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工作进展情况(镇宁九字算法)
从春天到春天,四季经历了一个轮回,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乡村产业振兴工作进展情况?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乡村产业振兴工作进展情况
从春天到春天,四季经历了一个轮回。
从2018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号召“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到2019年的“春风行动”,镇宁自治县经历了一场属于自身的乡村产业嬗变。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镇宁自治县紧扣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通过准、优、特、大、强、链、技、统、销“九字算法”,推动全县农业产业提规模、调结构、上档次,以产业大发展助力群众大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转思路 选好产业
农村地理条件适合发展什么产业?发展什么产业最赚钱?如何实现农村产业差异化发展?
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开展以来,镇宁针对全县地貌狭长、北高南低的海拔地形特点和立体气候优势,将全县14个乡(镇、街道)划分为北中南三个片区,因地制宜选“准”产业。
其中北部地区海拔较高、交通便利,结合地理气候条件精准发展以樱桃、中药材等为主的高效产业。中部地区地貌广袤、气候适中,结合农民种植习惯和历史形成的产业优势,精准发展以茶叶、有机蔬菜等为主的优势产业。南部片区海拔低、年平均积温高,结合亚热带气候优势,精准发展以蜂糖李、火龙果、百香果、芒果等为主的亚热带精品水果产业。
“准”中选“优”,算好产品效益账。将“为吃而生产”转变为“为卖而生产”,按照“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的原则,因势利导选优产业,重点培育一批有市场需求、有群众口碑、有经济效益的优强产业。
2018年以来,镇宁先后调减玉米等低效作物9.11万亩,替代种植经济作物7.11万亩,还林还草2万亩,其中,种植蔬菜2.03万亩,平均亩产效益增加920元;食用菌23万棒,平均效益增加5460元;中药材1.62万亩,平均亩产效益增加1339元;茶叶0.16万亩,平均亩产效益增加840元;精品水果2.58万亩,平均亩产效益增加4822元。
“优”中出“特”,算好产业发展差异账。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镇宁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突出差异化发展,分类指导各区域重点发展方向。构建南片区六马蜂糖李、芒果基地,良田火龙果、百香果基地,沙子葛根基地和简嘎精品水果产业集群区;中北片区环翠、江龙、本寨冷水鱼基地,马厂辣椒育苗基地,扁担山蔬菜基地,丁旗生态家禽基地,大寨中药材基地,丁旗、环翠优质肉牛基地,江龙、革利生态循环茶叶带,江龙、马厂、募役、白马樱桃产业带,形成差异互补、分布协调、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布局。突出差异化发展,分类指导各区域重点发展方向,形成差异互补、分布协调、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布局。确保了全县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个特色种类,每个村有1个优势品种。
转方式 做大产业
初春的镇宁,山花烂漫,放眼四周一片郁郁葱葱。
从北面的丁旗、扁担山,到中部的募役、双龙山,再到南部的六马、简嘎,一路走来,油菜花、樱桃花、李子花竞相绽放,蔬菜产业、樱桃产业、李子产业成群成带,欣欣向荣。
一年来,镇宁农业产业发展在规模上下功夫,在“大”字上做文章。扎实开展了全县21个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各乡(镇、街道)坝区区域特征和产品特性,针对各坝区编制具有操作性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推动坝区农业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先后建设了扁担山镇蔬菜产业带,募役至中箐蔬菜产业带,双龙山莲藕、中药材基地,江龙蔬菜产业带,马厂辣椒产业带等。
在“大”中做“强”,算好品牌品质账。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主题,强化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和“三品一标”资格认证,持续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打造“镇宁樱桃”、“镇宁蜂糖李”、“镇宁小黄姜”、“生态黑茶”、“柳江绿壳蛋”等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截至目前,全县蔬菜、水果、茶叶等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54.1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8个、有机农产品认证6个、全国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个,特色优势产业品牌初具规模。
在“强”中出“链”,算好产业升级账。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优质农产品提质升级,延长产业链、实现商品化。引进贵州黔棠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生姜系列产品,带动发展小黄姜产业。培育同源科技种植有限公司,生产火龙果酒等初级农业副产品;培育立创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生产樱桃汁、百香果饮料等农副食品,带动精品水果产业发展。培育茶叶加工企业10家,带动鲜茶种植发展。利用已经形成口碑的产品基础,结合少数民族特色节日,举办主题鲜明的樱桃节、李子节等农产品推销峰会,扩大品牌效应,将特色产品升级为特色品牌,镇宁樱桃、蜂糖李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金果子。
转机制 做强产业
“要多措并举培训农民,……着力培养一批示范带动产业革命的能手、行家。”
“要组织好各级农技人员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实现技术服务到村到户到人到产业。”
……
一年来,镇宁农业产业发展以“技”术为先,组建13个专家团队,省、市、县农业专家114名,分别对全县110个贫困村开展技术指导工作。协调各级技术资金130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推广农业新品种28个、解决农业技术难题93个、推广农业新技术35项、培养农村实用人才250人。
通过省果树所的科技支撑,建设了信息化管理、水肥一体化的科技示范园,研究种植火龙果品种100多种,成功推广火龙果“排架”式种植,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数倍以上。
“技”中抓“统”,算好资金要素账。坚持引活社会资金、盘活存量资金、用活产业资金,积极发挥财政、扶贫等涉农资金的杠杆效应,将零散资金聚合成“拳”提升产业扶持力度。去年,该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9238.26万元、筹措其他资金820万元用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统”中抓“销”,算好产销对接账。成立县绿色农产品扶贫促销工作专班,精准对接农产品销售市场,让农产品不仅产得出来,还要卖得出去,更能卖个好价钱。
建立农产品销售微信平台,及时发送各地经销商采购信息,畅通农产品销售环节。抓好农企、农校、农超等衔接,在青岛胶州设立镇宁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花溪区各惠民生鲜超市设立镇宁绿色农产品销售专区。
以销定产,摸清农业家底,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黔棠姜公司小黄姜收购带动生姜种植10.8万亩,红星公司工业辣椒订单带动工业辣椒种植0.89万亩,梓涵公司线椒订单回购带动线椒种植1万余亩,省司法厅对口帮扶带动“三白一土”种植0.3万亩。大力推动农产品“上行”,在90个贫困村开设网店,贫困村“一村一网店”覆盖率达82%。推动“线上线下”互动,推进苏宁易购、天猫、淘宝等知名电商平台扩面布点,建成运营农村村级服务站64个。对简嘎萝卜、六马野生芭蕉、马厂武昌桃、丁旗“艳红桃”、良田火龙果等优质农产品进行“建档立卡”,开展线上销售活动。全年预计实现农产品销售额22亿元,其中,线上销售额达到600余万元。(陈国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