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伴你学习新课程(让美永驻数学课堂)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其完整的结构、对称的图形、合理的布局、简洁的语言、优美的形式,无不体现出美的因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并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学会欣赏数学中的美,并不断地去表现和创造数学的美,让美永驻数学课堂,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下面谈谈我在数学课堂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点滴做法:

数学伴你学习新课程(让美永驻数学课堂)(1)

一、努力挖掘教材,精心设计,创造美丽课堂

著名作家王蒙说:“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 著名艺术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美到处都有,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有一颗爱美之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敏锐、准确地挖掘教学内容之美。

1.创设情境之美,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创设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情景,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使他们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一般情况下,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境美,但当教学内容属于纯数字化的教学,非常枯燥时,教师也应想方设法创设情境美。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分配律》时,我就创设了一个让学生说话的情境,引导学生将一句话分成两句来说,如:“我爱爸爸和妈妈。”学生轻松地说:“我爱爸爸,我也爱妈妈。”在类似的说话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热情高涨,这时,我笑着说:“其实,在数学王国里也有这种分配现象,想和老师一起探究一下吗?”

这样的情景导入,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型鲜活起来,而且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之美和思想品德之美的感化。故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拥有一颗爱美之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创设情境之美,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2.挖掘教材之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美到处都有,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涵的美的因素,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把蕴涵在教材中的美,采取直观的手段展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享受美。感受数学的规律美。爱因斯坦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教师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揭示数学的规律美,就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享受数学的美。

规律美最典型的存在于《找规律》中,但在一般的课型中也或多或少的存在,这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挖掘。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分配律,当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的想象太丰富了:

“(爸爸 妈妈)×我=爸爸×我 妈妈×我”,“(飞机 火车)×汽车=飞机×汽车 火车×汽车”,“(○+□)×◎=○×◎+□×◎”,“(苹果 梨)×樱桃=苹果×樱桃 梨×樱桃”等等。学生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说明他们确实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规律美。

如果我能将学生的汇报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现出来,那会更美。这个过程其实是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让学生在认识、欣赏规律美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学习数学原来不是那么枯燥,让他们感悟到数学其实也是存在美的。感受数学的对称美。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对称美的物体比比皆是。在小学数学的几何图形中也存在着对称美,这些美难以通过语言来表达,只能通过眼睛来感受。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图形中的对称美,在观察中感受,并认识数学图形中的对称美。《轴对称图形》是最能体现对称美的课型,教师的教学从欣赏轴对称图形到概括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再到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将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学生既增强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又受到了审美教育,感知了生活中的“数学美”。但在其他的课型中,我们也要想办法体现数学的对称美。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时,我将课题和例题的等式以及字母表示的等式板书在左边的黑板上,作为主要板书,将学生汇报的等式(数字的、文字的、图形的等)全都板书在右边的黑板上,作为补充,最后学生汇报收获时,再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展示在中间的白板上,这样左中右有机结合成一个完整、简洁、漂亮的板书,而且我的板书左右两边完全对称,这难道不是一种对称的美吗?

感受数学的符号美。符号美在《乘法分配律》中最为典型,起初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乘法分配律,他们的表达总是不够完整,接着我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展示乘法分配律,但也是一长串的文字,最后用字母简简单单地表示出来,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符号美。符号美还体现在所有的面积公式,体积公式,以及所有的运算定律中。

感受数学的简化美。我们学习运算定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计算更加简便,如:98×210,102×45,422×58 422×43-422等,这些算式如果直接计算难度很大,但是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学生轻而易举地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了,这不正是数学的简化美吗?当然用字母表示面积公式,体积公式,运算定律等也是数学的简化美。

总之,数学教材中的美数不胜数,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美之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定会创造出更美的数学课堂。

数学伴你学习新课程(让美永驻数学课堂)(2)

二、教师降低自己,提高学生,提升美丽课堂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尽最大努力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和谐、全面的发展。我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善于对同学的回答进行评价,允许保留自己意见,引导学生多用“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方法是……,我认为……”的方式回答问题,保证整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总是降低自己,设法提高学生的地位,引导学生帮我,帮学校,帮李阿姨解决问题,学生一听请他帮忙,十分乐意,学习的积极性自然提高了。

为让枯燥的课型充满趣味,我还设计了闯关游戏,每一关的题目都尽量让学生来讲解、操作、完成,就连用展台展示填空题,并带领大家集体订正,我都请一名学习最好的学生尝试着完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样的课堂,我很轻松,学生学得也很开心,因为他们高大了,自信了,老师太信任他们了,使学生体验成功感,享受数学的美。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善于蹲下来和学生互动,一定会提升美丽课堂。

三、教师的语言美,激发学习兴趣,造就美丽课堂

语言美是老师首要的讲课艺术。作为一线教师上课,首先就要做到语言美。优美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教师就要用儿童化语言和生活化语言,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这样学生就易于理解接受。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故事情境“串联”数学知识,组织游戏性的活动“包装”数学知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从而更愿意去亲近数学。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多样化、灵活化、个性化的评价语言,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精当,又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就一定能够激励学生满怀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总之,教师的语言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造就美丽的课堂。

数学伴你学习新课程(让美永驻数学课堂)(3)

四、巧用课堂中的“小错误”,成就美丽的课堂

在课堂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对问题认识不清,出现错误,甚至惹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但仔细思考,这些错误,有时也是一种“美”。

每当这时,我总是笑着说:“你再想想,谁来帮帮他?”这样激起这个学生的再次思考,也激发其他学生大胆展示的欲望。正是这位学生的“小错误”,引导大家再次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且我让答错的学生再说一遍,告诉他:“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老师相信你!”这样不仅会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上为了突破一节课的重难点时,我故意出点“小错误”,有时,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而且是兴致勃勃地站起来说出我的“错误”,我总是笑着说:“你真是火眼金睛,你真细心!能给我当老师了!”每次第一个发现问题的学生都是特别激动,这样的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有时,孩子们根本发现不了我的“错误”,每当这时,我都会耐心地说:“大家睁大眼睛看看,这儿有问题吗?”通过这样的提示启发学生再次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总之,偶然的失误,无心的错误,无意中也会浇灌出美丽的成功之花。让我们巧用课堂中的“小错误”,成就美丽的课堂。(吴忠市裕民小学 徐飞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