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使用步骤(京胡在不同环境下的声音效果)

京胡使用步骤(京胡在不同环境下的声音效果)(1)

文:二黄导板

京胡是一种奇特的乐器。它虽然结构简单,就是由担子,简子,蒙皮,轴子,琴码,琴弦,琴弓组合而成,但要驾驽它拉出好音,伴奏京剧并非易事,"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京胡拉断腰”就是写照。

京胡是拉弦乐中的高音乐器,它的共鸣体(琴筒,担子)很小,有效弦长很短,音域相对较窄(最多两个八度),高音位要迭指按音。京胡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容易出燥音,很难拉出好听的乐音。一般学京胡的爱好者,单是练就控制胡琴,不出燥音就得好几年,非常令人苦恼。

京胡使用步骤(京胡在不同环境下的声音效果)(2)

结合本人拉京胡近二十年的体会,我觉得在解决京胡声音效果方面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是京胡简子的直径大小,担子的长短,蒙皮松紧的适度,琴码的选择,内外弦的匹配都十分重要,这要靠拉琴的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去揣摸,体会,综合分析才能掌握。如琴简的内径,我用的琴一般都小于教科书上两至三个毫米,这样出立音,清楚,有亮音,不发闷。如青衣大二黄琴小工调(D调)一般在46至47毫米,C调二黄48至50毫米。老生二黄(E,F调)43至44毫米。西皮E,F调42至43毫米,高调门西皮41至42毫米。我的琴码不大,大了压音。琴弦爱用鸽牌,百花两种上海弦。娃娃调的西皮琴担子用硬一点的罗汉竹担子较好。

二,琴好更要手好才出好音。本文不准备多讲这方面的问题,只说两点:京胡是拉弦乐中的重体力劳动,力气不出夠,弓子没把弦咬紧是出不来好音的。那种看起来潇洒的操琴方法,出工不出力,是华而不实的方法,没有足夠的音量,是不可取的。再就是拉京胡的发力部位是小臂为主,辅之与大臂。说拉京胡就是拉腕子的说法是不准确的。腕子起着来回倒弓和传导力量的作用,但不是发力部位。

三,京胡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京胡除了练琴和吊嗓外,台上的演出尽量不要一把京胡拉"裸琴",那是很难听的,名家来拉也是如此。燕守平老师说过,京胡远听好听,近听不好听,京胡在文场乐器配齐的情况下就好听了。在大型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中,京胡富有霸气的穿透力和震撼力更是如鱼得水,真是奇怪的事情。在京胡独奏中,其中有些琴速扱快的华彩乐段(如《夜深沉》中的花梆子),是裸京胡拉的,非要有高超的琴艺不可,一般的琴师是拉不了的。

京胡使用步骤(京胡在不同环境下的声音效果)(3)

四,京胡不适宜室外演奏,音散失严重。室内演奏空间要适度,大了音发瓮,吸音的东西多了(人如地毯)也不出音。京胡录音要用专用的拾音器(话筒),不能用一般的会议话筒,效果不好。音响设备要用舞台演出专用设备效果才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