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满山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满山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1)

在民间,有一句老话,叫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这句话本来也没有啥问题,但是,从几年前开始,就不断有人出来科普,认为这话是错的,原话应该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因为女人不可能嫁给鸡或者狗,最多就是嫁给乞丐或者老头(叟是老头的意思)。

这个观点出现后,就受到追捧,连《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国文化全知道》等书中也是这么认为。

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话并没有错,根本不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的讹传,甚至可以说是,后者是前者的讹传。

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得追本溯源,说一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演变。

最早把女子嫁人和鸡狗联系起来的人,应该是唐朝的杜甫。他在《新婚别》一诗中,写到了女子嫁人和鸡狗的关系。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这话意思是:父母生下我以后,抚养我,教育我,让我白天晚上都在屋里,不能出门,抛头露面。嫁到了你家以后,就是你的人了,就算你是鸡或者狗,我也得跟随你永远在一起。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满山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2)

杜甫的《新婚别》,写的是新婚夫妻分别之情。当时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征讨安禄山、史思明。但是,前期唐朝将士损失惨重,所以要不断征兵,一位男子昨晚才成婚,今早就被拉去参军了。

杜甫看到这种情况后,无比难过,却又帮不了什么。于是,他揣摩新娘子的心思,以新娘子的视角,写了这首诗。

这里面,已经能看出来,女子嫁人和鸡狗有了联系。不过,这话毕竟只是一句诗,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还不太一样。

可能是杜甫名气大,所以到了北宋时期,这话就传播很广了,而且句子也有了变化。

北宋庄季裕在《鸡肋编》中,提到这样一句话:杜少陵《新婚别》云:“鸡狗亦得将”。世谓谚云“嫁得鸡逐鸡飞,嫁得狗逐狗走”之语也。

同时期,陆佃在《埤雅》引谚曰 “嫁鸡与之飞,嫁犬与之走”。

由此可见,北宋时期,杜甫的话变成了“嫁鸡与之飞,嫁犬与之走”“嫁得鸡逐鸡飞,嫁得狗逐狗走”,这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形式上也很像了。

而且,从他们说的“谚云”“谚曰”也可以知道,当时这话已经成了谚语,在民间已经传播开了,知名度很大。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满山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3)

到了南宋时期,这话又一次发生了变化。

赵汝链《古别离》诗:嫁狗逐狗,嫁鸡逐鸡,耿耿不寐辗转思。

陈造《题六么后》诗:兰摧蕙枯昆玉碎,不如人家嫁狗随狗鸡随鸡。

陈造的诗中,虽然说的是“嫁狗随狗鸡随鸡”,但显然是“嫁狗随狗,嫁鸡随鸡”的缩写,省略了一个“嫁”字,应该是为了诗句而故意如此。所以,他的诗中,其实和赵汝链的“嫁狗逐狗,嫁鸡逐鸡”一样。

这里,可以明显发现,杜甫的诗经过北宋发展和演变,已经变成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能顺序不一样,也可能没有“随”而是用“逐”,但是本质一样,因为“逐”,就是“追逐、追随”的意思。

所以,我们据此可以说,至少在南宋时期,甚至可以说是北宋时期,民间就已经有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俗语,这话的出现,距今至少有一千年了。如果追溯其源头,那么得从杜甫时代算起,这个时间差不多有一千三百年。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满山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4)

到明清时,许多小说中也都开始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比如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中,便有说过。

妈妈道:“常言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车骨头半车肉,都属了刘家,怎么叫我 做‘李妈妈’?”

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中,也有说过。

俗话说得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嫁了我们抚台做姨太太,我们都得称你姨太太。

由此可见,在明代时期,“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一俗语已经成熟,并且传播非常广,连小说作者都喜欢引用。

而在这期间,或者说之前,从来没有“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的说法,连相似的俗语、诗句都没有。

所以,那些认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讹传的说法,并不正确,完全把关系弄错了,把顺序弄颠倒了。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满山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5)

事实上,直到清朝后期,才出现“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的俗语。清代后期,有一人叫储人逊,他在《双灯记》中,提到了“嫁乞随乞,嫁叟随叟”。

(小姐)心中暗说道:“爹爹作事太差!做此伤天害理之事!头上有青天,离地三尺有神灵监察。你因女儿恐日后迎娶过门受苦,定计谋害我那未过门的夫君,代奴另寻豪富之家。岂知你这女儿知三从晓四德,心如铁石。常言:‘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烈女焉能嫁二夫?”想到其间,啼哭不止。

这应该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的最早出处了。

对比可知,两句俗语究竟谁先谁后了。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源于杜甫的“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在北宋就成了谚语,南宋时期说法已经和今天基本一致,而到明代时,正式定型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而“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直到清末才出现。

那么,我们能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的讹传、误传吗?当然不能。

事实上,这两句俗语,虽然只有“鸡狗”“乞叟”二字差距,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样。我个人认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更具有深刻性。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满山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6)

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保护了好与坏两种人。鸡会飞到天上,狗一直在地上跑,所以鸡和狗代表的是两种人,一种是厉害的人,好人,一种是不厉害的人,不好的人。

这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女子,不管是嫁给了好人还是坏人,也不管是嫁给了厉害的人还是一般人,都要跟他好好过日子。嫁给好人就能享福,嫁给一般人可能就要吃苦。古代女子讲究从一而终,鲜少会改嫁,就是这样。

说白了,不管嫁给什么人,你都得跟着他过。

而“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就不一样了,这话只是代表嫁给不好的人。不管是乞丐,还是老头子,只要你嫁了,就得一辈子跟着人家。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范围更广,意义更深刻一些。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满山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7)

当然,或许还有人会问:人又不可能嫁给鸡或者狗,怎么古人要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呢?明明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更合理啊!

其实,这不过是用比喻的手法,来表现女子嫁人而已。

鸡,代表能飞的人,是优秀的人,也是好丈夫的比喻;狗,代表只能在地上走的人,是指庸夫凡人,也是指平庸丈夫。

因为是在民间传播,所以老百姓会拿身边的东西来表达意思。就好像大家也会说“犬子”,用来代指自己的儿子,用“手足”“手心手背”来代指兄弟亲人,用“猪脑子”来形容人笨,用“蒙古牛”来表示一个人愚鲁,听不懂话等等。

说白了,就是身边的东西,大家都知道,用来表达的意思大家也都懂。弄得太文艺、太文雅,老百姓可不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