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段历史美文(一生一阙歌: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
#新作者扶植计划 第二期#
今天,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长恨歌》的故事,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
不知道大家是否都有看过《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这是一个把古诗词用歌曲唱出来的节目,目的是为了让经典流传的更加广泛。
就是在《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里,一个关于《长恨歌》的古调的传承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故事的主角,是一位老人家~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随着老人家抑扬顿挫的歌声,屏幕上渐渐浮现出一位老人和蔼的脸庞,老人的歌声也许并不是特别优美,却始终在一句句认认真真得唱着歌,随着老人的歌声响起,台上的歌手,台下的嘉宾和观众都红了眼眶,用力拍下点赞的红心。
这位老人,就是传承这曲《长恨歌》古调的主人公,王之炀老人。
故事的讲述者,是王之炀老人的外孙女,顾盼。
这个故事,还得从一个火遍了全网的帖子说起。
这是一条求助帖,一个网友发帖求助希望有人能帮她把病重的外公吟唱的《长恨歌》谱曲翻唱。帖子传了出去,引起了网友们的纷纷支持,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翻唱,帖子至今被转发上万多次,涌现了数百个翻唱版本。
这位会吟唱《长恨歌》的老人,是浙江平湖人,名叫王之炀。是浙江平湖王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之”字辈,他还是新中国第一批放射科医生。
王爷爷从小在私塾念书,受到老师的#熏陶,老先生从小就喜欢吟唱一些古诗词。并且一生都念念不忘。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老人家和外孙女大概是聊起了古诗词的吟唱,外孙女提出既然外公会吟唱《长恨歌》不如她录一段视频,把外公吟唱《长恨歌》的视频放网上去。老人欣然应允,认认真真地吟唱起了《长恨歌》,也就是在《经典咏流传》上看到的那个视频。老人家还与外孙女说好,把《长恨歌》曲谱默写下来,这样也方便大家传抄。
聚会过后,外孙女也忙了起来,大概也就渐渐忘记了这件事,随后,就传来了老人家病重的消息。
外孙女匆忙赶到了医院,却只见到已经瘦得不成人形的外公。外公见到她,似乎特别激动,双手颤颤巍巍地在枕头底下摸了半天,摸出了一张被叠了很多次的A4纸,小心翼翼地交给外孙女。外孙女诧异地接过打开来一看,纸上歪歪扭扭但却非常认真的写满了《长恨歌》的曲谱,而那歪歪扭扭的字迹是因为老人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时,坚持用手写下来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顾盼已经是泣不成声。
而我,也第一次被感动地泪流满面。
王爷爷忍受病痛折磨用心写下来的,不只是对外孙女的爱,更是对中华文化的爱。
王爷爷希望把《长恨歌》古调传给自己最爱的外孙女,也是希望外孙女能够把这古调传承下去。而外孙女把这首外祖父亲手誊抄的曲谱放到了网上,引起了大家的纷纷翻唱,这大概也正能够抚慰王老的在天之灵。不用担心,王老一生辛苦保留下来的《长恨歌》曲谱,不会被人遗忘,我们,会好好把它传承与守护的。
传承,与铭记,一直以来都应该是守护中华文化的重中之重。我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从未间断,靠的是什么?正是靠着这一代代一辈辈人传承与发扬下来的。
正如这一曲《长恨歌》,千年以前的盛唐,乐天先生挥毫写下了这首长篇巨制,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或铭于纸上,或口耳相传,传到了千年后的民国时期,又被一位私塾老师传唱给了包括王爷爷在内的那群学生,再然后,王爷爷又把这首诗这个古调记了一辈子,最后在病床上传给了外孙女,外孙女在网上发帖求助,又把它传播给了今天这一代的广大的青年们。
兜兜转转,上千年时光,可以冲刷掉很多东西,却也可以保留下很多东西。这首《长恨歌》,因为白居易被流传下来,因为王爷爷,这首诗的古调被得以传承下来。这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之旅,在将来,它还会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文化的传承,在今时今日的中国,更显重要。
一个崛起的中国,不应该只是一味拼命向前冲同时也应该注重守护自己的文化,传承好我们优秀的灿烂的中华文化。内外兼修,让我们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之巅,永远闪闪发光,永不褪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