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最大的变化是人的精气神(辛辛苦苦几十年)
原标题:扶贫不是单纯的救济
《半月谈》2018年第2期稿件《非贫困村喊饿,非贫困户叫屈》在半月谈微信公众号发出后,引发评论区热议。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贫困县中非贫困村存在的发展不平衡、贫困村中非贫困户存在的心态不平衡问题已拉响脱贫攻坚新警报,如若处理不当,会使整个脱贫成效大打折扣。
“辛辛苦苦几十年,贫困村一步超过咱”
网友千寻瀑讲述了自身经历:我们村就是非贫困村,扶贫之前,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干部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自筹资金建村部和学校、修路、打井、安装路灯。我们一直是全乡基础设施最好的村,村民多外出务工、做生意,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自开始“大力”扶贫后,周边有五六个村都成了贫困村,连胡同都修了水泥路,新建了文化广场、活动室、卫生所、扶贫车间、种养大棚,安装了路灯,栽满了绿化树;反观我们村,除了通往贫困村必经之路的两条大街修了水泥路,其他还是之前的模样,村内街道还是十几年前修的柏油路,现在破旧不堪,雨雪天几乎无法通行,群众意见非常大,我们向乡政府、县扶贫办打报告申请修路,却因是非贫困村而遭拒。
现在我们的村支书七八十岁了,面对现状心酸又无奈,他经常跟我们说:“辛辛苦苦几十年,贫困村一步超过咱,扶贫啥时候能轮着咱啊?”
“销路不好就给区里包户领导打电话”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网友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贫困户评定过程不透明、含水分。网友千寻瀑留言称,贫困户隐瞒家庭财产、收入的情况不少,实际家庭有八九亩田,只承认有一两亩,实际家庭成员有外出打工的,却说去瞧病了、给亲戚帮忙了,实际外出务工月收入四五千元的,却说没挣到钱或者只有一两千,账面上难以算出实际值,在贫困户评定过程中求证难度高。
其二,对贫困户的帮扶有失公平。网友执念举例,我们市去年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面向贫困户子女,这让那些非贫困户子女辛辛苦苦考上大学后看不到一点希望,让想回报家乡的大学生心寒。再者,事业单位多是政府部门和学校,如果让不适合的人侥幸上岗,对社会发展和孩子们的未来不利。
据网友志同道合留言说,他们镇里有个贫困户,好吃懒做,被评定为贫困户后,由区里主要领导包户,给他在路边买了套新房,还给他购置了整套茶叶加工设备。每年春茶期,这个贫困户就买别人的茶叶在自家卖,销路不好就给区里包户领导打电话,领导就动员各部门去买茶,周围非贫困户看在眼里气在心里。
其三,部分贫困户因懒致贫,越扶越懒,越帮越贪。网友喜宝说,一个贫困户,别人都早早起床上班或干活,他们一家却天天睡到日上三竿,现在人家是贫困户,属于精准扶贫对象,那更是懒得不着边了。网友北极之觞举例,他们村给贫困户购置了沙发、床、被褥、衣柜橱柜,甚至还粉刷墙壁,一位贫困户称不满意,原因是没给他刮瓷。
扶贫不是单纯的救济
网友温度计认为,救济的根本在于解决那些无自救能力群体的生存问题,直接给钱给物以体现社会关爱而不指望其偿还,被救济者通常对施救者心存感激。
而扶贫从本质上来讲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要帮助那些有一定发展能力和意愿的群体,为其创造发展条件,被帮扶者除了心存感激外,更要用实际行动创造财富,努力摆脱困境并回报社会。
评定贫困户的过程应公平、公开、透明。
网友平淡中寻求幸福建议,应对拟要扶贫的村社进行全面公示,让大家都来评议。
网友曾贞建议,要仔细核查申请贫困户的对象的银行账款流水等信息,这样会减少扶贫无用功。
网友窗里窗外认为“以工代扶”能治好患“懒癌”的贫困户。比如,从事清理垃圾池、河道,养护公路等,由政府结算工资,贫困户自食其力,政府节省开支,非贫困户心理平衡,环境也变好了,一举多得。
贫困户的有序退出机制也应提上议程。网友无奈认为,有的贫困户已脱贫了,却还享受着各种贫困户待遇。
另外,网友可可提醒各位扶贫干部:不要害怕“无赖”上访,身正不怕影子斜,老老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我们经得起检验!(记者:郑雪婧)
刊于《半月谈》2018年第3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