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御批奏折实录(康熙第六次南巡)

□赵瑞峰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正月,康熙皇帝沿京杭大运河第六次南巡,二月经行山东境内的泇河,途次(旅途中住宿的地方)台儿庄。当时正在滕县任教、年近五旬的峄县人李克敬,连夜收拾行囊,小心带上早已写好的诗稿,马不停蹄地朝台儿庄而来。此行他是想赶早将诗呈献给好像专门为他而停留的康熙皇帝。

李克敬,光绪三十年《峄县志》有传,然而稍嫌简略;据县志所录李克敬好友唐建中所撰《翰林院编修李克敬墓碑》(以下简称《墓碑》):“公讳克敬,字子凝,号小东,行四……生而颖异,五岁能诵尚书。八岁了五经,十岁能属文赋诗,弱冠已为通儒,补博士弟子员。才满山左,久且满天下……公生于顺治己亥,雍正丁未卒于官,享年六十九岁。”李克敬虽有才如此,但在52岁之前屡试不第,名场坎坷,甚不得意。举业不就,只好和那些科考频遭失败的士人一样,走设帐授徒之路,做了西席先生。李克敬既“才满山左,久且满天下”,因此四方之人慕名争相延聘,徐州、曲阜、滋阳等地都留下他授徒的足迹。他“教人,善于奖诱”,其门下弟子“皆卓有成就,掇巍科,膺禄仕”,但这反过来也加重了他科场失意之感。

据《峄县志·李克敬传》:“同郡翰林颜光斆(曲阜三颜之一),视学浙江,延之使代衡幕中,所赏拔皆一时之名士。至今两浙户祝颜公称贤学使,克敬左右之力为多。”可见李克敬不仅才华过人,办事能力也不一般,可谓颜的得力助手。至于宾主相得,颜对其倍加器重,那是自然。尽管如此,看其收录在县志写于这一时期的诗歌,那种科考不遂的隐隐心痛和牢骚不平,还是不可抑制地显露出来。

康熙御批奏折实录(康熙第六次南巡)(1)

康熙御批奏折实录(康熙第六次南巡)(2)

康熙御批奏折实录(康熙第六次南巡)(3)

台儿庄运河故道(孙南邨摄影)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李克敬应乡试,一举夺魁。七年后(1715年)已56岁的李克敬赴京,应会试、殿试联捷,馆选翰林院庶吉士。时距李克敬泇河献诗已有八年,康熙皇帝犹记其名,召陛前与之交谈,以此得奉命入值南书房,至此可谓功成名就。此时的李克敬再也不会写那种“金阙既无分,玉京名相望”不无牢骚情绪的诗句。但“初入翰林,名噪甚”“名随之,谤亦随之”,等待他的不免是毁誉交加的宦海生涯。面对互相倾轧的官场险恶,李克敬萌生激流勇退的想法,便以养亲为由,上书辞官,获准。这恐怕是当初泇河献诗和后来官场初得意时的李克敬所不会想到的。至于其后来复出补散馆,授以翰林院编修,编撰国史,已是后话,不再叙述。

除了这次专门到台儿庄泇河献诗,李克敬此前至少有两次经过台儿庄,一次是为颜光斆延请赴浙做幕僚,自台儿庄登船南下,再次就是结束幕宾生涯沿运河北上返乡在台儿庄舍船上岸。但那只是匆匆过客而已,不会留下特别的印象。不料几年之后的台儿庄之行竟成了决定他人生命运的转折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