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巨头停产(深圳又一家电子厂因没有订单解散)

8月25日,全球模拟芯片巨头ADI向其经销商发布一份调价函,称“由于过去一年供应链受到通胀影响,虽然我们尽力减少对终端客户的影响,没有提价,但现在我们必须对芯片产品提价,以维持我们的毛利率水平。”ADI强调,提价不是为了扩大利润率。新价格将于9月25日生效。

芯片巨头停产(深圳又一家电子厂因没有订单解散)(1)

通知函全文翻译:

尊敬的客户:

首先,我们希望你,你的同事和你的家人都平安健康。这封信是要告诉你,ADI公司将提高我们全线产品的价格。毫无疑问,您已经意识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供应链不断出现紧张局势,包括劳动力、材料和晶圆制造成本的上升。我们已经尽可能减少价格上涨,从而限制对客户的影响。然而,我们现在正处在必须转嫁其中一些额外费用的时刻。请注意,我们并不是利用这样的环境来扩大我们的利润率,而是维持我们的财务毛利率模式。

由于您通过我们的分销渠道购买部分或全部ADI产品,您将从分销合作伙伴处收到关于此变更的通知,但我们希望能将此变更直接地告知您。

我们将在2022年9月25日或之后开始对所有出货量实施这些提价,包括新订单以及现有预订需求。

您的经销商合作伙伴将在未来几周为您提供完整的dletails。我们感谢您的支持和持续的业务。

ADI 近期市场行情总体仍然在下降,代理端和客户端有大量到货,导致很多物料逐渐趋于缺货前的市场价格水平,即使总体现货价格仍然在较高的水位,但是客户的接受程度已经大大降低,如AD7606BSTZ,有客户现货价格目标开到7美金以下。但即使如此,ADI仍酝酿着新一轮涨价。

据了解,在过去2年多的行情中,ADI的价格一直坚挺。但从今年4月份开始,需求持续走冷。5月份,热门物料如ADUM、ADG、AD7、AD8需求旺盛,但LTC部分电源管理IC价格走低。到了6月份,需求下跌更明显。

有经营ADI的业者表示,部分型号价格大跳水、供过于求、市场需求转淡,是当前ADI市场行情的主旋律。尤其是通用料,由于市场需求量大、流动性大,进而库存量大,因此价格容易受需求变动影响。再加上货物积压过多,价格只能一降再降。

如今ADI发布涨价函,经营ADI的商家日子可能会更难过。一方面客户下单的速度和频率降低,另一方面终端客户还在试探摸底价,持续观望,希望以最有利的成本价拿下。

不过也有老司机们认为,一旦市场恢复热度,价格有可能又迎来一波大涨。根据原厂、代理的回复,ADI的交期要比以往拉长,而有些流通高,目前原厂无法交货的芯片,缺货之后价格又会被“涨”上去。

除此之外,据业内人士透露,称已收到原厂通知,Altera全线将于2022年10月9日起上调价格10%-20%,新订单将以新价格为准。

据《日经亚洲》此前报道,英特尔已通知客户,由于成本上涨,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提高其大部分微处理器和外设芯片产品的价格,涨幅约10%-20%。

由于英特尔以167亿美元收购了Altera,因此,Altera拟调涨10%-20%,可能受英特尔的影响。

眼下,各大晶圆厂都在提价,继联电、力积电、世界先进等提价后,业界传闻,台积电拟明年1月起先进制程平均调涨3%,成熟制程约调涨5%-6%,将推动了芯片厂商新一轮涨价。

订单减少,电子企业经营压力骤增

往年芯片厂商涨价,预示着市场缺货,行情上扬,但总体而言,从上游至下游,人人都有钱赚,但今年似乎并不是这么回事。在高通膨、加息叠加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多重压力之下,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芯片销售降温幅度预计将超过此前预期,首当其冲的便是消费类芯片。

A股某上市公司芯片销售部负责人曾告诉媒体,与去年同期相比,消费市场确实有很大幅度的下降。“主要是市场需求在下滑,包括MCU、IDU、存储芯片等。我接触到的消费类客户,好点的公司需求下滑可能在15%~20%,差点的公司下滑幅度在50%~60%。

需求下滑的主要原因便是订单的减少。据了解,2022年上半年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3元,名义同比增长4.7%,对比2021年上半年11.6%的名义同比率,涨幅出现大幅收窄,消费行为更趋于理性。

行业疲软,需求走弱,订单减少,成本上涨,再加上疫情的反复冲击,不少电子制造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

8月29日,深圳一电器制造公司向全体员工发布通知称,目前公司已无新订单业务处于停产状态。该司过去几年也一直在亏损,公司股东考虑到公司的现状拟2022年8月31日(具体时间以正式的股东决议为准)以前解散公司。全文如下:

芯片巨头停产(深圳又一家电子厂因没有订单解散)(2)

根据官方公布的资料显示,该司是一家拥有40年历史的家电老品牌。公司总面积达60多万平方尺,受雇员工约2000多名,拥有30多年生产制造电器经验。

公司以电熨斗、电风筒起家,发展至蒸汽干洗刷、电饼铛、烧烤炉、电水壶、电风扇等小型家用电器。产品远销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及日本韩国等全球50多个国家,实力不容小觑。可即使如此,面对恶劣的大环境,都未能挺过去,难免令人唏嘘。

如今,寒冬已至,如何活下去,成为每一个电子企业都无法回避的难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