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博士延毕率对比(5年时间科学规划)

国外博士延毕率对比(5年时间科学规划)(1)

前两天合作了5年的学生,小Y拿到了SUNY Buffalo的CS博士全奖的正式offer,一年各项加起来能到30000刀。不出意外,博士毕业后,十来万刀一年的package,衣食无忧,能安心做点自己想做事情的状态是没问题了。

我想,这是很多家长期待的样子吧。

跟小Y妈妈聊天的时候,翻出来了曾经给小Y写过的一封信,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国外博士延毕率对比(5年时间科学规划)(2)

其实,如果单从录取结果,跟我职业生涯中那些哈耶普斯麻的offer比,好像是没啥值得说似的。但是我却认为这个case是很能代表我们的服务理念:挖掘英雄种子,规划科学路径;助力有志青年,开创精彩人生。

而且,小Y的经历,也可以向大家证明,一个普娃,不焦虑,不内卷,耐心一些,按自己的节奏走,一样能实现目标。

不用焦虑

这几年,越来越卷的态势,让家长们焦虑不已。但是我一直是反焦虑,反内卷的。因为经过16年的经验,以及对教育的大量学习,实践,我的结论是:没必要内卷,因为过程痛苦,结果有风险。

如果抱着内卷的心态,那么卷无止境。你从研究生那儿卷,人家从本科那儿卷;你从本科那儿卷,人家从高中那儿卷;你从高中那儿卷,人家从初中卷;你从初中卷,人家从小学卷;你从小学卷,人家从幼儿园卷;你从幼儿园卷,有人从出生时开始卷,甚至有人从孩子成为受精卵之前就在卷。。。

人生是一场长跑。就像小Y,从大二开始找我,到现在,拿到博士录取,这就是5年时间过去了。还不算后面的博后,工作,结婚,生孩子。。。

没有几个人有那种持续的好胜心和承受能力,可以一直卷下去的。

更要命的是:这种持续的压力,会让整个家庭氛围出现问题。一直以卷的思路去做事情,就很难有时间和空余,去思考:我是谁?我要什么?

这个问题不解决,一路卷,平时压力自然会大,就很难心平气和谈问题,点点滴滴的沟通,就会积累,直到孩子独立意识觉醒后,没有解决内在动力的情况下,冲突开始产生。一旦父母和孩子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努力解决问题,冲突就可能以一种极端的结果收场。

因为00后的孩子,和父母成长的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异。

不焦虑是因为路有很多条

很多家长之所以卷,而我之所以反内卷(其实做教育机构,贩卖焦虑是最好的签约手段),是因为我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看到,教育路径,成才路径,真的有很多条。

我们可以像比尔·博内特和戴夫·伊万斯在《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告诉我们的,我们完全可以给自己设计3种不同的人生,我们有很多选择的余地,只要我们打开思路。

小学有很多,初中有很多,高中有很多,大学有很多,硕士有很多项目,博士也有很多项目。

小Y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要论天赋,他确实不是我带过的学生中突出的。托福学了两年,都没有过100。很认真的学,但保研资格还是差了一点。

就这样一个正常人,用5年时间(小Y从2017年开始跟我合作),从一个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干啥,到现在开始逐步找到自己兴趣方向,从统计,到data science,再到现在确定CS里的优化研究。从一开始硕士阶段没有教授愿意要他进实验室,到现在拿到教授的提前全奖offer,靠自己一直以来的认真,就可以了。

认真跑出自己的节奏

不让卷,不是让大家躺平。是让大家认真开始关心关心自己,认真找自己的节奏。

其实如我在 帮年轻人成为英雄的留学才是好留学 这篇文章中所说:所有年轻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英雄,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唤醒这个英雄。

年轻人们不谈自己的英雄梦想,只是因为英雄的定义被世俗歪曲了。

只要让他们明白:不是只有首富才是英雄,不是只有总统才是英雄。

只要让他们相信:英雄人物千人千面,走好自己的英雄之旅,就能成为英雄。

古人说得好:“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国外博士延毕率对比(5年时间科学规划)(3)

小Y虽然不是天才学生,但是不糊弄自己。

虽然托福屡考不理想(还是犯了不刷题没有安全感的错误,不能做到我要求的可理解性输入),但是在这种不断的打击下,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一直坚持,即使到到大四时,不能拿出过百的托福分,也没有放弃。

我们先拿到了罗格斯的录取。

这种情况下,很多家庭都会选择顺其自然。

但小Y没有认。

恰逢疫情,于是保留offer,defer一年,顺势GAP一年,然后继续学托福,终于过百。于是让我再次辅助申请,终于拿到了UIUC的offer。

虽然我早就根据几年的合作过程判断出,小Y适合读PhD,但是他自己当时还不是很确定。于是再慢慢探索。

一年后,终于在一门课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向,加上4月的事儿(你懂的),坚定了读博留美的想法——虽然写代码能力不强,也不想搞统计理论研究,但是将数学、统计、计算机三者结合起来,是小Y的优势。

于是沟通之后,在我的指导下,进行博士套磁申请工作。虽然本校教授没有合适的选择,但是通过系统梳理,找到了感兴趣的教授。

经过2个月左右的努力,认真读文章,反复修改套磁信,终于套中了教授,让一个开始说不招生的教授,给了RA的机会。

然后又通过RA阶段的良好表现,拿到了博士全奖offer。

其实,即使是今天,在大学端的2年以上长周期服务,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如果不是当初那么用心,是很难在当时“五大”(国内留营收上最大的五家全国连锁机构)还在,留学热火朝天的情况下,找到我们这种小而美的机构的。

所以,不用卷,按照自己的节奏走。但说不卷,不是不需要努力,不需要勤奋,只是不横向攀比,而是关注自己的目标,确保自己动作别变形,一直朝正确的方向走

如何唤醒英雄?

其实,每个年轻人心里都有一个英雄。很多时候不信,是因为现实里各种因素的干扰。但我这些年发现,只要真的深入跟学生们聊进去,他们都是有思考的。只要把逻辑给理清楚,慢慢地,他们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这是一个系统工作。本文,我强调一点,在我看来至关重要:认真面对它,讨论它。

所以,刚跟小Y合作没多久,我就给了小Y一个命题:认真想想自己以后想成为的人

这是他当时的想法:

1.我想先从上大学之前说起,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当时我想选择的都是基础学科,一是认为觉得这样的学科在将来会有各种各样的发展可能,这是我对所有的人讲的理由。

但还有一个通常不怎么会和人提起的心底的一个想法,是想要接近最本质的科学,在一个领域内有所建树,或是说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一点自己的印记。这是在那个时候的“ 我想成为的人” 的样子。

2.上了大学之后其实还是有一些改变的,事实上现在细想一下 “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很少被自己考虑的话题。一点想法的改变是开始发现自己的庞大的科学面前实在是太渺小太渺小太渺小了,确实有点让人有点没有信心。

另外,受各方各面的影响,对物质开始有了很多的追求,其实与其说追求不如说是期待,所以让从前的想法有些许的动摇或是说是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其实上了大学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并不是很多,所以想法还是有些模糊的。

3.后来和水哥一次打电话的时候提到的,我是想要达到一个中产水平生活,还是想要去改变世界,我觉得这个还是非常符合我从前的价值观的。而以我现在的看法,感觉一个质量较优的生活,是通过自己力量改变世界的一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其实最近的思考告诉我其实是不是可以少一些顾虑去做从前的自己去期待的那个自己?因为现在自己感觉庞大知识好像没有那么可怕,而相较自己可能也不是那么一无是处,而且物质方面的满足,自己还是有信心的。我还是很期待看看自己能够走多远的。

所以就当下而言的话,我依旧想要做第一点中的那个我想要做的自己。

小Y的思考,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何为理想?何为改变世界?

如果标准一定要定在乔布斯这种量级的,那么我们都不配有梦想了。

但是如果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在自己的三观下,找到一个自己可以实现的目标,大家都会朝这个方向走的。

所以,就这个问题,我给他的回复:

小Y:

很高兴你能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想清楚why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目标,愿景会指引你的行为。

而教育的目的经过我对这个事情的大量研究,结论是:1.激发引导自我发展之路;2.让自己成为一个自由的人(物质和精神上)。

关于改变世界

分享一下我的理解,第一个是链接:

/s/17YVzyazyb7wj6poWBxWx-g 密码:endp 罗永浩的一次演讲视频。包括我自己看乔布斯传、自私的基因这些书之后的思考就是:

1)改变世界其实没有那么大而空,而是具体的。因为我们生来就注定改变世界。而且随着大家对世界的了解越来也多(量子力学、天体物理学),我们发现世界的演化(不是进化)没有明确的方向,不是受上帝控制的。

因此我们的未来由我们自己决定。所以,我们是通过努力把世界变得好一点还是坏一点,靠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我的选择是好一点,那我就努力通过自己的创业,付出很多辛苦去影响你们。这并不是所谓的伟大,而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

2)究竟如何改变世界是个很复杂的事情,因此怀着一个谦卑的心态去尝试就好。其实我回顾自己这十几年指导学生的过程,不是每次都做得对。当你看了很多命运决定论的讨论,书籍、戏剧之后,就会发现确实很多时候事情不受我们控制。因此我才一直推崇“尽人事,听天命”。核心点在于我们是看前三个字还是后三个字。

然后,再分享一个我很受启发的视频:

/s/1p50M81cq8h6d2pRw4gZjEg 密码:gi73

这个视频对你以后做事的时候会有些帮助。这就是任何一个伟大的公司,或者一个有所成就的人都会有一个非常清晰,远大的目标、愿景的原因。有了不成功,但没有是难以成功的。

关于物质生活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除了那些在风口遇到很大机遇的人们,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最后顺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不错的物质生活。

但近几十年中国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唯金钱论,这导致钱、物质生活在中国社会的成功评判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就会有很多年轻人受影响,开始羞于谈理想,谈抱负,谈做自己想做的那个人。

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我们要明白,第一:这个现象存在是有历史原因。如果没有经历过饿肚子的痛苦,我们也从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看到一些。我自己小时候有一次饿肚子的经历,早上没吃饭,中午到了饭点(我在朋友家看动画片,我爸妈不让我看动画片),我饿的往上返酸水的难受劲我现在都记得(我应该是有点低血糖)。

在我看了一些关于那个年代的作品,以及听我爸妈讲他们那时候的经历,所以我能理解他们对物质生活的在意,能理解为什么老人认为给孩子吃,是第一大的事情。所以,我能理解,我们现在大家强调物质重要性的原因。

第二:世界很有意思,如果你盯着钱的时候,往往你得不到。查理芒格说:如果你想得分,不能看记分牌,而是要盯着投球手。因为钱只是工具,是副产品,而不是目的。在社会高度分工协作的形态下,一个人必须为别人提供价值,才能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当你盯着钱,盯着物质生活的时候,你就会容易短视。

比如我之前分享给你吴军关于大学学习的音频中提到的,很多人一窝蜂奔着金融行业走的时候,最后到了那里,却发现自己很难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查理芒格在自己的投资检查原则清单中有一条:随大流只会让你往平均值靠近(得到中等业绩)。在我看来,专业选择也是如此。所以《优秀的绵羊》中威廉才会对藤校中很多年轻人的选择提出质疑。

事实上,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一些商学院在选人,是会考察申请人的志愿者经历。我对这个事情的理解是:因为真正能够获得成功的人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人,一定是懂得付出,懂得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在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会遇到很多很多困难,如果心里没有这种底层的对社会贡献、感恩的精神,一定会在这些困难面前退缩的,也就很难走出最后那一步。(行百里者半九十你应该听过)

所以想清楚自己究竟对什么有热情,有激情,才是对你最重要的事情,让你可以在人生这场长跑比赛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成绩的根本动力。

关于后面的执行

这个问题很复杂,我花了8年时间才想清楚。你比我聪明,又有我们指导,引导,应该会快,但也不要期待在很短时间内想明白。有这种幸运的人,但是极少数。

所以持续思考,持续记录,和自己的内心对话,和自己的朋友家长讨论。

更重要的是实践,做好眼前的事情。因为这些东西是要在一点一点的执行过程中才会有收获。我一再强调,我的很多经验和收获是我的,不是你的。我分享给你,只能让你在遇到时可以快点想明白,但是不能替代你的经历。这也是和创一直强调学生要在申请过程中参与,经历的原因。只有经历,才能有更深的体会。

1.知识结构的构建,这个是最重要的,GPA大于一切,严格按照S老师的建议好好学好你这个领域该学的那几门课。他的PPT你要时长多看看,有问题可以提问。

2.英语学习要做好。你现在其实很薄,要想在未来能够适应美国的挑战,需要花的功夫还很多。如果你觉得L的指导有效的话, 推荐你可以购买他们的阅读指导项目,有他的陪伴指导,你会知道你到底哪里错了,如何提升。应试问题,上过课,按照xdf的思路走就好。但你真正需要的是能力上的提升。

在这对你的执行力和最近的反馈提出表扬。另外布置一个任务,跟我说一下自己4月的工作目标,希望达到的具体的关键结果,写出来给我,不用很复杂。目标基于我上面说的重点来拆解——实现自己的目标,究竟应该做哪些事情才可以帮你实现。(比如,要提升英文单词的阅读理解能力,每天就要保证30-40min的英语阅读时间,那你就要列出来这点,并实现它)

最后,注意一下自己文件名命名习惯,可以参照我的起名逻辑。从现在开始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会让你受用终生,从细节开始。

总结

所以,通过小Y的故事,我希望跟大家分享的是:

无论是普娃还是牛蛙,不用盲目地卷,

只要不忽悠自己,认真面对那些“大问题”,

然后按照自己节奏,秉持长期主义认真走,

最后,都能成为让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

我是水哥,16年没有脱离一线的奇葩留学咨询师,致力于用留学申请过程,

发掘英雄种子,规划科学路径;助力有志青年,开创美好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