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对明朝的影响(戚继光才去世八年)

“兵变”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这意味着流血和牺牲,甚至导致朝代的更替。因此,历来各个朝代对“兵变”都很重视,而大多王朝统治者实行的都是极力打压政策,不管兵变是出于何种意图,不问青红皂白就是暴力镇压。这么做,显然是不对的!

明朝万历二十三年,一场看似“小小的兵变”,透露出的却是大明王朝腐败堕落。提起戚继光,人尽皆知,这不是“抗倭英雄”吗?人民的功臣,流芳百世啊!

可是谁能想到,在戚继光仅去世八年后,他创建的戚家军遭到惨重的杀戮。那么戚家军到底做错了什么,惹来如此惨重的下场呢?

戚继光对明朝的影响(戚继光才去世八年)(1)

​图片:抗倭英雄戚继光剧照

一、蓟镇兵变

在《明史》中对“蓟镇兵变”的记录并不多,只有寥寥数语,似乎表示这就是一件小事,不值一提!不过,综合其他史料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此事并不小!只不过是触及到了朝中某些权势的利益,这才被刻意忽略掉了。

万历二十三年,戚家军奉命参与“抗倭援朝”之战,为家国而战这是将士们的职责。在奔赴战场之前,朝廷曾许诺会有重赏。将士们热血沸腾,冲入战场浴血奋战,他们不仅是在为国家而战,也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战!

第一阶段的战争结束后,戚家军回到驻扎地,将士们欢欢喜喜地等待着朝廷的赏赐。但是,将士们除了失落,什么也没能等到。带着怨气与不满,戚家军想让朝廷给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什么不兑现之前的承诺,我们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到底为的是什么?”

戚继光对明朝的影响(戚继光才去世八年)(2)

图片:戚家军浴血奋战剧照

面对戚家军的怨气,新任蓟镇总兵王保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王保先是好话说尽,将众人都骗到了演武场。然而,下一秒王保的脸色就变了,下令屠杀戚家军。明亮的大刀挥向大明自家的军队,这是十足的笑话!可是,这是事实,根本不是什么玩笑。

在《明实录》中就记载了此事,也就是“蓟镇兵变”,被杀害的戚家军有三千多人,那些幸存者则被发配回原籍。戚家军不知道为大明立下了多少功劳,里面的将士全是精锐。他们就这样倒在了自己人的刀下,鲜红的血液染红了演武场的土地。

戚继光对明朝的影响(戚继光才去世八年)(3)

图片:蓟镇兵变剧照

二、兵变的背后——大明的腐败

“戚家军”是戚继光一生的心血,自创建戚家军之日起未曾尝过一败!三十多年来,戚家军在战场上屡立大功,痛击倭寇,迎击鞑靼,就连当时的朝鲜军民都对戚家军赞叹有加!不曾想,戚家军最后的收尾方式却是如此的惨烈。

这场杀戮并非偶然,而是蓄谋已久的,从朝中官员们的善后处置就能看得出来。那些策划这场杀戮的官员,在事后立即罗列了戚家军的各种罪证,大多都是“无中生有”,只为了让此事看上去充满正义性。

戚继光对明朝的影响(戚继光才去世八年)(4)

图片:痛击倭寇剧照

在封建时代,是非对错很简单,只要有权有势,说什么都是对的。如果势单力薄,说的再对也没人愿意听。因为朝中有人撑腰,王保不但没有受到处罚,反而被加官进爵,镇压有功。

从这件事我们能看到什么?只能说大明王朝的腐败已经根深蒂固了!灭亡,只不过是早晚的事。官员的腐败,统治阶级的腐败,也就是这个王朝的腐败。

戚继光对明朝的影响(戚继光才去世八年)(5)

图片:朝中有权有势的大臣剧照

三、悲剧的背后——杀戮的原因

戚家军之所以生出不满之心,只是因为之前朝廷承诺的没有兑现,他们只是想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从表面上来看,自从张居正去世之后,戚家军的地位也变得大不如前,逐渐被边缘化。万历刚亲政时对这支军队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不大理睬。

万历的态度直接导致了戚家军的悲惨境地,军功被友军抢走,钱粮被无故克扣,这样的事情非常多,那么万历为何会持如此态度呢?

戚继光对明朝的影响(戚继光才去世八年)(6)

图片:万历皇帝刚亲政剧照

按理说戚家军屡立奇功,不是应该重重有赏吗?为何结果却是相反的。这个答案也许就要归咎于万历和朝中大臣们的“国防观念”了。

万历刚亲政时,大明的军事实力很强盛,当年隆庆帝朱载垕登基时,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于是,隆庆帝便费尽心思组建了大明的钢铁之师。

一系列改革手段,大明的军事实力大大提升,建起了许多精锐队伍。所以,万历登基之后,也继承了这样一笔军事财富。

都说“容易到手的最不懂珍惜”,万历帝便是如此。万历帝非常奢侈,很注重享乐。那么这巨大的开支哪里来?能压榨就压榨,不管是百官还是军队,压榨就对了。就这样,万历亲政之时,士兵们的钱粮被克扣是常事,武器装备也变得腐朽不堪。

戚继光对明朝的影响(戚继光才去世八年)(7)

图片:士兵口粮被克扣剧照

接踵而来的便是各地闹起了“兵变”,不满朝廷的做法,有的想叛乱,有的只是想朝廷能够重视此事,满足士兵的诉求。然而,朝廷对这些兵变的处理结果都一个样,不管你是出于什么目的,只要对朝廷不满就“杀”,绝不手软。因而,《明史》中我们能看到“广东兵变”、“云南兵变”等。

与这些大规模兵变相比,“蓟镇兵变”是一件小事似乎就说得过去了。毕竟,大规模兵变一下子就杀害士兵上万人,而蓟镇兵变才杀害了三千多人,从数据上来看,这确实是一次小规模兵变事件,《明史》自然就不愿多提及了。

戚继光对明朝的影响(戚继光才去世八年)(8)

图片:大规模兵变剧照

四、大明亡得不冤

万历帝的荒唐行为,激起的不仅仅是兵变,更是让士兵们寒心。帝王如此,有谁还真心愿意为大明卖命?只不过都是被逼无奈罢了。

在万历的统治下,明朝的军事实力早已凋敝不堪,只是一个“纸老虎”,看起来强势威武,实际上却是不堪一击。一个国家,如果军事实力不行,那么这个国家离灭亡就不远了。因为,想要取代王朝的不仅是这个国家的叛乱者,还有伺机而动的周边政权。所以说,大明的灭亡,并不冤。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