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的摆摊日常(小丫扶贫记)
来源:长城网
长城新媒体记者 张世豪 赵娇莹 刘梦妍
邢志宇是河北省1776名省派驻村干部中唯一一名“95后”女干部。
2018年初,23岁的邢志宇从南京大学毕业后不足半年,就主动请缨参加驻村扶贫工作,来到张家口市宣化区深井镇李家庄村。“从没想过在贫困村一待就是两年。”邢志宇说。
邢志宇在工作。长城新媒体记者 赵娇莹 摄
小丫扛大旗,近两年的驻村生活,让年轻的邢志宇对每一位村民的家庭情况了然于胸。这是两年前的她,完全预想不到的。
初心:选择了就义无反顾
没有农村生活经历,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哪来的勇气让一个“95后”姑娘,一毕业就一头扎进贫困村驻村扶贫?
“我学的是社工专业,驻村帮扶是让学习和实践结合的好机会,再者,我刚毕业就进入机关,基层工作经验欠缺,需要到基层广阔舞台锤炼锤炼,了解农村农民真实生活现状。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锻炼,一种人生经历。”邢志宇执拗的劲头一上来,领导的担心、父母的反对都动摇不了她的决心。
2017年邢志宇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
就这样,一个生于河北平原、求学于江浙水乡的女孩,怀揣着梦想,朝着塞外山村进发了。
居住条件差、用水不便、村路常满是泥泞,再加上几乎从未经历过的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这些初入村时的“拦路虎”没有吓退邢志宇,反而教她学会了苦中作乐。
“最冷的时候,我们把自己包裹得像熊一样,在屋子里跳跳健身操、跳跳广场舞,就这样自学了好几个舞蹈。”邢志宇笑着说。
生活上最为不便的就是用水。
生活上的苦不算苦,难的是如何与语言难通的村民搭上沟通桥。
“呦,这是哪里来的小女女。”刚驻村时,村民称呼邢志宇最多的是“小女女”,在当地的方言中指代“小女孩”。
“太年轻了,比我家儿子还小,而且还是小姑娘,怎么跑到我们这么远的地儿,她能干啥?”52岁的村民王荣香第一眼看到邢志宇,心中有所疑惑。
“我当时心想,我好歹也是一名扶贫干部,怎么有种乳臭未干小孩的感觉。”邢志宇不想因为年龄而被“轻视”。
邢志宇和队友们雪后走访贫困户。
为尽快融入村里的环境,邢志宇开始学当地方言,入户走访拉家常,在村民面前不断“刷脸”。
贫困户冀明是邢志宇重点关注的对象。冀明年过半百,十年前因车祸高位截瘫,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当看到年过八旬的老父亲为儿子自制康复辅助器材,让儿子‘站起来’时,我非常感动,不由自主就想为朴实的村民做些事情。”走访中,邢志宇了解到冀明年轻时是村里少有的文艺活动积极分子,就专门送去崭新的笔记本和笔以及一些书报。
邢志宇走访年过九旬的胡世宽老人。
此外,邢志宇还在网上为一位患有喉癌的贫困户众筹治疗费用;帮助患有患乳腺癌贫困户争取救助金,并进行心理疏导;为贫困家庭的孩子争取参加公益暑期夏令营的机会;为村小学争取‘春蕾计划’项目,13名贫困女童受到资助;申请“小候鸟图书角”项目,为孩子们配备更多的课外书籍……
邢志宇做的工作,村民都看在眼里。慢慢地,村民们认识到这个姑娘虽然年轻,可也是一名很负责的驻村干部,遇到事情还会主动找这位“小女女”。
“当地干部和村民最终没有把我当成孩子,最主要的是他们认可了我的工作。年轻人如果做工作能展现出成熟、责任、担当,大家看到的就不会是父母眼中的‘小孩’。”邢志宇总结。
邢志宇已完全融入李家庄村,村民紧紧攥着邢志宇的手,笑得开怀。长城新媒体记者赵娇莹 摄
变化:脱贫工作胜利收官
邢志宇的工作很忙。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寻找各类资源与项目、整理贫困户一户一档资料、定期入户走访宣传健康、教育、医疗等惠民政策……每天安排都满满当当的。尽管如此,她一直在寻求村里的改变,思考如何把所学的社工专业知识用在实践中,“我学的是社工专业,到村里同群众打交道,一定要将所学用在工作中。”
想法很好,实施起来却是不容易。
李家庄村地处偏远,地势高、耕地少、山地多,气候条件较差,村民靠天吃饭,近些年有“空心化”趋向。2018年初,全村户籍人口1782人,常住人口仅为65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17人,多数因病因残致贫,贫困人口平均年龄达66岁,脱贫条件较差。
李家庄村位于阴山余脉,由村向南直行十公里为桑干河。
“之前读研时候在江浙农村的调研内容都不对路,我需要从村子实际出发来做好各项工作。”邢志宇回忆初到村里看到的景象,“通往村委会的土路两侧是长期空置的院落,院墙半倒,院内杂草丛生,很是破败。村小学前,一些上了岁数的人揣着手,或站或坐或靠,大家都在晒太阳。”
邢志宇认为,改变基础条件是首要任务。在驻村工作组的协调下,村里土路得到了硬化,摆脱了下雨下雪“一脚泥”的历史;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村民可以去活动筋骨;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修建了垃圾集中池,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如今的李家庄旧貌换新颜,街巷干净整洁、村路宽阔平整。今年在队长宋靖的张罗下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树立“五美”标准,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动和谐乡风构建……
“我们讨论最多的是,在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后,如何激发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的提升,实现脱贫而不能返贫。”邢志宇说起工作,话明显多了起来。
邢志宇在向村里的妇女姐妹们讲解工艺品加工。
引进脱贫产业和致富项目是发展关键。
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村里先后申请了300KW村级光伏电站、肉牛养殖两个扶贫产业项目,可实现年分红约13万元。
此外,工作组还扶持两个专业合作社,一个为玉米种植,探索多元化种植结构,推动农产品增加附加值;一个为妇女手工加工合作社,充分发挥妇女姐妹在脱贫攻坚中的“半边天”作用;对接有机产业公司,力争项目在李家庄村落地。
邢志宇考察大棚蘑菇种植。
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齐抓,李家庄村整体面貌有了明显改变。2018年底,全村贫困户由之前90户147人降至3户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3%,建档立卡人员100%享受产业入股分红,健康、就业、医疗、金融等扶贫政策惠及到每一户贫困家庭。
“去年年底,我们顺利通过了镇、区、市、省、国五级考核。”邢志宇说起工作成果,眉目带笑。
坚守:年轻的“老队员”
2019年初,驻村干部要进行轮换,为了保证驻村帮扶工作的连续性,需要有一名队员留守。
邢志宇盘算了一下当时的情况:第一书记代华与爱人分居多年,队友李桂英有嗷嗷待哺的幼儿,“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留下来理所当然。”
从重点高校毕业的“95后”,在驻村的近两年中,很多人问邢志宇,在农村能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有没有感觉到“屈才”?
邢志宇在南京大学同一届的毕业生中,有几位作为选调生先在基层工作,但是直接到贫困村,一待两年的极为罕见;大部分同学不能理解在基层特别是贫困村工作的人,他们选择留在城市。“求学近20年,就是了走出大山、走出农村,要在资源更聚集的城市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邢志宇的队友都是“豪华版”的,2018年的队员李桂英毕业于清华大学,2019年的任喆毕业于北京大学,而在村里挂职村书记助理的侯雅婧是一名“90后”,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这些也能让邢志宇坦然地面对外界的不解。
邢志宇越发感觉到,做好村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就是一个“解剖麻雀”的过程,只有在基层才能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如何落地落实,如何在千家万户发挥作用。
邢志宇到贫困户家中走访。
“虽然是名校毕业,进入社会后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去学习。从田野调查中获取社会经验反而更为可贵,没有屈才的感觉。既然做精准脱贫驻村工作,那就要做好。”邢志宇说。
这两年,邢志宇和其他两名队员一起租住在一户农院里,她十几平米的小屋里,简单摆设着一床一桌一椅一柜,印有小鹿贴纸的暖气片旁贴着办公电话薄,窗户上还贴着“勿忘打卡”的提醒。这个“95后”休息的地方,也没能和工作完全分开。
繁忙的工作之余,邢志宇会和小伙伴一起踢毽、跳绳,有时也在村里健身器材处锻炼,跳个舞、滑个滑梯,也只有在这个时候,这位驻村干部才显示出与年龄相符的活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