚的诗清明不是写扫墓)(5)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在诗的结尾,作者有感于自己被贬的遭遇,发出抱怨:像那位齐人和介子推,谁是贤人?谁是愚蠢的人?千百年后又有谁知道呢?最后都是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

这是作者被贬失意后的心灰意冷,是对现实不满的讽刺反击。

黄庭坚最经典的10首诗词(黄庭坚的诗清明不是写扫墓)(6)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作者生动描绘了清明时节万物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由美景联想到死者,再由死想到生,想到人生的意义,表现了作者对生死的感悟。

诗的全篇采用对比手法,提高了作者表情达意的含蓄性,使诗歌更具审美效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