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规划前景(文旅规划极简史)

文旅行业越来越重视规划的重要性!

古语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此“预”,即是规划。随着旅游产业规模越来越大,旅游对于其他产业的融合力度越来越强,旅游对于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旅游行业本身对于旅游规划设计的重视程度也就自然越来越大,各个层面都开始高度重视“规划引领”。从行政体系来看,大到国家层面、城市群(区域)、省市,小到县域、乡镇村,现在都高度重视旅游规划的编制,尤其是《中国旅游法》出台以来。从企业层面来看,随着其他行业进军旅游领域的步伐不断加快,凡是已经涉及旅游或者将要涉及旅游的企业,都高度重视“旅游引领产业”,也都高度重视高水平规划的编制。

一、发展历程

中国的旅游规划是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发展的,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

第一阶段,做资源——有山吃山,有水吃水,有文化吃文化…

第二阶段,做线路——旅游社推出各种旅游线路,国家及各省市开发各种旅游线路

第四阶段,做产业——拉长、做长旅游产业链,乃至做产业融合,与其他产业结合,做大产业。

第五阶段,做生活——旅游当前及未来最明显的趋势就是“旅游空间与生活空间”的无缝对接。丽江、乌镇、西递宏村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生活与旅游交融;另外,地产行业的“上山下乡”,旅游地产的兴起和繁盛,也进一步助力了旅游空间与生活空间的模糊。

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规划也经历了:

第一阶段:“以资源禀赋为导向”的规划,基本沿着资源导向思路,以资源性质决定旅游活动类型和产品设计;

第二阶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规划,旅游规划的内容开始注重市场客源端,并力求融入旅游线路中,使其成为重要旅游线路上的节点;

第三阶段:“以借鉴经验为导向”的规划,这个阶段的规划,基本都是借鉴世界旅游组织在国内编制的几部规划。世界旅游组织从1997-2003年,为四川、山东、云南、海南、安徽、贵州、黑龙江等七省编制了全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国内的旅游规划开始学习世界旅游组织的经验和编制方法。

第四阶段:“以标准为导向”的规划,这个“标准”就是2003年实施的《旅游规划通则》,这个通则应该算是中国旅游规划的一个里程碑,之前的规划没有标准、没有规范,自从《通则》出台之后,中国的旅游规划才真正有了“纲”,有了“相对”规范。

第五阶段:“以产品为导向”的规划,这个阶段在规划中突出了“旅游产品体系建设”, 开始淡化旅游资源,更加重视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

第六阶段(当今及未来的趋势):“以融合为导向”的规划。当今旅游业的“无边界性”、“强关联性”和“需求导向性”等特点,决定了旅游产业的融合特征。“旅游 ”和“ 旅游”成为了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背景下的旅游产业时代特征。旅游行业的规划,必须“跳出旅游看旅游”,胸怀大产业,眼观大市场。

二、行业现状—— 需要重新洗牌

旅游规划设计已经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行业,为规范旅游规划设计领域,2005年国家旅游局颁布了《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管理办法》,将资质分为三个级别,甲级最高,丙级最低。到目前为止(截止2018年底),中国有100家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单位、270家乙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丙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数量更是惊人。这些设计单位,尤其是甲乙级设计单位是活跃在旅游规划领域的主力军,除此之外,很多高校(尤其是旅游学院、管理学院)和研究机构,以及国外的咨询公司,也介入到旅游规划设计领域。同时,随着传统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行业的萎靡(尤其是房地产业的萧条),传统的城市规划院、建筑设计院也纷纷介入到旅游规划设计领域,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旅游规划设计领域市场的巨大。

然而,无论从事旅游规划设计领域的机构、单位、公司、个人有多少,目前中国的旅游规划设计领域还属于混乱阶段,水平不是很高,还基本上处在“说教式”、“分析式”、“拍脑袋式”的规划层面,基本上都是“自以为是”的规划(也就是规划者的主观性很强)。另外,规划遵循的“纲”和评判好坏的标准,还停留在16年前颁布的《旅游规划通则》。这也是使得这个行业水平很难提高的原因之一,目前绝大多数的规划还是那种“八股文式”的规划,对规划委托方的指导性和实际意义有限。

三、行业产值

旅游规划设计的行业产值是非常可观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从一系列数据来看,中国有31个省、16个城市群、333个市(地级)、2856个县(含区、县级市)。我们都将这些行政机构折算成县级,算4000个县,每个县每年的旅游规划经费算500万(这实际上是很保守的,东部发达地区和重视旅游的区域,每年旅游规划经费可以达到上千万),500万×4000=200亿。另外,中国还有数以千计的景区(县级或副县级建制,成立管委会或管理局、管理处,比如九寨沟风景区管理局、狼牙山风景区管理处等,有的甚至是厅级建制,比如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他们每年也要独立出钱编制各种规划。除此之外,随着其他行业纷纷进军旅游业,比如房地产行业,他们也要编制各种以旅游为主导的规划。这一批算每年100个亿,加起来就有300个亿。每年旅游规划领域保守算将有300多亿的市场份额,而且随着旅游业开始主导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旅游业被赋予新任务、新要求、新内涵,尤其是在当下“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的语境下,旅游规划的重要性还会越来越重,对旅游规划设计的需求也必定会越来越强烈。

文旅规划前景(文旅规划极简史)(1)

四、行业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规划设计领域的变革时代已经来临。目前的规划理念、规划方法、规划技术都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旅游规划设计行业必须变革,旅游规划设计机构正面临重新洗牌。旅游规划行业,将呈现如下趋势:

第一,行业门槛越来越高,技术含量越来越大。

毫不谦虚的说“旅游规划是一个指点江山的行业”,一个地方旅游发展的好不好,一个地方经济转型的好不好,一个地方脱贫致富的好不好,一个地方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好不好以及能不能通过生态效益产生经济效益,一部好的规划至关重要。因此,旅游规划是一个专业性非常高,复合度非常大、知识面非常广、指导性非常强的技术活。旅游规划不能像以往和现在这样,“谁”都能做旅游规划,规划做出来很简单,但是到底作用有多大,功效有多大,到底能不能对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指引,到底能不能“指点江山”,这就很难讲了。因此,提高旅游规划进入门槛,是未来的大趋势。中国目前几百家旅游规划设计机构,也面临着市场的进一步检验,面临着优胜劣汰和重新洗牌。

第二,旅游规划要讲“逻辑”。

旅游规划必须讲“逻辑”,也就是说旅游规划必须进入到“技术语境”和“需求语境”双重语境中,按照科学的逻辑办事,才能做出一部好规划。这个“双重语境”,就是规划方的“供给”和委托方的“需求”。具体的说,旅游规划的逻辑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政策逻辑:无论做哪个行业,政策是必须要讲的,这个不言而喻。不只是规划方简简单单的读懂政策,在规划中“罗列政策”,更为关键的是要用政策为规划服务,用足政策,而且要指导委托方如何运用政策为旅游开发、旅游发展服务。

2、市场逻辑:旅游规划,简单的说就是解决“空间”和“产品”两个问题,营造良好的空间、设计有吸引力的产品。空间优劣、产品好坏,评判的标准不是规划方,也不是委托方,而是市场,不仅是现在的市场,而且要考虑未来的市场。这就要求规划方必须要有强烈的市场观念,要讲市场逻辑,懂得市场的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使规划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还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

3、文化逻辑:文化是旅游的“魂”和“精气神”,好的旅游空间和项目必须是有内涵、有意境、有故事。因此,做旅游规划必须强调文化性,讲究旅游规划的文化逻辑——挖掘文化(或移植文化)、展示文化、创新文化、享受文化。

4、创新逻辑: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旅游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和提高,这就要求旅游业需要被重新发明,需要涌现越来越多的新业态,这些新的业态不仅是对传统旅游要素的拼装,更是观念、资本、用地、要素、市场、工序、服务等的全面创新。

5、投资逻辑:凡是经济行为,就要讲投入产出,因此旅游规划设计,必须会“算账”,必须算好账,使规划能够为委托方带来最优的投入产出比。

6、运营逻辑:旅游规划设计的终极目标是按照规划设计来实施建设,然后投入运营。因此,一部好的规划必须改变传统的从前至后的“推理规划”,而应该遵寻从后至前的“演绎规划”。先研究假设建成后的市场空间、运营模式、风险点、赢利点,然后再反过来进行规划设计。

第三,旅游规划要讲“融合”

这里的“融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智力的融合;二是产业的融合。就智力融合而言,强调的是旅游规划的编制过程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的融合过程,旅游规划涉及的面太广、复合度太大、影响太广泛,因此,要想编好一个规划,必须融合旅游、文化、市场、经济、城市、景观、运营等多领域、多背景的精英。就产业融合而言,强调的是旅游规划要“立足旅游而跳出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实现大旅游、大市场、大格局,实现以旅游为引导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

第四,“智慧”与“资本”联姻必定受欢迎

目前为政府编制的旅游规划,即使做的再好,因为政府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政府资金困难,也很难落实规划设计,很难实现规划蓝图。政府都希望能招商引资,用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来开发,实现经济发展。因此,如果规划方能同时导入“资金”或通过规划设计引来资金,那是政府最欢迎的。

(注:本文中的“规划”是一种泛指,包括策划、规划、设计等)

旅游规划

http://www.laiyelvyou.com/

微信公众:北京来也旅游规划设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