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么发明筷子(我们熟悉的筷子)

如果提到饮食,那么我国自称第二,恐怕没有人敢自称第一。作为拥有着悠久农耕传统的历史古国,我们的祖先不仅可以凭借耕种自给自足,也有足够的精力去进一步探索新式烹饪技巧和寻找更美味的食材。这种追求味觉极致的开拓精神,配上绵长的海岸线和辽阔的土地提供的物资产出,确立了中餐在世界美食界的统治地位。

古代人怎么发明筷子(我们熟悉的筷子)(1)

上图——筷子是常见的生活工具

然而当我们习惯了一日三餐或精致,或朵颐的生活后、是否发现了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筷子作为最基础的餐具,让我们在进食的同时不致于搞得满手油污,在东亚文化圈之外,全世界其他地方也有人在使用筷子,可是这个工具最早是由谁发明的呢?

古代人怎么发明筷子(我们熟悉的筷子)(2)

上图——祭祀时也要摆上筷子

或许是每天三次相遇,让许多人忽略了筷子这种工具的重要价值,也使得我们无心思考是谁最初发明了筷子。但是仍然有人试图盘根寻底,找出筷子的最初起源。

在网络上有一种常见的说法,筷子其实是纣王的宠妃妲己发明的,相传纣王觉得饭菜过热,要处决为他做饭的厨师,妲己为了安抚纣王,用两根簪子导走了饭菜的热量,救了厨师一命,这两根簪子后来演变成了今天的筷子。那么这种说法是真实的吗?

古代人怎么发明筷子(我们熟悉的筷子)(3)

上图——筷子的使用方式

一、 从史料记载来看,商朝时期已经出现了筷子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起初,虽然我国民间自古就有三皇五帝、大禹治水的等传说口口相传,但是考古学界对这一王朝的存在持怀疑态度,直到随着河南殷墟墓的深入挖掘,尤其是大量甲骨文被发现,才让证明商朝存在的大量证据重见天日,为后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资料。

古代人怎么发明筷子(我们熟悉的筷子)(4)

上图——纣王影视形象

商朝的社会主体是奴隶社会,这种社会制度在下一任王朝周王朝的时期基本终止,社会主体变成了封建社会,而前一任王朝夏朝遗留的史料和考古发现更为稀少,因此了解商朝时期百姓的生活习性,对后人研究古代华夏史的奴隶社会体系中人们如何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幸运的是,虽然社会性质和政体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商民已然养成了较为固定的生活习惯,而其中的一部分甚至被华夏百姓沿用到今天,比如使用筷子进食这件事。

从史料记载来看,商朝时期已经出现了筷子这种事物,只不过其当时的名称并不叫筷子,而是叫"梜",或者"箸"。除了甲骨文外,绝大多数提及商朝的史料都出现在先秦之后,所以商朝时期筷子的名称我们还很难确定。不过后世的史料记载中,包含了大量证据,比如《韩非子》中就曾经出现过象牙筷子的典故: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这句话是被用来展示纣王的荒诞的,连筷子这种日常用品都有用珍贵的象牙打造,那么其他大事上,其所耗费的财富更是难以估量,所以这个证据也侧面证明筷子在商朝时期的存在了。

古代人怎么发明筷子(我们熟悉的筷子)(5)

上图——象牙筷子

还有太史公编写的《史记》中也曾提到了类似的证据:

纣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

比起前人的记载,太史公在这里将"象箸"和"玉杯"放在一起,也是明确了其作为餐具的存在。

像这种类似的史料记载还有不少,事实上,在我国历史上,即使考虑到史料的丢失,仍然存在着大量证明筷子存在的直接证据,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考古界却缺乏实物的佐证。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点原因。

首先,筷子的外形细长,如果其深埋地下,无论是金属、竹木、牙骨等材料,都很容易受到大自然的腐蚀而改变外形甚至失去存在的痕迹。

古代人怎么发明筷子(我们熟悉的筷子)(6)

上图——金属筷子

其次,在大型墓葬中如果出土了筷子,考古学家可能将其当成某大型器材的零部件,将其误认为其他的事物。

在我国境内已经出土的文物中,只有一个古代汉灶中发现筷子的浮雕,弥补了筷子实物佐证的空白,这也是是已知唯一的实物佐证。所以仅从史料记载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只能明确筷子在商朝时期就已经存在,至于是出现在商朝末期(纣王执政时期)亦或是更早的商早期甚至夏朝,我们还无法界定。

如果从这点上来看,如果说筷子是妲己发明的,确实从时间节点上能够对应的上,因此才会出现相关的传说,这种传说经过百姓的广泛传播后,在补充了一些生活细节后,可信度似乎相当高了。

二、 从出土文物来看,筷子在帝辛执政前便已经出现

幸运的是,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和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破解这种说法的有力证据即将浮出水面。

众所周知,商朝的核心区域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二十世纪初,这里出土了大量甲骨文,引发了考古界的重点关注,伟大的考古工程殷墟得以重见天日,从1928年至今,无数考古工作者前赴后继地在此中探寻历史的奥秘。

古代人怎么发明筷子(我们熟悉的筷子)(7)

上图——殷墟遗址鸟瞰

从1950年-1976年,新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在殷墟周边的侯家庄又有了惊人发现,挖掘出了多处完整的商朝陵墓,其中的1005殷商墓,就出土了钢箸(筷),经考证其年代早于殷纣末期的纣王时代。

这个证据也充分证明了早在妲己之前,便已经有了筷子这种事物的存在,这也可以完全否定筷子是由妲己发明的说法了。

其实进食工具的出现,是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在原始社会,人类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后来他们学会了取火,终于能够尝到烹饪过的美食,这也极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然而食物在经过烹饪加工后会变得很烫,贸然用手抓取会烫伤皮肉,而等到完全冷却后又会丧失可口的味道,除此之外油污、汁液还会弄脏皮肤,令人很不舒服(比如人手上沾了肉汤,冷却后会很黏且不易清洗)。在这种情况下,已然学会使用工具的人类必然会尝试寻找方便的进食工具。

古代人怎么发明筷子(我们熟悉的筷子)(8)

上图——出土的筷子文物

在原始社会,刚学会用火的人类主要的烹饪方式是炙烤,后来演变成熬煮,这样的食物往往是干稀混合,类似于今天的炖菜,从这种混合物中中捞取菜肉用餐匙极不方便,而以筷子挟取菜叶食之却得心应手:

羹之有菜用挟,其无菜者不用挟。

这时,善于摸索的古人有很大概率会发现,用一根树枝可以"穿透"稍大块的食物,接着顺利送入口中,比如整块的肉、蛋、植物根茎等整块食物,然而像一些菜叶、根须类的细长食物,用一根树枝很难穿透,不过却可以以"挑起"的方式将其送入口中。

只不过这样进食的效率十分低下,在长期的试探后,终于有人发现用两根树枝彼此配合,采取"夹取"的方式便可以轻松进食,这就是筷子出现的契机。这也正好和"梜"字对应,从象形文字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解释比较贴近事实。

古代人怎么发明筷子(我们熟悉的筷子)(9)

上图——1005殷商墓

最早的筷子,很大程度上就是用树枝简易制作而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华夏先祖有足够的精力对其进行修建和打磨,到了商朝后,又出现了象牙筷子这种既能彰显身份又能同时进食的多种用途的工具,这基本标志着在至少在商朝时期,筷子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而且这种简单却又高效的工具并不是贵族专属。

而1005殷商墓出土的钢箸,通过科技手段检测证明其存在时间要早于纣王妲己时期,这也使得妲己发明了筷子的谣言不攻自破。

三、为何会存在妲己发明筷子的谣言?

不得不说,其实在没有互联网的时期,便已经有了妲己发明筷子的传说(注意,此处是传说而不是谣言),而且在局部地区广泛流传,当我国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后,得益于网络快速的传播作用,这个传说被越来越多人熟悉,并且经过了文学化的修改,让整个传说更加生动。

那么,这个传说为何会出现呢?这就要从其诞生地谈起。

妲己发明筷子的传说,追根溯源,一直在河南省焦作市下属的温县、博爱及其山阳区的恩村一带广泛传播,这里在商朝时期是冀州侯苏护的封地,而苏护正是妲己的生父。

古代人怎么发明筷子(我们熟悉的筷子)(10)

上图——皮影戏纣王宠妲己

由于地缘接近的原因,商朝大军攻打温县,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让苏护难以抵挡,为了换取和平,苏护选择了用美貌的女儿嫁给纣王,以此来换取保护:

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

从后边纣王对妲己的极度宠爱来看,苏护的这次政治联姻取得了巨大的效果,此后,温县百姓不仅不会遭到武力攻击,也得益于纣王为苏式提供了巨量财富,侧面增加了当地的地区财富存量,盘活了温县经济,会让百姓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对于史学家来说,妲己是迷惑纣王的红颜祸水,是商朝灭亡的催化剂,这也导致了一提到亡国孽女,人们会立刻想到苏妲己,再加上小说《封神演义》的深入人心,更加让她难以翻身。

在这里姑且不去考虑将一个王朝的灭亡悉数归咎于一个女流是否公平公正,我们只要知道,温县百姓以苏妲己为荣便足够了。

古代人怎么发明筷子(我们熟悉的筷子)(11)

上图——今日温县

百姓的追求比较简单又质朴,他们不考虑复杂的政治斗争,谁能带他们得到实际利益,提高生活水平,谁就是他们崇拜的偶像。显然,比起高高在上、曾经为他们带来战争伤害的上位者纣王,出生在温县并反哺温县的妲己才是他们心中的挚爱。

因此,温县百姓会普遍对妲己产生喜爱的感情,这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意会使得他们经常赞扬妲己,当这种普通层面的赞扬力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量变引起质变,让后来者只能用更加复杂的赞扬方式去歌颂打击,其诉说的一些事迹也会逐渐脱离事实,偏向传说。

或许妲己用簪子为纣王喂饭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当温县百姓认为是"善良又可爱且关心人"的妲己通过模仿簪子发明了筷子后,这种错误的思想并没有遭受到反对力量的纠正,从而在温县地区存留了下来,比起去探究筷子的真实起源,当地的人们更关心在这个过程中妲己是否扮演了一个美好的角色,只要达到了这一预期,那么一些细节他们并不放在心上。

其实这类有浓郁地方风格的传说,绝大多数都不是空穴来风的,而是有一定生活基础,这对积累地方民俗文化,提高百姓凝聚力都有着相对积极的作用。

然而到了互联网社会时,信息的传播途径得到了颠覆性的扩张,许多地方性的传说经过发酵,往往会因为触碰到某种热点而起到病毒式的扩散效应。越来越多的人在互联网上见到了这个当初被桎梏在小县城的传说,并且将其认为是真理,继而起到了间接认定和传播的作用,这才使得合理的传说上升到了谣言的高度,对追求真相和客观事实的人造成了实际影响,这其实是史学家们不愿意看到的。

古代人怎么发明筷子(我们熟悉的筷子)(12)

上图——以筷子为主线的春节纪录片

四、结语

筷子是华夏文明的代表事物之一,虽然整个东亚文化圈,甚至包括南亚的一些国家都有使用筷子的习惯,但是当提到筷子时,更多的人还是会第一印象想到中国。这种印象得益于我国持续数千年的文化输出和现如今在世界体系中拥有着绝对地位,是国家繁荣,百姓强盛的重要证明。

对于国人来说,具备国家和民族自豪感是每个公民的应有素质和基本义务,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前人千百年来不停地对自然发起挑战后,用生命换取的经验和心血力做。作为后辈,我们理应对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有深入的涉猎和研究,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自我修养,还可以以史为鉴,帮助我们获得更高更强的生存技能。

古代人怎么发明筷子(我们熟悉的筷子)(13)

上图——了解历史要使用工具

不过当我们了解历史的时候,一定要分清谣言和事实,用真实的史料和已经被证实的考古发现为工具,帮助我们掌握事实的真相,切不可听风就是雨,看到一些被广泛传播的谣言便轻易相信,最终张冠李戴,颠倒黑白,非但没有起到研究历史的作用,反而混淆了我们的视听,对了解民族文化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当然了,通过破解妲己发明筷子的谣言,我们也要知道,谣言和传说、神话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很多时候谣言的出现除了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刻意打造,也许还有其历史渊源和事实依据做背景,某些事实的存在其实也是和历史脉络息息相关的,但是在不完全依赖文字而更依赖口口相传的传播过程中,某些细节可能会无法完全转达或者被无意识修改,最终使得叙述的意思南辕北辙,偏离了真实的轨道。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具备辨别历史谣言的真实技能,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正史去提高我们的历史事件积累能力,在众多历史事件中找出相似和关联,理性、公正又客观地去看待其发展,从而获得最真实的信息,避免谣言的扩散。


参考文献:

【1】《列女传·孽嬖传·殷纣妲己》

【2】《韩非子·喻老》

【3】《史记·宗微子世家》

【4】《礼记·曲礼》

【5】《国语·卷七晋语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