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到底什么是丑(丑上9个热搜更多问题曝光)

5月26日,

因小学数学课本中插画人物丑陋,

引发了网友热烈讨论。

人教版插画更多问题随即曝光。

除此之外,

还有部分问题童书也被网友一并扒出。

对于家长而言,

童书的选择费心费力,

他们一直在努力去筛选。

但他们也直言,

自己从未想过教科书内

也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

而对于常年从事编辑出版的业内人士,

他们也直呼,

这些错误有些离谱,匪夷所思。

家长:没想到小学教材也出问题

吴茗是两个孩子的家长,毕业于名校的她,在成为母亲之后,一直十分注重孩子的启蒙教育。

“选择童书真的是费心费力。”吴茗坦言,给孩子选书是一门技术活,自己一般都是跟着名校名家书单买、跟着大奖买、跟着知名出版社买。

“初步选定后,我还会抽出时间前往实体书店翻阅一遍。”吴茗称,自己一直在努力“避雷”。

但出乎她意料的是,小学教材中也出现了问题。

来看看到底什么是丑(丑上9个热搜更多问题曝光)(1)

插图中出现性别特征(图源:网络)

5月26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插画人物长相丑陋、引人不适的话题,多次冲上热搜。紧接着,更多的问题童书被网友扒出。

“我可以提前审阅,有选择地购买童书,但没法选择教材。”吴茗称,自己的大儿子今年10岁,使用的正是本次引发热议的数学教材。

吴茗表示,自己此前并未详细翻阅过儿子的教材,“直到网友发出来,我才发现,这是我的失职。”

更多问题插图曝光

随着网友的热议,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更多的问题被曝光。

有网友提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二年级数学书下册》的目录部分,有一张男生乘坐飞机的插图。网友称,插图中的飞机,机身编号为“N33K”,这一编号疑似为日本飞行中队。

来看看到底什么是丑(丑上9个热搜更多问题曝光)(2)

网友称,教材内插图出现疑似日本战机(图源:网络)

除此之外,更多网友指出了教材中的问题插图,例如:穿星条旗服饰的儿童、穿印有日本品牌服饰的儿童,穿着丝袜、戴着兔耳的儿童等。

来看看到底什么是丑(丑上9个热搜更多问题曝光)(3)

教材插图中男孩佩戴红领巾吐舌头(图源:网络)

来看看到底什么是丑(丑上9个热搜更多问题曝光)(4)

教材封面出现美国元素(图源:网络)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引发争议的插画来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涵盖一年级到六年级,于2012年或2013年审定。

随着官方的介入,网友将目光放在了设计相关插图的工作室上。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教材副页显示,插图(含封面)由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设计。北青报报道称,吴勇设计工作室没有工商注册记录。

公开信息显示,吴勇,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系书籍装帧专业。是一名设计师,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创始人。曾任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极目新闻记者多次联系该工作室未果,联系人民教育出版社也未能接通。随后,记者通过邮件形式将相关问题反馈给人民教育出版社,截至发稿时暂未收到回复。

此前的26日,教育部教材局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已介入调查问题插图一事。同日中午,人民教育出版社发布微博回应此事,称已着手重新绘制相关插图。

来看看到底什么是丑(丑上9个热搜更多问题曝光)(5)

人民教育出版社回应(图源:人民教育出版社微博)

业内人士惊叹错得离谱

对于这些教材、童书中出现的类似错误,有着5年国有出版社编辑工作经验的杜蕾感到这些错误离谱,令人匪夷所思。

“出版一本图书要经过三审三校的严格流程,即一本图书产生之前,要经历责任编辑、副编审、编审三次审稿。此后,还要在校对部门经历3次校对,最终才能出版。三审主要是解决书本中的大的方向性、结构性、思想性的错误,而三校更注重细节,主要解决图书中图文的基本的错误。”杜蕾表示,不过相对于文字而言,图片往往容易被忽略,“图片一般是出版社请插画师去绘图,绘画进度不好掌控,有时候图片完成时书本已经过三审,再配到书本里,没有经历完整的三审三校,容易出错。”

杜蕾称,一些涉及色情、意识形态的问题往往是出版工作中的红线和底线,不管是单位内部还是上级主管部门都会反复强调,每隔一段都会开展此类培训,稍有经验的编辑对于这些规定都是烂熟于心的,“相信此次事件会成为此后培训的重点内容,相关事件也会被拿来作为案例反复提醒。”

编辑吕路是一家出版社的教材编辑,他表示,教材比一般图书的审核更严格,除了经历普通的审校流程,还要送到教材主管部门去审核。“一套教材在选题策划阶段就会做好时间规划,编写周期通常长达1-2年。”

吕路认为,青少年教材中插图的问题是编写教材中的难题之一,编辑在衔接文字内容作者和插图作者间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插图作者对文字内容的理解时有偏差是常事,例如一段文字内容描述的是学生到田间体验劳作的故事,但插图作者就有可能画成了学生到乡下参观的场景。插图不能抓住文字内容的中心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画面,“而作为教材,不管是文字内容还是插图都具有育人作用。插图的行为、动作、着装等都有可能引导孩子去模仿,所以插图也要严格把关,要符合当前主流价值观。此外,由于教材出版周期比较长,有些图片具有时效性,在新一季教材重印也是需要更新的。”

另一位教材编辑林琳称,编写教材往往时间紧、任务重,由于开学时间是固定的,教材往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送审,所以在规定时间之前必须完成图书出版的全部流程,“那时候就会加班加点,甚至整夜待在出版社的情况也有。”林琳称,因为教材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画风、人物形象、语言风格都要有一定的差别,比如一本小学的教材,小学一年级的语言更加生动、简单,配图也要低幼一些;而针对高年级的孩子,语言复杂一些,配图也会更加成熟。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除吴勇外,文内均为化名)

来看看到底什么是丑(丑上9个热搜更多问题曝光)(6)

教材插画“丑”上9个热搜如何采购过审需要彻查

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人教版小学数学的插图人物“丑出天际”,让人“无语”,相关的数个词条上了热搜。

来看看到底什么是丑(丑上9个热搜更多问题曝光)(7)

来看看到底什么是丑(丑上9个热搜更多问题曝光)(8)

来看看到底什么是丑(丑上9个热搜更多问题曝光)(9)

人民教育出版社也进行了回应,称对社会各界好的意见建议虚心采纳,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

来看看到底什么是丑(丑上9个热搜更多问题曝光)(10)

广东广电公共频道相关视频报道截图

笔者家里也有小学生一枚,事发后也查看了一下数学插图,“丑”就不说了,甚至还有女孩腿上有大片纹身等不妥图片。这是价值导向出了问题啊!至于网友所说疑似出现某些国家的国旗图案元素、插画中的儿童疑似有唐氏综合征的特征等,同样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当然,后两样还需要相关专家进行鉴定。

更令人奇怪的是,即使就是这样“丑”、价值观有偏差的插图,竟然还有硕士论文对其进行赞美。有媒体报道,一篇以“人教社小学数学教材插画”为研究对象的硕士论文曝光,文中大肆“褒赞”该版本数学教材插图,高度评价其更显活泼,更符合儿童气质。这是睁眼说什么话来着!

种种奇怪之处,官方恐怕也要高度重视,既然介入调查了,也不妨查个清楚明白,给公众一个真相。

也有人说,几张图能有多大的危害?此言差矣。家长辅导孩子时,更关注的是文字,通过文字来理解题意,而孩子则更关注图片内容,一些细小之处也能被他们所体会、琢磨、效仿。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小觑,6-12岁的孩子,正处在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些图片的影响,很可能是一生的。

不过,这也提醒,对价值导向的审核,是不是因为数学工具性更强一些,就忽略了,成了漏网之鱼?

教材出现种种奇怪之处,如何过审,现在成了人们心中最大的疑问。插图人物图像“丑不丑”,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一,但“美不美”大家还是能达成一般共识的。那么,这么“丑”的图片,审核人员是如何达成“美的共识”?这样的教材,如何能够经过这么多流程,递到学生的课桌上?采购和过审等环节,都需要彻查。

也有人说,这些插图有问题,几年来每年都有人反映,不过没有引起重视。那么,这又是不是真的呢?

总而言之,有关方面对各类教材都应该用心编制,严格把关审核,以确保不出现问题。现在,既然此事引起了高度关注,各地不妨都开展一次教材的梳理工作,给孩子一个健康向上的书本世界,给他们一个有生机、有中国味的童年。

吴勇尚未正面回应引争议插图相关责任人出来走两步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截至5月27日上午,处于舆论漩涡中的插图设计方——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尚未作出正面回应。

来看看到底什么是丑(丑上9个热搜更多问题曝光)(11)

人教版这本数学教材,可以说是越了解,越惊讶,越不解,越害怕。一开始大家只是觉得画得丑,人物没有朝气,画面缺少美感,后来被网友指出有少儿不宜、色情暗示的内容,再后来,被发现国旗也画错了,许多画面有不良隐喻,网友“越挖越生气”,舆论也逐渐升级。正应了所谓的“蟑螂效应”:当你看到一只蟑螂后,暗处其实已经有一千只蟑螂了。

虽然出版社及时出来表态回应,但大家的疑虑和怒气却并没有消失,而且越烧越旺。一来,出版社只回应了“太丑”的问题,表示要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对其他更为严重的问题未置可否;二来,内容创作说白了都是创作者担责,写文章的人都知道,署名文章就是“文责自负”,做设计,画画应该也是一样,谁画的谁负责,谁审的谁负责。而教材上明确署名的插图设计方——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至今保持沉默,没有说法,大家当然不会,也不能就这么算了。

该担责的人不发声,网友便只能自己“找料”。昨天到今天,有网友扒出了吴勇自己在汕头大学当老师时,指导学生所写的吹捧这版教材插画的论文;有网友理清了和吴勇联合署名的吕旻,以及其父书籍装帧设计界泰斗吕敬人之间的深厚关系;就连天眼查官博都发挥己能,表示没有查到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质疑其是不是没有营业执照。种种线索,其实都指向大家内心最响亮的疑问:这样的教材是怎么画出来的,怎么过审的,怎么发到孩子手上,一用许多年的?而这些疑问,必须由相关责任人亲自回答,才能服众。

有设计业内人士表达对此事的看法,都觉得匪夷所思。因为,依照他们在行业内的认知,吴勇的专业水平是没有问题的,头脑也是很清醒的,担任教材的艺术设计总顾问已有多年,即便不是自己动手画,又怎么能在自己工作室和本人署名的情况下,提供这样的作品呢?而这样的作品能够过审,与吴勇本人那一连串光鲜的头衔和圈内过硬的人脉,又有没有关系呢?

教材建设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基础性工程,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立德铸魂、育人启智的根本,不容敷衍,不容亵渎,不容乱来。就在5月23日,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针对大中小学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印制发行、选用使用等各环节存在的主要责任问题,明确追责情形和处理方式,实行全覆盖、全链条、规范化责任管理,明确要将教材工作责任压实到单位、落实到人。目前,关于人教版数学教材这事,单位大概压实了一半,责任人好像还完全没有落实。面对舆论民意,逃避是没有用的,创作的,审核的,拍板的,相关责任人还是赶紧出来走两步。

来源:极目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