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普故事(年初一的传统习俗)

小雨:“爷爷,年初一有些什么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含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人文科普故事?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文科普故事(年初一的传统习俗)

人文科普故事

小雨:“爷爷,年初一有些什么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含义?”

爷爷:“大年初一,古称‘元旦’‘元辰’、‘元日’、‘元正’、‘岁旦’、‘岁首’、‘岁朝’、‘新正’、‘元’、‘正朝’等,是指一年开始的意思。又称‘元朔’,‘元’指的是开头、起始的意思,‘朔’,‘月一日始苏也(出自:《说文》),月初之名也(出自:《释名》)’,,指新月、月始;‘朔’,‘也指新的一天等意思,《庄子》中有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这里的‘朔’,就是指清晨、早晨的意思,而‘元朔’一词中的‘朔’,指初生、开始之意,年初一又叫‘三元’、‘三朔’,就是指一年、一月和一日的开始同为这天的意思,我将其总结为,‘岁之始,月之头,日之初为同日者,三元同始者,乃三朔也,此为年初一者也’!”

小雨:“爷爷,我从小受您咬文嚼字的影响和教诲,能听懂,但是,我问的是传统的节日活动!”

爷爷:“年初一的习俗,你应该知道,你来说说吧?”

小雨:“我早就总结过了,我总结成,‘辞旧迎新燃竹炮,清晨开门迎财宝;张灯结彩满堂红,亲朋问候互拜年。嫁女不可回娘家,绝不提名催懒床,忌泼忌扫早餐素,最关键的是压岁钱!”

爷爷:“你总结得很好,基本概括了年初一的习俗!”

小雨:“爷爷,可是我不知道这些习俗的寓意!”

爷爷:“那好吧,爷爷就按你总结的,给你说说吧!”“‘辞旧迎新燃竹炮’,就是辞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所以说‘过年’,关键得看‘过’字,同时含有告别旧年中的所有不顺,祈福新年吉祥如意安泰的含义,其中,放鞭炮,不光是起到增加喜庆的作用,这里边有一个传说,相传在上古时期,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也叫‘年兽’,每到年末的午夜,就会闯村入寨,用头顶坚硬的犄角大肆屠杀残害人们,吃掉人们的头颅,而且为了防止有人诈死,年兽会反复回来清查幸存者,就连婴儿和孩童都难以幸免于难,为了保证‘战果’彻底,年兽甚至可以让整个村子产生晃动,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年兽有制造地震的魔力,直到年兽满意‘战果’,才会离开,正因为如此,‘过年’一词,有种含义,就是逃过年兽侵害之意,因此‘过年’,也称为‘年关’,但是年兽有三大弱点,怕火光、怕巨响、怕红色。所以,人们就想出了对付年兽的方法,通过鞭炮的响声,爆竹(烟花、礼花)的火光和响声,成功驱赶年兽。”

小雨:“没想到过年放鞭炮和烟火,还有一个传说故事,爷爷,接下来呢?”

爷爷:“‘清晨开门迎财宝’,家里有孩童的,一般首选由孩童开门,若没有孩童的,成人也行,口里还要念叨:‘大吉大利,童子开门或开门大吉,财宝滚进来’,这是一种祈福,祈求新的一年美好吉利、财源广进之意,为什么要儿童开门呢?其实,这个时候,孩童所扮演的就是招财进宝的童男童女,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招财童子,用孩童还有一种含义,因为孩童是纯洁的、干净的,用孩童来祈福,寓示祈福的纯洁。当然,这里我只是根据我们滇西一带和我去过的、知道的地方的习俗来解释,当然,年初一清晨开门的习俗,全国各地都兴,至于各地之间,肯定是有所区别的,开门的同时,还得放‘开门炮’,祈福新年吉祥,开门吉祥,事事如意,五谷丰登等等”“‘张灯结彩满堂红’,张灯结彩最大的实际作用,就是营造喜庆的气氛,满堂红,祈福红红火火,而且‘红’还有一种含义,是什么呢?你说说看?”

小雨:“我知道,爷爷说过,因为年兽怕红!”

爷爷:“对了,所以,贴春联,贴门福这些,除了特殊情况之外,通常都是红的!”“‘忌泼忌扫早餐素’,年初一不能扫地、倒垃圾、泼水,怕把‘扫帚星’引进来,因为,相传,年初一这天是扫帚星的生日,如果这天扫地,就会把一年的好运和财气带走,或者说怕把一年的财运泼出去,扫出去,在我们滇西北的一些地区,还不能理发,洗衣服、晒衣服,一些地区民间有 ‘年初一理发,会把一年的财气或发财的机遇从头理掉了’的说法,有的地方还有‘大年初一晒衣服老鸹啄’的说法,而吃素的习俗原因是,因为年初一这天是‘万神盛会’,为了给所有的神仙拜年,尊重所有的神,所以必须吃素,因为,有不少神仙是不沾荤腥的!”“‘亲朋问候互拜年,嫁女不可回娘家’,这两句,应该同时理解,每逢年初一,亲朋好友,互相拜年,我认为,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忙碌了一年,在过去的一年中,各忙各的,人们就这个机会互相问候和祝福,但是,拜年在古时候,主要是指晚辈给长辈拜贺,一般得从自己家里开始,逐渐向人脉外沿展开,得是晚辈起床之后,先拜长辈,长辈受拜之后,在给晚辈分发压岁钱,寓示少敬长贤之意。而亲朋好友出门若相逢,需互相好言好语,相互恭贺、祈福,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也可以互相登门拜会,相邀饮乐,而出嫁的女儿,在年初一这一天为什么不能回娘家呢?因为,这一天,按古时候的社会关系体系而言,嫁出去的女儿是别人家的儿媳妇,所以,婆家也就是已出嫁女自己的家了,所以这一天,会有很多人登门拜年,所以作为儿媳妇需要奉茶服侍,所以不能回娘家,当然,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文明进步,这个习俗,早就已经无文而约定俗成的废除了,你听东北二人转《小拜年》的词,不就是大年初一这天,出嫁的女儿给爹娘拜年,女婿给老丈人和丈母娘拜年吗?还有那首《双回门》,有不少版本,不就是女婿在年初一陪媳妇回娘家拜年吗?”“‘ 绝不提名催懒床’,是说大年初一不能叫着别人的名字催人起床,这是大忌,因为这样寓示着一年到头,别人都要在其他人的催促下做事情了,拜年也要等人家起床之后才拜,因为如果对方还没起床就拜年,寓示着对方一整年都要在病床中了,不过,随着时代境迁,很少人忌讳了,当然,作为民族风俗也好,地域风俗也好,传统习俗也好,如果忌讳,最好年初一起床之前关手机,因为现代通讯手段的拜年,是远程的,别人也不知道人是否起床,还不能怪人家破坏风俗习惯,因为人家不知道你是否起床,不知者不怪嘛,所以,如果忌讳,最好就是关机,等起床之后再开机!”“‘最关键是压岁钱’,这句,已经说了,不过,爷爷得帮你调整调整,就调整成‘少拜老贤压岁钱’吧!”

小雨:“爷爷,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大年初一赶年街’!”

爷爷:“对,在我们云南,传统的过年习俗中,赶年街分为两种,一种是除夕的头几天到年三十期间,我们方言口语中把置办年货称为赶年街,另一种是大年初一有‘出街’的习俗,也叫做赶年街!”

小雨:“爷爷,你讲的这些,虽然妙,但是,有迷信色彩,也就是有违背科学的地方,比如,什么年初一扫地,会把财运扫出去,放鞭炮是为了吓跑年兽等等,都没有科学依据啊!”

爷爷:“哈哈,这你就不懂了,如果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而言,确实是不可取的,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但是,这些传说是宝贵的不可或缺文化遗产,而‘春节民俗’,更是重要的人文科学的组成部分。对于民俗,我们不能完全用‘迷信’两字带过去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同时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不同角度去看待和理解,既要明白传说故事和民俗中的一些说法,于自然科学方面,有所不可取之处,又要懂得传说故事和民俗,是重要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资料遗产,是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民俗’早在2005年5月20日,就已经被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当然,爷爷刚才讲的这些民俗,主要根据的是我们滇西和滇西北一带的传统习俗来说,因为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对于年初一的习俗,肯定是有所差别的,有与我们相同的,也有与我们有所不同的!”

小雨:“爷爷,那年初二有什么习俗呢?”

爷爷:“年初二是出嫁女儿带女婿回娘家的日子……”“叮当……叮当……,哦,一定是小辈们来给爷爷拜年了,爷爷一会再给你讲!”

小雨:“我想,肯定又有压岁钱到了!”

爷爷:“哈哈,看你高兴的,把你给乐的!”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