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制作成本怎么看(千山资本各国电影分级制度简析)

电影的制作成本怎么看(千山资本各国电影分级制度简析)(1)

一、美国

美国电影分级工作主要由美国电影协会(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MPAA”)负责,这个非政府机构成立于1922年,总部设立在加利福尼亚州,早期名称为美国电影制片人和发行人协会(Motion Picture Producers and Distributors of America ”MPPDA”)。

在上世纪初,美国国内呼吁进行电影审查的声音不绝于耳,随着有声电影的问世,对社会保守群体的冲击达到了顶峰。在1930年,时任主席的威尔·海斯公布了著名的《海斯法典》,其中包括三项基本原则及12大项应该被禁止的内容,对犯罪、淫秽、渎神、宗教、服装、甚至影片的片名及取景地等,都进行了极其严苛的限制。尽管此法典受到了来自美国各界的争议和批评,仍保留使用至1968年才被现在我们所熟知的MPAA电影分级系统所取代。

负责电影分级评审的分级委员会(Classification and Rating Administration “CARA”)由多位家长们组成,家长成员们所从事的行业必须与电影行业无主要的联系以便给予更客观的评价。评级与电影的质量好坏并无关联,只是便于家长分辨哪些电影适合哪些年龄段的孩子观看。

最初的分级有4个级别:

G(General Audience)—— 所有年龄段可观看

M(Mature Audiences)—— 成熟年龄段观看,未成年建议家长陪同观看

R(Restricted)—— 16岁以下未成年需由家长陪同观看

X(Not Admitted)—— 16岁以下禁止观看。

1970年,16岁的年龄分段提升到了17岁,到1972年,M级也被PG级取代,后到1984年又增加了PG13级,1990年X级正式改名为NC17级。

因此现今使用的分级制度为:

G(General Audience)—— 所有年龄段可观看

PG(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未成年建议家长陪同观看

PG13(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13岁以下未成年强烈建议家长陪同观看

R(Restricted)—— 17岁以下未成年需由家长陪同观看

NC17(Adults Only)—— 17岁以下(含)禁止观看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电影分级并不是强制执行的制度,决定电影是否要被分级是电影制片方的自主选择,不参与分级的电影通常会被标注Unrated(UR)。但是基本上所有的电影制片商都选择提交电影分级,而且所有的MPAA的成员(美国六大电影公司)也都同意把他们要公映的所有电影进行分级。另外,电影的预告片、海报、网络广告等也需要进行审核。

在美国电影发展过程中,电影审查和电影分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电影分级制度是指好莱坞通过MPAA执行的电影业普遍制度,不受政府参与或干涉的自觉自律行为;而电影审查制度则是通过当地的州或者市的立法形式确定的,只要电影题材或方向不违背法律规定的条例,对更细节的表现形式并没有严苛的要求,这点也是中美两国在电影审查上存在的较大差别。

二、英国

英国的电影分级制度由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BBFC”)负责制定及执行,同样身为独立的非政府组织,成立于1912年,前身是英国电影审查委员会(British Board of Film Censors)。英国地区发行的院线电影(包括家庭影像等形式)都需经过BBFC的分级,未经过分级的电影禁止上映或通过实体物件的形式进行传播。网络或流媒体的影像流通不受BBFC的限制,因此即使有些影片被判定禁止上映,仍可在网络上进行放映。另外,涉及体育、宗教或音乐题材,以教育或指导为目的的影片不需要进行分级。

最早期的分类只有U和A两个级别,后来逐渐增加了H级(后改为X级、R级)、AA级(后改为12A)、15级、18级。现今使用的级别分类为:

U(Universal)—— 所有年龄段可观看

PG(Parental Guidance)—— 未成年建议家长陪同观看

12A(Admitted over 12)—— 12岁以下未成年需由家长陪同观看

15(Admitted over 15)—— 15岁以下禁止观看

18(Admitted over 18)—— 18岁以下禁止观看

R18(Restricted 18)—— 仅供具备特殊放映执照的放映厅且18岁以下禁止观看

三、港台地区

香港地区的电影分级工作由政府执行,依照香港法例于1988年制定,在港上映的院线电影(包括发行的录像影碟等)均需交送香港影视及娱乐事务管理处评级。所有经过评级的电影,须具备影视处发出的《电影检查条例核准证明书》。

Ⅰ级—— 所有年龄段可观看

Ⅱ级—— 12岁以下未成年建议家长陪同观看

ⅡA级—— 12岁以下禁止观看

ⅡB级—— 15岁以下禁止观看

Ⅲ级—— 18岁以下禁止观看

随着三级制度的诞生,大批充斥着血腥、恐怖、暴力、情色的电影开始泛滥,因为其被评为Ⅲ级类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级片”。但从另一方面说,分级制度也让香港电影人获得了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同期出现了不少突破题材禁忌的佳片。

台湾地区的电影分级工作由政府所属的新闻局负责执行,早期仅分为普遍级(普)和限制级(限)两种类别,后期逐渐增加了辅导级(辅)和保护级(护)。电视节目分级和影像出版品也是依据此种方式和标准进行处理。

0 普遍级(普)—— 所有年龄段可观看

6 保护级(护)—— 6岁以下禁止观看,6-11岁未成年建议家长陪同观看

12 辅导12岁级(辅12)—— 12岁以下禁止观看

15 辅导15岁级(辅15)—— 15岁以下禁止观看

18 限制级(限)—— 18岁以下禁止观看

四、日韩地区

早期的日本电影仅有审查制度,在二战期间由内政部警察署负责,战后审查权利归予了联军司令部。1949年政府将电影的审查工作放回给电影业界,由电影界的专业人士自主成立了审查机构“映画倫規程理管理委員会”,根据当时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建立了新的审查标准。但由于审查人员同属业内人士,涉及及潜在的利益冲突较多,因此审查制度的公正性受到了很大的质疑和批评。直至1956年,饱受争议的“映画伦规程理管理委员会”(后改名“映画伦理委员会”)引入了更多与本行业无关联的社会各界人士加入评审会,并且在资金来源方面也不再依赖大型的电影公司,成为了独立、自筹资金的非政府组织

同时建立了电影的分级制度,经审查并评级的电影标有“映伦”的字样,未经审查的影片不得进行公映。现行使用的分级标准是在1998年制定的,一共分为四级:

G(General Audience)—— 所有年龄段可观看

PG12(Parental Guidance Requested)—— 12岁以下未成年需由家长陪同观看

R15 (Restricted 15)—— 15岁以下禁止观看

R18 (Restricted 18)—— 18岁以下禁止观看

所有放映厅需要在售票时检查R级电影的观众证件,除放映外的影像租赁、售卖、展览等均遵守同样的分级要求,违规者被视为犯罪行为且会面临罚金或入狱等处罚。

上世纪80年代,韩国电影开始复兴,在国际电影节上接连获奖,在当时韩国实行的是“电影剪阅制度”,由“韩国艺术文化伦理委员会”负责,委员会成立于1966年,以严格苛刻的审查为主要工作。到了80年代后期,随着韩国本土的各项民主运动如火如荼的开展,电影界也开始就自由表达和创作进行了踊跃的提议。1998年,韩国取消了“电影剪阅制度”,“韩国艺术文化伦理委员会”正式更名为“映像物等级委员会”,通过行政力对个人创作进行干预和删减措施取消,转为根据观影年龄进行电影分级制度。

ALL —— 所有年龄段可观看

12 —— 12岁以下未成年需由家长陪同观看

15 —— 15岁以下未成年需由家长陪同观看

R —— 19岁以下禁止观看

Restricted Screening —— 仅供具备特殊放映执照的放映厅且19岁以下禁止观看

90年代以后,韩国电影发展势头迅猛,出现了一大批高水准的佳作。废除了电影审查制度取而代之的电影分级制度是韩国电影振兴的前提。内容上来看,最成功、最受欢迎的韩国电影只有三类,就是曾被电影审查制度禁止的政治,情色与暴力题材。因为废除了电影审查制度,2000年的《共同警备区》、2001年的《朋友》、2002年的《家族荣誉》、2003年的《杀人回忆》,以及2004年的《实尾岛》,这些原本应该被禁止的题材都纷纷问世了,并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取得了票房冠军。同时政府对电影实行本土保护政策也使得韩国电影有了更多的生存空间,政府强制规定韩国电影院每年每个厅都必须放映146天的韩国本土电影,也就是所谓的“电影配额制”。

五、小结

可以看到,各国的电影分级制度主要是起到了一种引导的作用,尤其对于未成年人观影给予了指导。当电影存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时,分级制度可以避免不适宜的内容对未成年人产生的负面影响。随着我国电影行业的飞速发展,电影的分工越来越细,观众对于电影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现行的纯审查制度已逐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未来,中国电影制度应该采取以审查为主、分级为辅,并且受众人员广泛、参与度高的形式来帮助观众进行适宜的艺术欣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