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得的什么病去世了(林徽因避难李庄)

林徽因在36岁这年,即1940年,随丈夫梁思成的工作单位中央研究院,迁到了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

因临行前,梁思成前脚趾感染了破伤风,必须立即就地医治。所以,这一路,林徽因不得不带病照顾一家老小。

战乱,加上交通不便,林徽因一行竟用了整整半月,才抵达了李庄。未能一同前往的梁思成,在一星期后才赶到李庄。

林徽因以为:他们在李庄顶多待两三年,可真相却是,他们在李庄滞留了长达五六年的时间。李庄不仅是林徽因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站,还差一点成了她生命中的最后一站。

迁居李庄,实际形同于避难,这是不想做亡国奴的林徽因等,不得不做的抉择。他们当时住在李庄镇外两里的张家大院落。

张家大院并不顶大,但却住下了房东张家一家、林徽因一小家,营造学社的办公地、职工宿舍,也被安置在了张家这个L形的院落内。

这样的居住环境,是热闹的,可林徽因却在这里感受到了孤独。为何?因为定居此地不到一月,林徽因的肺病就复发了,她不得不终日卧床。

林徽因得的什么病去世了(林徽因避难李庄)(1)

林徽因在李庄家中

病倒后的林徽因经常高烧,有时一晚上要换无数条毛巾。李庄没有任何医生和护理人员,药物更是奇缺,所以,每次发烧她都只能苦挨着。

偏偏,病重的林徽因,还等来了弟弟林恒战死的消息。林恒是她同父异母的弟弟,他们自幼关系良好,父亲林长民去世后,林恒和母亲一直跟着林徽因夫妇生活。

林徽因拖着病体哀嚎,并提笔写下了悼亡诗《哭三弟恒》。此时的林徽因,真正体会到了“国破家亡”的滋味。

林徽因得的什么病去世了(林徽因避难李庄)(2)

林徽因弟弟林恒

这以后,林徽因的病更重了,一天天地消瘦下去了,她眼窝深陷、颧骨突出且咳嗽不止。此时的梁思成,几乎无法将她与过去那个容貌娇美、容光焕发的“林下美人”相联系。

屋漏偏逢连夜雨,李庄这个地方大约不养人罢,不久后,梁思成也病了:他的脊椎软组织灰质化越来越严重,他不得不做了件金属架似的马甲支撑上半身。病痛,让这个本就文弱的书生瘦得只有九十来斤了。

病需要静养,也需要钱养。可偏偏,名门之后的梁思成与林徽因,此时到了最穷困的时候。因为买不起新衣,林徽因不得不长期在油灯下,拖着病体为丈夫和孩子缝补难以再缝补的衣服和袜子。

这样的林徽因,大约是后世所不曾见过的,世人不曾见过太正常了,因为:她从来未曾说起过。今天的人们知道这一切,乃是通过后人回忆和史料记载。

因为无钱买鞋,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不得不蹬着草鞋或者光着脚上学,长大后,回忆起李庄的经历,他忍不住感叹:“那些农家孩子脚上有麻编的鞋子,我看了着实羡慕。”让梁从诫羡慕不已的“麻鞋”,不过农家最平常之物。

“缺衣”往往与“少食”相联,林徽因的一双儿女经常饿肚子,有饭吃时,饭桌上也只有糙米、茄子、缸豆、小瓜、辣椒。娇生惯养长大的梁从诫,有一次忍不住偷吃了专供母亲补身子的蜂蜜,被气不过的父亲梁思成一顿责打。在此之前,父亲从未打过他。

林徽因得的什么病去世了(林徽因避难李庄)(3)

梁再冰与梁从诫在林徽因病榻前

也难怪梁思成会如此动气,他给林徽因买来滋补的蜂蜜、老水牛肉等,都是他变卖日常不能离身的钢笔、手表换来的。这些珍贵的滋补品,都是救命的物资。

每次梁思成去变卖物件时总说:“这件衣服可以‘清炖’吧,这个是不是可以‘红烧’。”丈夫这样调侃,林徽因却已不再能笑出来。

如此艰难的情境下,老天爷竟再度给了他们一次重击:林徽因与梁思成存在天津麦加利银行地下室的资料被大水淹了。这意味着:他们在营造学社战前古建测绘考察所得资料,全都没了,他们多年的心血和劳动泡汤了。

这件事对他们的打击实在太大,以至于他们竟完全没有任何顾忌地当着孩子的面抱头痛哭。

林徽因得的什么病去世了(林徽因避难李庄)(4)

林徽因与梁思成

在李庄的六年里,林徽因唯一谈得上“安慰”的是:她能随时与美国友人费慰梅通信。不过,非常时期,她的信纸也很特别:信纸又薄又黄。费慰梅一度怀疑:这些信纸是包过肉食或蔬菜,或者是市场上的废纸。

就这样的信纸,林徽因写信时,为了节省,还总是写得密密麻麻,顶天头挨地角,还舍不得分段。最后一页剩下一点点空白的纸,她也要裁下来,留着下次写信用。

费慰梅感觉到了他们生活的穷困,她忧心不已。而他们的其他朋友也了解了他们的困难,与他们交情并不深的傅斯年曾写信为他们求援,他在信中曾这样描述他们的糟糕境况:

“梁思成、思永兄弟皆困在李庄。思成之困,是因其夫人林徽音女士生了T.B.,卧床二年矣……梁任公家道清寒,兄必知之,他们二人万里跋涉,到湘、到桂、到滇、到川,已弄得吃尽当光,又逢此等病,其势不可终日。”

傅斯年的信,并无丝毫夸张,林徽因等当时的实际境况,要比他描述得更加凄惨。“贫病交加”中,林徽因的心态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尤其,孤寂还时常围绕着她。

以往,无论在哪儿,林徽因身边总有一帮诗人、作家朋友们陪着,哲学家金岳霖更是长期与他们同住。可自打来了李庄后,她与他们都失去了联系,她想要谈谈文学、聊聊诗歌,竟也找不到合适的人。

林徽因得的什么病去世了(林徽因避难李庄)(5)

林徽因与梁思成、金岳霖等合影

寂寞、失落中,她忍不住在写给好友费慰梅的信里心酸地道:

“有时我坐在那儿,假装在慵懒地休息、聊天,实际上我是在偷偷地倒气,别人说的话我一个字也听不清。每当有伴儿的时候我非常尽兴,但事后总是会非常疲惫、痛苦不堪。但是,如果我让别人知道事后会是这个情形,恐怕再也不会有谁愿意走近我的身边,走进我的生命。”

林徽因在李庄写的一首名为《一天》的小诗,最能反映她的孤寂情绪:

“今天十二个钟头,是我十二个客人每一个来了,又走了,最后夕阳拖着影子也走了!我说:朋友,这次我可不对你诉说啊,每次说了,伤我一点骄傲。黄昏黯然,无言的走开,孤独的,沉默的,我投入夜的怀抱!”

林徽因的心态越来越不好了,她开始抑郁,这种抑郁情愫集中体现她写作的《忧郁》一诗中:

“忧郁自然不是你的朋友;但也不是你的敌人,你对他不能冤屈!他是你强硬的债主,你呢?是把自己灵魂压(押)给他的赌徒……今晚这里有盏小灯,灯下你无妨同他面对面,你是这样的绝望,他是这样的无情!”

林徽因的这些诗歌,后来都未被发表,这多少是因为:她不想让世人看到悲观、忧郁的自己。她太想把美好留给世人,所以哪怕是病倒在床上,合影时已经虚弱到极致,她也会在快门被按下的瞬间努力笑着,一如她还健康时那样。

林徽因得的什么病去世了(林徽因避难李庄)(6)

林徽因在床上与梁思成等合影

可林徽因毕竟是个正常人,她不是神,面对身体的病痛和对国家的担忧,她终于撑不住了,她想到了放弃。如她在《忧郁》里所说:现实太无情了,她能感受到的只能是绝望。

最难过的时候,她在写给费慰梅的信里道:

“我觉得虚弱、伤感、极度无聊,有时当绝望的情绪铺天盖地而来时,我干脆什么也不想,像一只卷缩在一堆干草下面湿淋淋的母鸡,被绝望吞噬,或者像任何一只遍体鳞伤、无家可归的可怜动物。”

林徽因想到了死亡,她的身边人也想到了:他们中的多数都以为她无法活着走出李庄。毕竟,她面临的境况实在太过糟糕。

死亡的阴影一直紧随着林徽因,在《人生》一诗里,她很自然地写到了死亡,她用假设的笔调写道:

“……现在我死了,你,——我把你再交给他人负担”。

林徽因的心态彻底崩溃、频繁想到死的同时,她想起了自己写过的小说《钟绿》。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一个红颜薄命的女子,真是冥冥中注定啊,以前自己是旁观者,如今,自己竟马上要成为薄命的红颜了。

林徽因得的什么病去世了(林徽因避难李庄)(7)

病中的林徽因

一直关注着林徽因的费慰梅着急了,她力劝林徽因离开李庄,出国修养。她甚至将她移居美国的一切事宜,安排妥当了。林徽因的态度让费慰梅诧异:她说什么也不肯移居美国。问及原因,林徽因答:

“祖国正在罹难,我是万万不肯独自远避于万里海外的。我不能做中国的白俄(逃到中国的俄罗斯人)。”

费慰梅无计可施,她知道林徽因的性格:她认定的事,是绝不肯轻易改变的了。

坚持留下来的林徽因又陷入了另一种惭愧中,她发现自己既不能参战,又不能置身战外。所以,她留下来,只能拖累大家。

事已至此,当如何?林徽因苦思,她有大把的时间思考问题,无数个日夜的苦思后,林徽因终于想通了:国家现在的境况她无法改变,弟弟的死已成定局,自己的病也已入膏肓……既然都已是定局,索性就不想了,该怎样就怎样吧!

悟到这一层时,林徽因就已经接受了所有。她心里完全没有了怨恨,她想通了:

“快乐就享受,痛苦就忍受,困境就熬过去。总之,人生这碗中药汤你逃不掉的,总要喝掉。”

行到此,林徽因的选择题也已做完:她选择了活下去。要活下去,就得该干嘛干嘛,对命运赐予的所有,包括酸甜苦辣咸,都照单全收。

林徽因得的什么病去世了(林徽因避难李庄)(8)

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李庄的住所

之后,林徽因读书的时间比以前更久了,隔段日子,她就让梁思成替她借书回来。她读《战争与和平》,读《猎人笔记》,读莎士比亚,读纪德,她还读英国传记作家斯特拉齐的英文原著《维多利亚女王》。

她还开始读汉代的书籍,她完完全全地读进去了。那个时代的皇帝、王妃、文臣、武将,以及他们的敌人,他们的住室、习惯、服饰、性格,她都了然于心。

林徽因还分外辅导学社的年轻成员,才进学社的罗哲文,一直在乡下长大,对建筑一无所知。在林徽因的启发和教导下,他对古建筑开始感兴趣,并一步步成了后来的行家。八十岁时,已成为古建筑专家的罗哲文,在文章里这样表达自己对林徽因的怀念:

“虽然已经六十多年过去了,但恩师的启蒙授教的泽惠,特别是关于继承传统,发展创新,让中国古建筑产生新生命的观点,在我从事古建筑保护,对中国建筑史的学习与研究中一直遵循着,永记不忘。”

停刊多年的《中国营造学汇刊》复刊时,林徽因带病参与,并成了主力中的主力“内当家”。

林徽因不遗余力地教育子女,并力所能及地给孩子灌输爱国的精神。她为儿女讲解杜甫的长诗《北征》,她带他们诵读陆游的名篇:“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说来也奇怪,林徽因接纳了事实后,心里的妄念消失了,她把心力都放在做事上,她的病竟出现了好转的迹象。

1945年,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林徽因激动不已,她破天荒地给自己梳妆打扮后,第一次坐着滑竿来到李庄镇上,汇入狂欢的洪流。出门狂欢当然对她的病情无益,但她全然不管这许多,她认为:与庆祝祖国的胜利相比,自己的生命轻如鸿毛。

心里高兴的林徽因还来到了女儿就读的同济中学,她想借着看女儿的机会,看看摆脱战火后的年轻人会是怎样一番精神面貌。

林徽因得的什么病去世了(林徽因避难李庄)(9)

林徽因

那日的林徽因特意穿了一套漂亮的休闲服,她所到之处,引来了校园的轰动。第二天,她还和女儿及其同学们到镇上吃面、喝茶,返程时,她还看了一场排球赛……

最后离开李庄时,林徽因的心态已经很积极了,她感慨道:

“我们遍体鳞伤,经过惨痛的煎熬,使我们身上出现了或好或坏或别的什么新品质。我们不仅体验了生活,也受到了艰辛生活的考验。我们的身体受到严重损伤,但我们的信念如故。”

离开李庄这年,即1945年,医生警告林徽因:以她的身体状况,她顶多再活五年。林徽因听了并未说什么,李庄的经历已经让她悟透了很多,她已经非常通透:不管剩下多少时日,该干嘛干嘛就对了。

林徽因奇迹般地再活了十年,直到1955年4月1日,她才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去世前,她并未留下任何遗言。但她留给世人的最重要的话,她实际已经在李庄用行动告知世人了:

“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任何时候,人都要活下去,该干嘛就干嘛,对命运赐予的所有,包括酸甜苦辣咸,都应照单全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