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先生讲诗经合集(茶水先生读诗经252)

您的点赞分享能让《诗经》生出翅膀!

叶嘉莹先生讲诗经合集(茶水先生读诗经252)(1)

卷阿

有卷者阿,

飘风自南。

岂弟君子,

来游来歌,

以矢其音。

伴奂尔游矣,

优游尔休矣。

岂弟君子,

俾尔弥尔性,

似先公酋矣。

尔土宇昄章,

亦孔之厚矣。

岂弟君子,

俾尔弥尔性,

百神尔主矣。

茶水先生解读:

我更愿意把这首《卷阿》当成两首诗来读,第一首是一至六章,题目可以叫《弥生》,第二首是七、八、九章,题目可以叫《凤凰于飞》,第十章就当作题记来读吧。

之所以这么说完全是因为诗篇的两部分写法大相径庭,一至六章以“岂弟君子”贯穿始终,正面歌颂周王;七、八、九章则将周王喻为凤凰,用比兴的手法歌颂周王的同时也赞美了群臣的贤良。句法不同,风格不同,连赞美的对象都有区别,这在《诗经》其他篇章中并不多见。如果我们把第十章的“矢诗不多,维以遂歌”理解为“献诗不多,再进一首”的话,那么这首《卷阿》是两首诗的合体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太喜欢这类赞美诗,就像不愿意听歌颂相声一样,但这赞美诗里也有值得讲述的地方,比如“俾尔弥尔性”一句。

小时候看《聪明的一休》,桔梗店老板有个刁蛮的女儿,名字叫弥生。“弥生”这两个字其实是周朝时候的常用语,意思是尽享天年。我们在西周墙盘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怀福禄、黄耈、弥生”的字样。而日本文化也有弥生时代。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00年是日本新石器时代的“绳纹时代”,公元前300年到公元300年则发生了质的飞跃,一跃而进入到“金石并用、水稻栽培与畜牧并重的生产经济为主”的“弥生时代”。日本史学界也承认,“弥生文化是一种来自中国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根源我们恰恰可以从这句“俾尔弥尔性”中找到答案,这里的“性”就是“生”,“弥尔性”其实正是“弥生”。

周王到卷阿畅游,群臣适时地献上赞颂的诗篇,“弥生”是最好的祝福,就像“万寿无疆”。

诗篇到第七章风格突变,“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一下将人们带入一个神话般五彩缤纷的世界。不知道是不是有必然的关联,关于“凤凰”最早的典籍记录是《尚书·虞书·益稷》篇,书中叙述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最后时刻,凤凰翩翩而至——“萧韶九成,凤皇来仪”。而篇名中的“益”指的是伯益,“稷”正是周族的始祖弃。

用凤凰来赞美周王,哪怕迹近阿谀,但它却为中国文化创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后来庄子说,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由此,奠定了凤凰高洁的形象!

“菶菶萋萋,雍雍喈喈”,这首《卷阿》读来也真的有些和谐悠扬。

叶嘉莹先生讲诗经合集(茶水先生读诗经252)(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