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中年边缘小人物的悲哀)

今天给大家解读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这篇被莫言誉为“一句话写尽主人公尴尬处境”的小说因其上了中学课本而广为人知,孔乙己落魄悲惨的命运也在广大读者脑海中烙刻了深深的印记。这篇小说写尽了中年边缘小人物的悲哀。

阿城说,中国艺术的高雅精神传之在诗。中国诗一直有抒情、韵律、意象的特点。“意象”里,“意”是催眠的结果,由“象”来完成。小说要入诗的意识,才能写得既不脱俗又脱俗。《红楼梦》将诗的意识带入世俗小说,成为中国世俗小说的一响晨钟,气长且绵,多少后人临此帖,只有气短、滥和酸。近代以来,将小说诗化,鲁迅是很好的例子,你们不妨再从《狂人日记》到《孤独者》回忆一下,也许有些体会。鲁迅早期写过《摩罗诗力说》,已见心机。

阿城说得比较绕,大意是说,继曹雪芹《红楼梦》之后,唯一将诗之意象写入小说的,鲁迅一人而已。

以上为引砖之玉。

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中年边缘小人物的悲哀)(1)

小说一开始讲述了“我”的处境。其实我也是个边缘小人物。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当伙计。由于样子太傻,侍候不了长衫主顾:长衫主顾是酒店大客户,不是店铺老板,便是镇里乡绅,非富即贵。这帮人踱进店里,要酒要菜,慢慢坐喝,消费几十上百文不在话下,不像外面那些短衣主顾,花四文钱买一碗酒,连一文钱的茴香豆都不舍得吃。侍候一个长衫主顾,相当于侍候短衣主顾好几个。我不仅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连短衣主顾也侍候不了,在酒里羼不了水,掌柜很不满意,“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我跟孔乙己一样,都是边缘小人物。我是少年边缘小人物,他是中年边缘小人物。我老板不待见,同事看不起,顾客给脸色,每天过得单调沉闷,鲜见笑容。只有孔乙己来了,我才能跟着别人笑几声。

同是边缘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被莫言誉为神来之笔,“一句话写尽主人公的尴尬处境”,也给孔乙己的边缘地位定了调,就像蝙蝠,会飞却不是鸟,长牙却不是兽。孔乙己用文言与人交流,竭力显示自己是个读书人。其实我们文言分离,写字用文言,说话用白话。所以才有后来的白话文,“白话白话,明白如话”,将写字和说话合二为一。现在我们写字和说话,基本上没啥区别了。

孔乙己姓孔,有大名,但是没人叫他大名,而是给他起了“孔乙己”的绰号。孔乙就是孔子,孔子排行老二,乙排十大天干第二,故名。己是自己。“上大人孔乙己”是说,上古以来的大人,只有孔子自己。人们给孔乙己起了圣人的名号,戏谑调侃意味极浓。

孔乙己身穿长衫,虽然又脏又破;喜欢拽文,虽然半懂不懂:这是他作为读书人最后的倔强。

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中年边缘小人物的悲哀)(2)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这段描述非常传神。孔乙己寒酸落魄,社会地位低下,人人欺负他,取笑他,他无视,他争辩,却无济于事,成了别人眼中的笑话。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抄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

孔乙己原来读过书,说明家里经济条件曾经不差,只是不知什么原因,从小康堕入了困顿;终于没有进学,其实并不丢人,而是读书人的常态。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中写过,整个绍兴县有五百名考生,每年考上秀才的只有五十个,即使每年不新增,五百人都考上,也得十年以后,何况不新增是不可能的。秀才很难考,鲁迅和周作人都考过,双双名落孙山。

不会营生。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中也写过,绍兴读书人考不上秀才,只有两条路,一是去店铺当伙计,从记账卖货做起,慢慢发展;一是进县衙做幕僚,也就是“绍兴师爷”。不论做生意还是做幕僚,都需要一个好头脑,精明灵活,可惜孔乙己是个只会读死书的腐儒,头脑迂缓,干不了这两个营生。

幸而写得一笔好字。当时的读书人,首要一项本领,就是写一手好字。这种字体叫作“馆阁体”,方方正正,跟现在的印刷体差不多。考试的时候,考生写错一个字,涂改一个字,或者出格(写在格外)两个字,考官直接就扔进废纸篓了。现在人学的知识太多,缺乏写字训练,科举时代,写字是必修课。

本来天无绝人之路,孔乙己靠写一手好字,给人抄抄书,也能勉强混个温饱,也能凑合娶妻生子,诌几句歪诗,刻几枚闲章,慢慢地进入读书人圈子,穿干净长衫,踱进酒店,坐着喝酒,傲视短衣帮。

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不过读书人的事,不能叫好吃懒做。自从魏晋以来,很多读书人养成一个风度,便是“疏懒”。陶渊明在家种地,“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羲皇上人。” 诸葛亮在家种地,大中午躬卧不起,还作诗“大梦谁先觉”。孔乙己没学会读书人的勤勉精进,却学了一身疏懒的坏习气。

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孔乙己争辩,“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只有君子才能固守穷困,小人守不住。孔乙己给自己辩解,我不是君子,守不了穷困。奈何这些短衣帮听不懂。

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中年边缘小人物的悲哀)(3)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俗话说,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孔乙己读书未成,最怕别人提这茬,但是大家哪壶不开提哪壶,故意揭伤疤,骂他“半个秀才都捞不到”。其实如上所述,秀才非常难考,考不上并不丢人。但是孔乙己以此为耻,极力争辩,带给大家很多欢笑。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

鲁迅先生是小说大家,绝无闲笔,一句“我可以附和着笑”,便把他的边缘处境写得入木三分。从这句可以看出,我在酒店处境艰难,连笑都是奢侈,一笑,掌柜便要责备,因此没有孔乙己的日子,我连笑都不敢笑。

接着便是孔乙己教他茴字的四种写法。据周作人在《鲁迅小说里的人物》描述,这事真实存在。孔乙己原型姓孟,人们都叫他“孟夫子”。孟夫子当然没有孔乙己混得那么惨,温饱还是能解决的,只是有点迂腐而已。这位孟夫子为了刷存在感,喜欢卖弄学问,经常写些生僻字跟别人探讨。

绍兴城有个“亦然先生”,生活贫困,为谋生计,只得去卖烧饼油条。他既不肯脱下长衫,又不愿大声叫卖,只好跟在别的小贩后面。小贩们吆喝一次,他便低低叫一声“亦然”,令人啼笑皆非。孩子们见他身穿长衫,手提货篮,叫着使人不懂的话,于是围着哄笑起来,异口同声叫他“亦然先生”。“亦然先生”卖完大饼油条,就缓缓地踱到咸亨酒店,掏出几枚铜钱,要一碗酒,一碟茴香豆,慢吞吞地边喝酒,边津津有味地嚼着茴香豆。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多乎哉?不多也。”出自《论语》。孔子跟学生说,我少亦贱,故多能鄙事。我小时候很穷,学会很多谋生手艺。孔子多能的“鄙事”,就是短衣帮干的活儿:版筑(版土筑墙),抹墙(孔子说粪土之墙不可污,可见懂行),种田种菜(有学生曾向他请教相关技术,被他断然拒绝),做生意(据何新考证,孔子很有商业头脑,周游列国就靠做生意赚钱),还在丧礼上干吹鼓手。又说,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贵族子弟锦衣玉食,用不着学这些谋生手艺。孔乙己虽然不是君子,但也不愿意去做“鄙事”。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这句跟“孔乙己是站着喝酒穿长衫唯一的人”一样,也是神来之笔。孔乙己是别人眼中的笑料,来了,被人调侃戏弄;不来,别人当他空气。

接着便是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作家余华说,鲁迅的小说需要内行看,外行看不出门道。他最早写作,也看不出鲁迅小说有多好。成名二十年后,有一天躺在床上,闲来无事,顺手拿过一本鲁迅的小说看,便翻到这篇《孔乙己》。看到这里,合上书,他想,鲁迅一定要安排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如果不安排,他便不是一流小说家。安排不好,他也不是一流小说家。然后翻开书,继续看,看完,击节赞赏。鲁迅的确名不虚传。

他说,一个读者,看不出这个安排有多好,但是一个作者,一定能看出来,一定要看出来。如果看不出来,说明你还欠火候。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孔乙己身材高大,我却没看到他。沈从文告诫汪曾祺,写小说要“贴着人物写”,不要跳出来写。《孔乙己》这篇小说,是以我的视角写的。怎么安排我,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不好,这篇小说便不是一流的。鲁迅的天才创作才能,由此可见一斑。

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中年边缘小人物的悲哀)(4)

我还是个孩子,坐着看不见他,只能站起来,双手撑在柜台上往外看,原来孔乙己就在柜台下坐着。孔乙己已经不穿长衫,改穿短袄了;已经不能站着喝酒了。

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孔乙己已经吃不起一文钱的茴香豆了。

回到本文开篇,阿城说,鲁迅的小说有诗的意象,孔乙己身穿长衫站着喝酒这个意象便深入人心。

这篇小说是我的回忆。我十几岁在咸亨酒店当伙计,过了几年,长大了,离开咸亨酒店,离开绍兴老家,漂泊异乡谋生。二十多年以后,我孤身一人坐在吊死过人的寓所,闲极无聊,点了一支烟,喝着朋友从家乡捎来的茶,忽然想起往事,想起了孔乙己。

此时的我也到了孔乙己当时的年龄,也成了孔乙己一样的“士人”。我和孔乙己一样孤独寂寥,无人倾诉,每天靠拓古碑抄佛经打发时间,干些和孔乙己教我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异曲同工的没有什么用没有什么意思的事。我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感到寂寞凄凉,寂寞如大毒蛇,缠得我无法呼吸。

幸运的是,我没有活成像孔乙己一样的人。我靠自己的勤勉和隐忍,走出了一条人生坦途。

人生苦短,路阻且长,除了奋进,别无他法。

鲁迅是个非常伟大的作家,他用超卓的天才和勤奋写下上千万字的文学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小说、杂文、散文、诗歌、译著等等。

鲁迅的文章,冷静,清醒,犀利,温厚。少年人读鲁迅,只觉有趣好玩;中年人读鲁迅,方知深邃高远;老年人读鲁迅,彻悟豁达通透。品读鲁迅,神交鲁迅,收藏鲁迅,这是每个中国人的必备功课。

读遍人间万卷书,不读鲁迅也枉然。

这套《鲁迅作品集》介绍给大家,十册只需几十块钱,物美价廉,需要的朋友赶紧买一套看看吧,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