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重金属类金属元素与真菌的作用机制研究获进展)

微生物与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生物吸附、生物沉淀、微生物对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以及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与金属离子的配位络合等。EPS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组分,包括多糖、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等,已有研究表明,细菌、藻类的EPS与重金属(Hg)和类金属(As)具有强络合作用,可有效降低(类)重金属离子的环境危害性。真菌是广泛存在于水体、土壤等环境中的一类微生物,真菌对(类)重金属是否具有强耐受性?金属对真菌EPS产量和生物化学组成有何影响?二者是否会产生络合配位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实验室副研究员宋文娟和英国邓迪大学地质微生物实验室教授Machael Geoffrey Gadd合作,研究重金属元素汞(Hg)和铅(Pb)、类金属元素砷(As)和硒(Se)对出芽短梗霉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的生长状态、EPS产量及组成的影响,以及EPS和(类)金属离子的配位络合作用。

研究发现,汞和硒不仅显著抑制菌株的生长,且影响其EPS组成成分;铅对EPS产量和组成无明显影响;(类)金属元素砷和硒促进EPS中色氨酸类和芳香类蛋白物质的产生。荧光猝灭滴定研究表明,EPS和汞、铅及砷元素可发生配位络合作用,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硒对EPS荧光无明显猝灭作用,即二者无配位络合作用。上述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真菌对金属(类金属)的耐受性、真菌EPS对(类)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以Influence of metals and metalloids on the composition and fluorescence quenching of the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produced by the polymorphic fungus Aureobasidium pullulans为题,发表在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上。

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重金属类金属元素与真菌的作用机制研究获进展)(1)

(类)金属元素胁迫下芽短梗霉菌生物量及EPS产量的变化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