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鹬蚌相争(语文课本出错了)

语文课鹬蚌相争(语文课本出错了)(1)

最近除了一些高考状元不断刷屏以外

小学生也开始逆天了!

这不,又有小伙伴质疑教材出错

↓↓↓

语文课鹬蚌相争(语文课本出错了)(2)

一则新闻上了微博热搜【小学生质疑“鹬蚌相争”:蚌夹住鹬的嘴,它怎么对话?】

语文课鹬蚌相争(语文课本出错了)(3)

近日,李娟回到垫江老家,受到来自11岁侄儿的“灵魂考问”:“蚌的肉被鸟的嘴夹住了,蚌又用壳把鸟的嘴反夹住了,那么,它们是怎么开口说话的?”看了原文的李娟还是不知道该如何给侄儿解释,只好告诉他“《战国策》里面就是这么写的。”没想到侄儿又问:“到底是《战国策》里这个故事是瞎编的,还是里面的赵惠王太傻了?”

语文课鹬蚌相争(语文课本出错了)(4)

△图片来源重庆晨报·上游新闻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基础教育分社刘江华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个学生的质疑是很好的,课本里的故事是从《战国策》里出来的,古文就是这么记载的,我们暂时不会更改教材。”

语文课鹬蚌相争(语文课本出错了)(5)

△提出质疑的小朋友

此时在网络上引起争议,有网友认为:“过于较真了吧?”、“现在杠精越来越多,而且年龄越来越小。”

还有网友认为:“小孩子有这种问题很正常”、“对问题的提出者都冠以杠精的名头,高度集Q统一思想造成的恶果,对于不同见解的提出者进行人身攻击。难以想象没有了提出问题的人社会怎么进步。”

也有网友调侃:“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带了!”

语文课鹬蚌相争(语文课本出错了)(6)

小帮手觉得孩子善于思考是好事,不能因为难以解释就说孩子是杠精。而且他也没问为什么动物会说话?他所纠结的问题是为什么嘴巴被咬着还可以说话,质疑的是语文课本逻辑不通问题。

如果小帮手是李女士,小帮手会对孩子说:"这是中国的寓言故事,我们不能当做科学类文章来看,那么这个故事是想告诉你一些道理,你理解这个了吗?还有如果你想探究关于生物学的知识,那等你理解这个故事了,我们换生物书来看。"

而那些骂小学生为杠精的网友,只能说他们太闲了,没接受过批判性思维教育,没有反省性思维能力,他们才是真正的“杠精”,整天在网络上见人就抬杠,连小学生都不放过。

科普时间

世界上第一个定义“反省性思维”的人是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

他认为,对于任何一个观点,哪怕是书本上的知识,也要勇于提出问题“这个观点有什么支撑”、“这个支撑是否合理”,这对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可贵。

在西方国家,从幼儿园开始,老师们就会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教小朋友们批判性、反省性思维,因为这是对世界形成清晰、客观认识的基础。

美国学者理查德·保罗认为,这种思考是理性的、独立的思考。

语文课鹬蚌相争(语文课本出错了)(7)

当你的孩子开始观察事物的细节,开始问“为什么”的时候,孩子的思维能力已经开始“激活”,这个阶段,就是开启批判性思维的黄金时期。

所以,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有耐心,要不断的锻炼孩子的反省性思维,多鼓励孩子提问题,并且往好的方向引导,让孩子拥有独立思考,能更好成长。

故事讲解

语文课鹬蚌相争(语文课本出错了)(8)

△《战国策·燕策二》原文

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孩子不仅仅需要了解故事,更要知道故事的本源。因此,在小学阶段,孩子需要多花时间为进行古文启蒙。现如今,小学阶段对古文知识及文化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初、高中古文比重亦愈发增大。因此,使古文成为拉开语文差距的重要知识板块。

在语文学习中,鼓励孩子能提出好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像质疑“鹬蚌相争”的小学生,他提出了关于自然科学的问题,如果有耐心的家长或者好老师在一旁引导,让他了解文章前因后果的铺陈,他会更进一步,自然而然的产生关于人文科学的思考,更容易具备批判性、反省性思维,因此小学生花时间在语言学习和思辨上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重庆晨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