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霜王朝货币简史(阅读走进阿富汗)

有着4000年文明史的阿富汗,经过一个又一个鼎盛的王朝,遗存的惊世宝藏被誉为“堪比古埃及图坦卡蒙法老墓”,因战乱大量损毁遗失,其中幸存的231件(套)珍宝,近十年来被迫四处“流浪”,以巡展的方式,先后在意大利、美国、德国等11个国家与地区留下足迹,如今来到了成都。近日,231件(套)阿富汗珍宝以“文明的回响”之名,在成都博物馆展出。上百枚金片锤砧而成的黄金王冠、绿松石红宝石与黄金相互勾连而成的项链、希腊女神阿芙洛狄忒的饰片、风姿绰约的印度女神象牙饰板……让我们感受到阿富汗神秘灿烂的文化,面对深厚的历史迷雾,随着“贵霜帝国”等神秘而陌生化的词语,内心升腾起一种对历史敬畏的心情。也触发我们想要更深入了解这个古老的帝国。

打开世界地图,你会发现阿富汗的地理位置非常特别。阿富汗从不是一个普通的中亚山国。它位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交汇处。身为东西方丝绸之路上的要冲,独特的地理位置曾给这个内陆国家带来了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荣耀,更带来了惨烈的战争与杀戮。而且,战争与杀戮至今未能平息。它在很长时间内,成了一个自我以及被他者表演的场所。历史的王朝在那里更迭,权利的帝国在它那里表演,博弈,以至于被学者称为是“帝国的坟场”。那里盛产丰富的历史,却也滋生颠沛流离的命运,生长出国际新闻的富矿,但少有平民生活的安稳。打开这份书单,一起来看看阿富汗的前世今生吧。

贵霜王朝货币简史(阅读走进阿富汗)(1)

( 《贵霜史研究》 余太山 著 商务印书馆)

大月氏(读dà ròu zhī)人灭亡了巴克特里亚王国之后,分封了五个翕侯来统治当地,不久之后,五翕侯中的贵霜翕侯就吞并了其他四个翕侯,建立起了贵霜国。之后,贵霜历代国王不断扩张,大约在公元二世纪的时候达到强盛,与西边的罗马、西南的安息、东边的汉朝一起,共称为当时世界的四大帝国。

贵霜帝国地理位置特殊,东邻中国,南括印度,北靠草原,西接波斯,与罗马帝国的东部边界相去不远,便于同周边各种文明进行交流,丝绸之路在这个时期得到蓬勃发展。贝格拉姆则是沟通中亚与印度的要地,在这次成博阿富汗大展巴格拉姆单元的展品中,玻璃器、青铜器和石膏来源于罗马,象牙和骨雕出自印度,漆器则产自中国。关于贵霜帝国的性质,目前争议还很大,贵霜国家到底是不是大月氏人建立的?贵霜人到底是不是大月氏人?这些问题都还是众说纷纭,加之在公元125年之后,东汉由于势力衰落,也停止了对西域各国的记载,中亚一带的情况就更是难以厘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余太山先生集二十余年研究心血,创作而成一部《贵霜史研究》。本书囊括贵霜帝国的渊源、创国、兴盛和没落等几个历史阶段,众所周知,贵霜帝国史料非常稀少,在如此稀少的史料中,作者能够形成对贵霜帝国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尽显其史学功底之深厚。正如本书后记中余先生所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尽管贵霜史的真相依旧朦朦胧胧,但贵霜史涉及面广,贵霜史研究拓展了古代中亚史研究的领域,贵霜史研究的意义不仅在贵霜史本身,更在贵霜史之外。

余太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毕业。此后任职历史所,1993年起为研究员,曾任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专治古代中亚史、中外关系史。

大月氏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

贵霜王朝货币简史(阅读走进阿富汗)(2)

(《大月氏——寻找中亚谜一样的民族》 [日] 小谷仲男 著 商务印书馆)

对于很多国人来说,张骞出使西域,是为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这样的历史知识,大家都很清楚。但大月氏究竟是怎样一个民族?他们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有一个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大月氏人本来是居住在中国西北的一支游牧民族,他们从秦始皇时代就非常兴盛,一度是中国西北最强盛的游牧民族,甚至后来不可一世的匈奴都曾是月氏人的手下败将,赫赫有名的匈奴冒顿单于,还曾在大月氏当过人质。后来,冒顿单于从大月氏逃离,并盗走了月氏的良马,回到匈奴后杀父自立,很快将匈奴振兴了起来,开始残酷报复大月氏。匈奴在灭掉了东胡之后,调头向西对大月氏进行突袭,结果月氏首领被杀,头颅被做成酒杯。

大约在公元前175年,大月氏战败之后被迫西迁,从而引起欧亚草原民族整体迁徙的多米诺效应。大约公元前140年,大月氏西迁到了阿富汗的北部,他们(或者与塞种人一起)消灭了当时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分封了五个翕侯对当地进行统治。其中一支翕侯,就是后来贵霜帝国的缔造者——贵霜翕侯。这次成博阿富汗大展中蒂拉丘地的黄金宝藏,有一种说法就是,认为是迁移到阿富汗的大月氏人的遗物。

长期从事中亚考古发掘的小谷仲男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推论出月氏和贵霜王朝都是以阿姆河流域为根据地的同一游牧民族集团。他们中的一部分在公元前三四世纪进入中国西北边境,后败于匈奴,公元2世纪中叶撤回阿姆河流域,转向南方,追寻巴克特里亚希腊人的足迹,加深了和印度的关系。月氏人建立的贵霜王朝因承担罗马、印度及陆路中国之间的国际贸易中介,而成为庞大的帝国。犍陀罗佛教美术,就是他们的创造。关于大月氏的历史,日本学者小谷仲男在其著作《大月氏——寻找中亚谜一样的民族》中进行了探寻。作者实地考察月氏民族遗迹,向我们介绍了阿富汗北部发现的真正的希腊人城市阿伊哈努姆的发掘成果,同时涉及西迁后月氏的情况。还论述了即将兴起和刚兴起后的贵霜王朝的问题。并从考古学的角度考察月氏,重新审视月氏与贵霜的关系。

小谷仲男(1938—),日本福井县人。1960年东都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卒业。1965年京都大学大学院博士毕业。现系日本富山大学人文学部教授,长期从事中西文化的研究和中亚地区考古发掘工作。

为什么谁也没有彻底征服阿富汗?

贵霜王朝货币简史(阅读走进阿富汗)(3)

(《帝国的坟场——阿富汗战争全史》 刘啸虎 著 台海出版社)

阿富汗位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交汇处,属于世界上贫穷、落后的国家,在历史上数次成为大国的征讨目标和角逐场所,然而它却一直有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绰号——“帝国的坟场”。近代以来,多个大国曾先后对阿富汗动武,但很难将其征服。为什么谁也没有彻底征服阿富汗?阿富汗有什么秘密?阿富汗天造地设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条件却成了多国政治理念和综合国力的试金石。

19世纪英属印度总督寇松勋爵有言:“阿富汗就是一杯亚洲的鸡尾酒,它的战略地理位置决定了帝国、地区性大国和众多邻国都要来搅和一把。”雄才大略的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曾告诉后人—谁征服了阿富汗,谁就征服了世界。世界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征服者,比如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都曾到过这个“亚洲命运的十字路口”。近代以来,阿富汗更有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绰号—“帝国的坟场”。

“帝国坟场”的可怕,“亚洲十字路口”的安全,以及亚洲乃至全世界未来的命运,也必然牵动前世界学者研究的兴趣。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刘啸虎在新书《帝国的坟场————阿富汗战争全史》中梳理了发生在阿富汗土地上的战争,讲述了这些战争发生、发展和结束的前因后果。文笔生动,资料翔实,既把握宏观讲述又兼顾微观描写。

贵霜王朝货币简史(阅读走进阿富汗)(4)

(《寻路阿富汗: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英] 罗瑞·斯图尔特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有些人不满足于在资料里进行历史探究,而是直接用脚步丈量。“9·11”之后,在阿富汗还未陷入又一段军阀林立的混乱之前,英国作家罗瑞·斯图尔特抓住了这个转瞬即逝的历史窗口,开始他长达36天、从赫拉特径直向东前往喀布尔的徒步旅行。在穿行途中,斯图尔特不仅要面对山地与暴风雪等恶劣的地理气候条件、遭受营养不良与肠胃感染等病痛折磨,还有可能面临被部落民射杀、被狼群分食的危险。即便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斯图尔特依然坚持徒步行走,记录下这一在地缘与文明的夹缝中挣扎的国家及其人民的生存状态。在《寻路阿富汗》一书中,记录了罗瑞·斯图尔特 2002年初穿越阿富汗中央山地的经历。他与不同的人相遇,见证了战争带来的悲剧和幸存者的乐观,也记录了他所目睹的阿富汗人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叙事古朴简洁,具有深邃强烈的历史感。

“我的童年就是一场残酷的生存游戏。”

贵霜王朝货币简史(阅读走进阿富汗)(5)

(《寻找更明亮的天空》【阿富汗】古尔瓦力·帕萨雷 /【英】娜德纳·古力 四川文艺出版社)

12岁的古尔瓦力生活在阿富汗东部的楠格哈尔省,原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父亲是一名受人尊重的医生,家境殷实。但是当父亲死于国内战乱后,他们一家的境遇变得很难,当命运出现转折时,妈妈决定送他与哥哥去欧洲。于是,12岁的阿富汗少年古尔瓦力有了一次惊心动魄、九死一生的穿越半个世界的逃亡之旅。他用双脚行走,在马背上颠簸,跳下飞驰的列车,冒死穿越边境,逃离蛇头的魔爪,跨过高山、大河、湖泊、海洋,一心想抵达能让他生存的地方。在这段逃亡之旅中,古尔瓦力经历过无法形容的屈辱和危险。他曾跳下高速行驶的火车,也曾在蒸笼一样的货车车厢里一连待上几天,直至差点儿被闷死。

在逃亡路上,还多次被捕入狱。

历时1年,两度入狱,穿越亚欧大陆8个国家,行程超过20000公里后,古尔瓦力终于来到英国并接受了教育,成为曼彻斯特大学政治系学生,翻开了人生新的篇章。在2012年,他还成为了伦敦奥运会火炬手。从阿富汗难民少年到英国优秀大学生,在《寻找更明亮的天空》一书中,古尔瓦力回忆起自己的这段经历,以表达对一路上遇到帮助的感谢。

古尔瓦力后来生活步入正轨,他进入了英国的学校学习,但之前经历过的逃难生活,对他的身心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每天夜里醒来,我的身体都像泡在汗水和泪水里,而灵魂却仍被噩梦紧紧缠住。生活越是回归正常,我发现自己越是难以控制。周围的环境越是安定,伤痛的感觉越是清晰。困惑像一张大手,将我按在沮丧和恐惧的池里。一肚子心事,却不知道该向谁说。”

书中虽然涉及逃难经历的大篇幅描写,但并没有选择控诉、怨恨的态度,而是充满平静的语气。关于对待苦难、生死、原谅、感恩,这位阿富汗少年,给活在和平环境里的我们,带来启发。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经典回放

“追风筝的人”

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在中国畅销

或许是一种奇异的心灵联系,关于阿富汗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有众多的读者。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自200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后,长期占踞中国的畅销书排行榜,是十年来在中国卖得最好的外国书之一,被多家媒体当成一个“出现现象”报道分析过。除了《追风筝的人》,胡赛尼还在中国出版了《灿烂千阳》《群山回响》。他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斯坦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

在《追风筝的人》中,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故事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在《灿烂千阳》中,少女莱拉的父母死于战火,青梅竹马的恋人也在战乱中失踪,举目无亲的莱拉别无选择,被迫嫁给拉希德。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然而,多年的骗局终有被揭穿的一天……《灿烂千阳》再次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苦苦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

在《群山回唱》中一对兄妹因贫穷和战争铸成的六十年悲欢离合。围绕父母、兄妹、甚至表亲和继母,他们如何去爱,如何被伤害,如何相互背叛,如何为彼此牺牲。小说亚马逊的官方介绍页面上说道:“它探索了流亡、自我牺牲、以及复杂的家 族关系。”读这个故事,追随主人公从喀布尔到巴黎,到旧金山再到希腊的提诺斯岛,每翻一页,都不得不为这情感动容。

不难看出,三部小说的主人公都生活在内外焦灼的恶劣环境下:阿富汗的革命、战争令主人公家庭破碎。惊慌无助的同时,他们流亡、移民、妻离子散。但这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这些阿富汗人勇敢、积极生活,有活力、有梦想,有潜能。胡赛尼为世人揭开了阿富汗神秘的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身负重压的苦难深重的底层民众、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还有那渴望自由幸福的顽强精神。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