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故事小说(丽人书单两座城)

“那是最昌明的时世,那是最衰微的时世;那是睿智开化的岁月,那是混沌蒙昧的岁月;那是信仰笃诚的年代,那是疑云重重的年代;那是阳光灿烂的季节,那是长夜晦暗的季节;那是欣欣向荣的春天,那是死气沉沉的冬天······”要是有人专门写一本书研究英国小说的经典开头,一定不会漏掉狄更斯的《双城记》。

本期《丽人书单》

我们就和大家聊聊

《双城记》这本书

不一样的故事小说(丽人书单两座城)(1)

作者简介

不一样的故事小说(丽人书单两座城)(2)

查尔斯·狄更斯:1812年出生于朴茨茅斯近郊,他出生的十九世纪初正是英国从农业社会发展为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他父亲名叫约翰,是海军总务处的小职员,收入一般,要养活一家八个孩子,往往入不敷出,经常举债。查尔斯十岁时,父亲因债主所迫入狱,他只好去一家远房亲戚开设的鞋油工厂当学徒,每周工作六天,在阴冷潮湿的地下室里辛勤劳作。

父亲终于出狱后,狄更斯得以继续学业,但好景不长,不久他还是因为学费难以筹措而踏入社会谋生。十八岁时,狄更斯与一位银行家的女儿坠入了爱河,可到头来他的心上人却嫁给了一个生活优渥的商人。过早品尝了人情世故,加上青春期失恋的折磨,使狄更斯在二十出头时已经积累起了相当丰富的写作素材。1833年,他开始以“博兹”的笔名为报纸写短文,后来这一系列文章结集出版,成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博兹特写》。狄更斯爱好旅游,1846年旅居巴黎时,还受到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亲切接待。这段经历也使他在写作《双城记》时更加得心应手。

作品鉴赏

《双城记》中的“双城”指的是伦敦与巴黎,准确地说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在伦敦与巴黎两座城市里发生的一出悲欢离合的故事。狄更斯写作《双城记》的目的,是想捕捉那一特定历史时代的气氛,在有限的篇幅内说明自己的主张:社会中尖锐的阶级对立不可避免会引起冲突,但流血只能制造更多的流血,冤冤相报何时了,要挽救一切只能靠仁爱宽厚的心。

不一样的故事小说(丽人书单两座城)(3)

他在《双城记》中不遗余力地描绘底层人民的苦难,辛辣地抨击社会的不公与种种弊端,是要提醒人们应该直面现实,防患于未然,不能听凭社会矛盾不停激化,等到受压迫的人民忍无可忍、奋起反抗的那一天,社会的安定将会遭到彻底的颠覆。

故事梗概

小说最主要的人物是马奈特大夫,他在革命前和革命后的遭遇构成了小说的主线。马奈特大夫原本是一位法国名医,为人正派,凭借精湛的医术为自己赢得了安身立命的资本,但如果按照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等级制度去衡量,他的社会地位与劳苦大众没有本质区别。

一天,他外出散步时,被埃弗瑞蒙德侯爵兄弟强迫出诊,给两个病人看病。到了侯爵府邸,他看到一个身受重伤的少年和一个奄奄一息的农妇。原来是侯爵兄弟糟蹋了这位美丽的妇人,还杀死了农妇的丈夫和父亲。农妇的弟弟决心要给姐姐报仇,但由于侯爵府内人多势众,他反而被打成重伤。马奈特大夫作为目击者,想出头为底层大众打抱不平。结果可想而知,贵族兄弟手眼通天,他们反而把马奈特投入巴士底狱,让他足足受了十八年牢狱之苦。

不一样的故事小说(丽人书单两座城)(4)

入狱两年后,马奈特的妻子去世,年幼的女儿被好友接到伦敦,由善良的女仆抚养长大。在小说中,马奈特医生初次登场的时间是1775年,此时他终于被刑满释放,出狱后借住在他旧日的仆人德发日先生经营的酒店中。马奈特的女儿露茜·马奈特此时已长大成人,她奔赴巴黎把刑满释放的老父亲接到了伦敦来。虽然终于出了狱,但在暗无天日的地方被关押了多年的马奈特已如同一个活死人,脸色极差,半疯半傻,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记不起来,别人跟他说话时他时常报以沉默,低头机械地做着鞋子,几乎丧失了人类的基本情感。回家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个叫查尔斯·达奈的人,并且受到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

达奈虽然出身贵族阶级,却深受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愿继续与自己所属的阶级同流合污,他此行是要去伦敦当一名教师。问题是,此时的英法两地都好像被架在了火药桶上,普通人的生活被无辜卷入各种“革命”的漩涡。达奈被两名英国间谍诬陷为法国间谍,要被处死。露茜出庭作证表明他是无辜的。凑巧的是,达奈的律师有个助手名叫西德尼·卡屯,容貌与达奈极为相似,律师就利用这一点,辩称告发者完全有可能认错了人,成功地挽救了达奈。

在与父女俩的交往中,达奈爱上了露茜。即使在知道达奈是仇人的侄子以后,马奈特医生仍然不计前嫌,同意了他俩的婚事。马奈特父女虽然已在伦敦安顿下来,医生也慢慢恢复了记忆,但他在监狱中蹉跎掉的人生挥之不去,经常出现在他的梦境中。视线转到法国,此时达奈的叔叔埃弗瑞蒙德侯爵还在为所欲为,他的马车在路上横冲直撞,轧死了一个农民的孩子,孩子的父亲暴怒之下拔出刀来,取了他的性命,侯爵的结局可谓罪有应得。不过,他的死不是终结而是开始。

不一样的故事小说(丽人书单两座城)(5)

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不断激化,马奈特大夫昔日仆人德发日夫妇的酒店就成了革命群众的联络点。一场革命已暗潮涌动,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德发日太太一家都死于侯爵之手,所以痛恨埃弗瑞蒙德家族到了几乎偏执的程度,恨不得也让他们遭受灭门的痛苦。

与此同时,爱情的暗流保持着和革命的浪潮同样汹涌的节奏。和达奈一样,卡屯也爱上了美丽的露茜,但在得知露茜选择了达奈后,卡屯无私地放弃了追求,为成全真爱牺牲了自己。时间很快来到1789年,这个在欧洲历史上永远被人们铭记的年份。法国大革命爆发了。

在激烈的革命风潮中,达奈为了回国援救一个年老体衰的仆人,被革命群众拘捕。马奈特医生讲出自己的不幸经历和达奈对自己的细心照顾,感化了众人,达奈一度转危为安。可德发日太太利用马奈特藏在监狱中的控诉记录,告发了达奈,宣布达奈是恶贯满盈的埃弗瑞蒙德家族的最后一个人,一心想置他于死地。这样一来,马奈特医生也无法再为女婿辩护。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跟达奈一样深深爱着露茜的西德尼·卡屯站了出来,他利用自己与达奈相似的身形与容貌,买通关节代达奈受死,上演了一出“狸猫换太子”的好戏,挫败了德发日太太歇斯底里的复仇计划,让马奈特一家老小逃离了巴黎。而他自己则代替达奈慷慨从容地走上了断头台。

狄更斯通过《双城记》传达出的人道主义立场,在卡屯这一人物身上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卡屯称不上是什么大英雄、大豪杰,现实生活中,他虽受过良好的教育,却邋遢、酗酒,不修边幅。但就是这样一个落魄的知识分子,却在紧要关头一下子成了行侠仗义的勇士,为了解救达奈,成全真爱,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卡屯内心深处住着的那个纯洁灵魂的最高理想,也是狄更斯的最高理想,更是狄更斯所代表的改良派读书人的最高理想:以博爱、宽容、舍己为人的执着精神净化污浊,战胜恨意,最终达成整个社会的和谐。

复活与永生——这或许是《双城记》的终极主题。在卡屯的映照下,周围的一切人与事都显得那么平庸,顿时黯然失色了。象征主义、心理分析、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严谨的故事结构、简洁凝练却又韵味无穷的语言风格,不管从哪方面考量,狄更斯都无愧于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小说家的盛名,而作为其代表作的《双城记》,也必将继续感动一代又一代读者。

来源:嘉兴交通经济广播综合网络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