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五谷不分怎么办(不想被长辈说五谷不分)
点击关注丨每天学点新鲜知识
许多人童年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常被长辈用来责备孩子,
不勤快、没有生活常识,
但是直到长大了,
大部分人也不知道四体和五谷都是啥。
被长辈说过五谷不分,
想要“一雪前耻”的小伙伴,
往下看。
四体很简单,
指的是人的四肢,
但是要说五谷,
还得掰开了揉碎了慢慢说。
▽▽▽
谷,
最初是指有外壳的作物,
大米,小米,黏米,水稻等,
都称为谷。
这个字的上半部分即代表外壳,
下半部分即代表可食用的部分,
还是很形象的嘛。
篆书的“谷”
早在战国时期的《论语》中,
我们就可以读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但是关于“五谷”一词最早出现的时间,
以及它们指的是什么,
已经不可考证了。
今天能够看到的对它的最早的解释,
是汉朝人给出的。
汉朝人认为,
五谷指的是麻,黍,稷,麦,菽。
麻
麻指大麻,
不是那种会让人神经失常的毒品,
而是它的远亲,
东亚亚种的大麻。
麻的茎皮,
可以做成坚韧的绳子和衣物,
去皮后的茎秆,
可以当柴烧,
也可以用来盖简易的房屋。
将麻杆的纤维提炼,
还可以生产纸张。
麻布
麻绳
而麻的种子,
比绿豆略小,
加热可食用,
但主要用来榨油。
是不是和绿豆有点像?
黍即黍子,
又叫黄米,色黄而粘。
比小米稍大,
煮熟后有黏性,
古时常用它做糕。
和黄小米不一样哦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
用“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描写了老友用鸡肉和黄米盛情款待他,
可见黄米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主食。
黄米糕
稷,又称粟,
即今天的小米。(一说为高粱)
这个字单独出现,
你可能觉得有点眼熟,
如果说到“江山社稷”,
你马上会恍然大悟。
这回是小米了
在相当久远的时期,
久到我们有理由相信,
别的谷物还没有充分开发的时候,
稷被奉为百谷之首。
江苏连云港发现的稷神崇拜图
在古代,
粮食的产量意味着人口,
人口意味着生产力,
战力,经济水平和其它的一切。
古人认为,
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社稷,理所当然变成了“国家”的代名词。
《封神演义》中就提到过山河社稷图这一法宝
麦不用多说,
指大麦和小麦。
古代人分的比我们细,
称大麦为麰(móu),
小麦称麦。
这是大麦
这是小麦
《孟子·告子上》说:
“今夫麰麦,播种而耰(Yōu)之,
其地同,树之时又同,
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孰矣。”
说不管大麦小麦,
春天播种,便蓬勃生长,
最迟夏至,就能收获。
可以看出,
麦子是一种可靠的食物来源。
有了麦子才有了丰富多彩的面食
菽即豆子,
原指大豆,
也可指豆类的总名。
《说文》:“尗,豆也。”
尗即菽的篆文写法。
先秦时期诗经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说明豆类在当时已是大众的主食之一。
除此之外,
五谷还有另一个版本,
为稻,黍,稷,麦,菽。
细心的小伙伴肯定一眼就能看出,
前者有麻无稻,
后者有稻无麻。
水稻
作为长江以南最重要的主食作物,
水稻也是标准的“谷”物,
怎么能不在五谷里?
明代的宋应星,
有一本著名的百科著作《天工开物》,
关于五谷,书中他写了这么一段考据:
“凡谷无定名。百谷,指成数言。
五谷,则麻、菽、麦、稷、黍,独遗稻者,
以著书圣贤起自西北也。
今天下育民人者,
稻居什七,
而来、牟、黍、稷居什三。
麻、菽二者,
功用已全蔬饵,膏馔之中,
而犹系之谷者,从其朔也。”
翻译过来就是,
谷物并不是一种固定的名称,
不是一种特定的粮食,
百谷说的是种类繁多的主食作物。
古人说的麻、菽、麦、稷、黍,
唯独少了水稻,
我认为,是因为总结它们的先贤,
是西北人的缘故。
北方人吃面,南方人吃米,是一种共识
而今天养育百姓的粮食,
稻子占了十分之七,
来(小麦),牟(大麦),黍和稷,
占了十分之三,
而麻和菽,
更多是被做成副食品。
今天之所以还按“五谷”称呼粮食类作物,
不过是沿用古代的称呼罢了。
至此,
我们清楚了五谷的成分的转变,
以及为什么转变,
按理说,
古人应该将之总结为六谷,
但是非要把六种主要作物安进“五”里,
可能是受了中国人自古以来信奉的,
五行学说的影响吧。
下次有人问起五谷是哪五谷,
你可以自信的秒答吗?
九眼天珠项链,猫屋热卖中!
|扫一扫 支持观复嘟嘟 |
☟喜欢就点赞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