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写月亮的诗悲凉(杜甫在重庆写下)

杜甫的诗给人的印象是怀才不遇、落魄、颠沛流离、生活囧境等,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些杜甫的代表诗。今天我们分享杜甫的《日暮》,有评家称这首诗“通首王孟”,即整首诗都有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影子。不过也有人持相反观点,认为“王孟少此怨调”,表示王孟很少写如此“怨诗”。

杜甫写月亮的诗悲凉(杜甫在重庆写下)(1)

你更同意哪种观点?请读后思考作答。

日 暮

唐·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杜甫写月亮的诗悲凉(杜甫在重庆写下)(2)

创作背景:

永泰元年(765年)四月,杜甫离开了成都。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到达夔州(重庆奉节)。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一些劳动。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成为千古绝唱。《日暮》也在此时所作。

杜甫写月亮的诗悲凉(杜甫在重庆写下)(3)

诗词赏析:

日暮,是昼夜交替的一个特定时间段,是光明与黑暗的一个临界点,极易引发诗人的感伤情绪。但田园中的日暮,却给人完全相反的感受。夕阳西下,表示大自然由躁动归于宁静,也意味着劳作一天的农人开始享受安闲的时光,带给人一种轻松、静谧、祥和之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的一个秋日,寓居夔州的杜甫,看着牛羊从田间归来,看着家家户户关上了柴门,也享受到了日暮时分的片刻安宁。不过,很快这份安宁就被乡愁搅碎……

杜甫写月亮的诗悲凉(杜甫在重庆写下)(4)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首二句本是《诗经》中非常经典的场景——“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王风·君子于役》),原意是说,妻子看到鸡回窝,太阳下山,牛羊下坡,就思念起远方服役的丈夫。杜甫化用此句,用“久”“已闭”等字眼,将时间往后推移,剔除了牛羊下山时的喧闹场景,而直接进入宁静的“清夜”。难道日暮的山村,不值得大写特写一番吗?

或许是因为,他的心中乡愁正在酝酿,以至于神思恍惚,没有心情去欣赏异乡的风景吧。“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这二句算是一个回答:风清月白之夜,美则美矣,却与我无关,因为这里不是我的故乡。一个“自”字,将自我从美境中抽离出来,冷语中蕴含着极大的悲情。清代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评曰:“老杜善用‘自’字,如……‘风月自清夜’、‘虚阁自松声’之类,下一‘自’字,便觉其寄身离乱感时伤事之情,掏出纸上。”

杜甫写月亮的诗悲凉(杜甫在重庆写下)(5)

颈联二句写清夜之景。“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大意是写:暗泉在石壁上流淌,秋露滴落到草根上。显然,这里的语序是错乱的,除却格律要求的因素,诗人这样组合,意在营造一种新奇的表达效果。石与泉、草与露,各自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若写成“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则关系疏离,显得平淡无奇。清·浦起龙《读杜心解》称,“五、六,大似鬼语”。

最后二句“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是对“非故园”的进一步阐释。叶落归根,人老还乡,如今他已满头白发,却还在异乡的明灯里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人老而无成,本是一件悲哀的事,可灯芯却频频爆出灿烂的火花。花烬,谓灯花,有“喜兆”之寓意。灯花之喜与白头之悲,在此形成鲜明的对照。明代王嗣在《杜臆》中评尾联:“至结语尤悲,意在济时而伤于头白,反怪花烬之繁也,与‘待尔嗔乌鹊’同妙。”

读后,你觉得这首诗有无王孟风格?

杜甫写月亮的诗悲凉(杜甫在重庆写下)(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