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的武道等级(吴京称自己出身正白旗)

在一次采访中,吴京称自己是满清正白旗后人,那么正白旗在当时的清八旗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满清的八旗制度和正白旗的历史地位。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一种耕战合一的社会组织形态,是军政合一的最高一级单位,创立于明万历二十九年。

吴京的武道等级(吴京称自己出身正白旗)(1)

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其中镶白旗的旗主就是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

上三旗为“天子自将”,多归皇帝自领,地位最高,人多势众,成为核心;它们是:正黄、镶黄、正白,守卫皇城,挑取侍卫。担任皇帝外出护卫,是亲军。下五旗守卫京城外,大批派往各地驻防护卫。它们是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

八旗军骑兵作战机动性强,肉搏能力也大大强于明军,马上射箭更非汉人骑兵所长。对付八旗军明军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甚至和满洲兵中战斗力最弱的镶蓝旗交战都占不到上风。

八旗之中,战斗力最强,最持久的还要属正白旗,在多尔衮做旗主时更是攻无不克。正白旗原本不在上三旗之列,但多尔衮太强势了,硬是将上三旗中的正蓝旗降入下五旗,把自己统领的正白旗给提到了上三旗之列,从此成为定制。

吴京的武道等级(吴京称自己出身正白旗)(2)

清军入关后,过上安逸生活的八旗军战斗力逐步下滑,从顺治、康熙年间起,八旗官兵便已出现追求享受、战斗意志衰退的倾向。在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中,八旗军以往的主力地位已被绿营兵所取代。雍正、乾隆年间的一些重要战争,如柴达木之战、平定大小和卓之战、大小金川之战中,那些号称精锐的八旗部队的表现还不如绿营兵,昔日敢打敢冲的作风已不复存在。

吴京的武道等级(吴京称自己出身正白旗)(3)

乾隆中期以后,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生活日益奢靡,庞大的官僚机构愈加腐败。那些贵族上层已形成颓风难挽的局面。到了清代末叶,那些八旗子弟已完全成为寄生虫。发展到贩卖人口,当卖军中的盔甲器械。大量正身旗人下降为佃户,甚至沦为流民、痞棍和无赖。清末,八旗军逐渐演变成专靠国家供养的社会救济组织,失去了起码的战斗能力。1799年清军在镇压白莲教大起义时,曾一度把京营八旗中最精锐的健锐营和火器营派往前线,结果因军纪败坏,不听约束,未及投入战斗就被迫撤军回京。民国成立之后旗人特权被废除,失去了经济来源又没有一技之长的旗人大多穷困潦倒,连维持最基本的生计都成了问题。

八旗军由盛而衰,正印证了这句古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