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打假联盟成绩(阿里打假溢出效应)

刘强东今年年会上曾说过这么一句化:“我们还可以有赚钱的方式,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卖水货和假货的商家大量入驻京东,我们可以赚取利润……”当时,这被视为嘲讽阿里的聪明话,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阿里打假联盟成绩?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阿里打假联盟成绩(阿里打假溢出效应)

阿里打假联盟成绩

刘强东今年年会上曾说过这么一句化:“我们还可以有赚钱的方式,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卖水货和假货的商家大量入驻京东,我们可以赚取利润……”当时,这被视为嘲讽阿里的聪明话。

现在京东确实具备赚很多钱的条件了。因为,许多假货商家已进京东平台。可笑的是,其中一些竟然是被阿里很久以前清理出去的。

阿里上周公布过一批因售假被关店的店铺名单,大约30来家。若你追踪它们的去向,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其中12家已落户京东开放平台,兜售着之前被阿里打击的同款假货。

比如,其中一家“南京中胜堂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曾经营 “中胜堂运动专营店”,2013年1月24日被阿里清退,如今却在京东开着“悦城运动专营店”,兜售的一款斯伯丁篮球,正是之前被查证的假货;另一家名为“宝景康泰运动专营店”的京东店,背后由“北京宝景康泰商贸有限公司”申请,而同名店铺,去年6月已被阿里清理出户,如今新店商品图案都没变。

其他10家,同样可以按图索骥,仔细查实。就是说,京东已成为阿里打假溢出效应的“受益者”,刘强东与他的京东赚起钱来指日可待。

这简直是个黑色幽默。我觉得,至少说明两重问题:

一、它再度证明,造假与假货是一个社会顽疾,可见的未来,彻底消除几乎不可能。

之前,阿里与工商总局之间曾发生口角博弈。阿里被一些人戴上假货源头的帽子。而它在承认平台上有假货的同时,多次强烈辩解说,阿里平台不是假货源头,真正的源头在线下,已经存在多年,并形成了完整的利益链条,甚至与区域经济紧密相关,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的顽疾。

整体来说,这是中国制造业升级不利、缺乏核心竞争力及品牌影响力的缩影。当然也包括一些造假者的无良,他们不会因持续打击,就失去赚黑心钱的欲望。

这本是浅显的道理,但阿里的声音似乎依然被漠视。由于它敢叫板工商总局网监司,甚至还被贴上霸道的标签。如今,售假者被它扫地出门,去了京东等平台(微商部分也有),却还听不到类似质疑。

刘强东之前多次暗讽阿里平台假货现象,不过是公关口吻。京东自身已无法绕过这话题。如果说之前假机油、假表还只是个案,如今已算大面积蔓延了。面对社会顽疾,京东与阿里面临的难处完全一样,不会因其平台比不上阿里,就能置身事外。

此刻,真不知国家工商总局网监司司长刘红亮看了作何感想。但愿下次做白皮书时,参考一下今日案例。不过建议别只抽检12家商铺,就说京东卖的100%都是假货,它整体还算个良民。

二、京东商业模式尤其开放平台进程面临巨大风险考验,将陷入进退两难。

需要承认的是,京东之前的自营模式,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过滤相当多的商品品质风险。这也是刘强东与京东之前面对假货话题一直标榜自营、置身事外、冷嘲热讽的原因。

但是,2013年以来,京东加速冲刺开放平台业务。它甚至被刘强东视为“关乎京东生死的业务”。

毫无疑问,京东未来会更倚重开放平台。否则,它的规模化进程会失去动力。要知道,2013年,京东平台交易额仅为淘宝的1/9、天猫的1/4,差距巨大。尽管刘强东老拿自营收入说事,但是,从对整个国计民生乃至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力来看,只做自营的京东不会有多大出路。

最新数据显示,京东早就不固守自营了。2014财年,其第三方交易额占比已达39%,其中Q4达44%。大摩报告认为,2015年Q4,有望达50%。

而这却意味着,京东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与成本,甚至远大于IPO这个门槛。

首先,正是因为过去它太刻意标榜自营,假货话题的风险会更加凸显。我相信刘强东与京东不会漠视不管,但要真像阿里那样建立一套完整的打假体系,它必须承受相当的成本压力。比如建立一套组织架构,强化技术平台建设,投入庞大的专门打假的人力。

阿里有专门的打假体系。比如组织上,设立有首席风险官角色,从制度上重视,这是国内许多企业忽视的环节。而且,CEO陆兆禧与邵晓峰还分别担任双打正副组长。此外,阿里还组建了2000多人的打假团队,并与政府、机构等联动。

我相信,这些工作,刘强东肯定也会搞出来,但这背后的过程不是一个组织所能涵盖的,它还包括10年多阿里为打假建立的技术体系,其中包括许多大数据,比如800万家商户的各种基本信息,以及基于支付宝的信用资料。这方面,截至目前不过6万家的京东开放平台,绝不可能比阿里做得更好。

我相信,随着更多第三方商家的入驻,京东的风险管控半径、成本投入面临巨大压力。到时候,平台集中爆发风险的可能性非常大,而这可不是刘强东一句对假货“零容忍”的口号能解决的。

从这点看,京东已处于一个转折点上。它必须平衡好毛利与规模、品质与规模的两大矛盾。自营毛利之低,业内明了,随着开放平台扩张,京东将面临这两重风险的巨大考验。

在许多调研机构眼中,一个只做自营的京东是缺乏前途的,它很难建立起真正的生态体系。因为,整体上,自营与合作方争利太多,零供关系不太可能美好。

我丝毫不否认京东的开放平台之路。但是,我对京东、刘强东对待假货话题鸵鸟一般的态度表示不解。面对这个话题,京东已不可能置身事外,对着同行阿里巴巴——一个为中国互联网业建立信用、规范产业、促进新商业文明的前行者,持续嘲讽。某种程度上,京东与许多中国电商不过承受了阿里开放创新的荫凉,却一直巴望着看它笑话,甚至成为先烈。假货话题下,这是一幕讽刺剧。

事实上,阿里不过是选择了先难后易的路径,它将整个产业的压力背在自己身上,在多年的质疑中,建立起一套体系化的力量,并带有扶持产业升级的生态意识。而京东之前之所谓能置身事外,也与它的路径选择有关,从自营到开放,它并没遭遇太多坎坷,它的路径是先易后难。但是,未来,我相信,阿里经历的磨难,缴纳的学费,京东一点少不了,如果还是过去的思维,恐怕还会更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