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人生万物的关系(不断句的道德经中)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是老子论述宇宙生成论的主旨,非常重要然千百年来却扑朔迷离让人费解,其中最重要的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意思到底是啥?其中“一二三”分别指什么?“三”怎么就能生成万物?,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道德经与人生万物的关系?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道德经与人生万物的关系(不断句的道德经中)

道德经与人生万物的关系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是老子论述宇宙生成论的主旨,非常重要。然千百年来却扑朔迷离让人费解,其中最重要的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意思到底是啥?其中“一二三”分别指什么?“三”怎么就能生成万物?

有人认为“一”指道本身,“二”指阴阳,但仍然说不清“三”是啥?只能是“虚指”,是虚指。

又有人说应该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到底该信谁、如何评判、标准是啥?

其实判断是否正确却也非常容易。

首先,作为五经之首的《道德经》惜字如金,不可能莫名其妙的字去滥竽充数,也不可能为了好玩让世人发蒙。否则就失去他传道的宗旨,一定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却又流利昌顺不是箴言。特别是在古代人们文化水准相对落后的年代,俗语入文成为必然,弄一堆箴言肯定人看不懂。

其次,整篇文章读完一定是豁然开朗的明悟,而不是似懂非懂的蒙圈。如果看完译文还要再去琢磨,像读绕口熬牙的“箴言箴语”,一定错了。

第三,整篇文章读完必须是,意境贯通、主题明确,而不是语句堆砌互不关联,如同五官均无暇却整个面容狰狞的脸庞。这就成了玄而又玄的玄学。

原文现存版本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1)而抱(2)阳(3),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4)。而王公以为称(5)。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强梁(6)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7)。

注释:

(1)“阴”:指看不见的自然规律法则。

(2)“抱”:孵化、生发出。如:抱蛋,鸡抱窝。

(3)“阳”:实物,物质,物体。

(4)“不谷”:没胸怀。如:虚怀若谷。

(5)“称:柄称。指:标准。

(6)“强梁”:(秦、晋、豫古话)抬杠。后文有详解。

(7)“父”:执杖教育小辈的人,包括其他长辈、老师等,并非父亲。见《说文》

我们先试试整个篇章用现代语言翻译为:

一道生一物,两道生两物,三道生三物…万道生万物。万物由虚妄的规律法则生发出实物,冲入元气(古人想象的一种真气)柔和而成。人们之所以一说起这些事情就有些厌卷,因为认识短浅,了解太少,心胸又不虚心造成的。而平时如何解释万物也是以王公们的讲法为标准。至于万物是否完美,它缺点啥多点啥,或者多点啥少点啥,人们不太关心。当然有些事情也会互相请教。不过我知道更多并可以更好的教授大家。咱可不是抬杠吹牛,我如果说假话不得好死,我很愿意成为挥起教鞭的那个人。

其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说:一道生一物,两道生两物,三道生三物…万道生万物。

比如:制作椅子的道“生出”椅子,制作椅子和床的道“生出”椅子和床…不同的道“生出”不同的物,以至于有万物。“道”指自然规律法则,也指人为方法、办法、法则。

其中俗语入文典型的语言如下:

“强梁者不得其死”中的“梁”就是屋顶的“主梁”,古代俗话也称“杠子、横杠”。现代一些陕西、山西、河南偏僻农村还有“屋上头那根杠子”的说法。所以,“强梁”就是口头语“抬杠”的意思。“强梁者不得其死”的意思是“抬杠不得好死”,翻译成现代语言“咱不抬杠,我如果说假话不得好死”。这本就是“俗语成书文”时代自然写法。

所以,很多东西没有那么神秘莫测,玄而又玄。

再看两篇网上搜集的译文大家做个比较:

【第一篇】:道先于万物而自在,这是他的实在,称为一。道被言说为道,这是他的名份,称为 二。道的实在,能被言说为道的名份,是因为他有表象,称为三。三而一的道生养了万 物。万物都有背道之阴和向道之阳,两者相互激荡以求平和。 人们所厌恶的,不就是孤、寡、不善吗?王公却用这些字眼儿自称。所以,有时求益反而受损,有时求损反而获益。先人教我的,我也用来教你们:自恃其强、偏行己路的人绝没有好下场。这句话,就作为 教训的开始。

【第二篇】: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强暴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