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李力持(专访香港导演李力持)

“文化”是香港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之一,作为华语电影的重镇,香港电影的流金岁月至今仍然占据一代人的记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25年来,越来越多香港电影人融入内地,在两地电影融合之路中寻觅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著名喜剧导演、编剧、演员李力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作为周星驰的御用导演,李力持与周星驰等人合力开创香港“无厘头”喜剧先河,创造了《喜剧之王》《食神》《少林足球》《唐伯虎点秋香》《国产凌凌漆》等多部脍炙人口的经典电影。

6月16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珠海横琴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广告影音创作中心专访了李力持,话题围绕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两地电影融合的路径。

访谈过程中,李力持风趣幽默极具感染力,“喜剧”基因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李力持自称,“见证了国家40(多)年改革开放”,看着她慢慢富起来,所以“爱国爱港是理所当然的”。他建议,香港或澳门的年轻人应该回祖国内地,“用自己的双眼去看看、去生活、去体会,可以看到祖国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香港影视人才优势,推动粤港澳影视合作,加强电影投资合作和人才交流。2018年,李力持在广州创办“李力持微电影教育片场”,去年3月正式迁移珠海横琴,以独创的“MD5319”理论培育高素质新生代影视人才,帮助更多大湾区青年电影爱好者实现电影梦。

李力持自称“大湾区代言人”。他用一首“打油诗”概括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大力登陆大湾区,配合国策乐怡居,路路畅通好风水,志同道合齐埋堆。”

在李力持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在语言、文化等方面接近,具备电影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优势。香港影视行业可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推进建设的绝佳机遇,在两地电影融合过程中再次出发。

电影中的李力持(专访香港导演李力持)(1)

导演李力持。资料图

香港电影人“北上”

南方财经:你曾在广州创办“李力持微电影教育片场”,是基于什么契机选择来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后来又为何到了横琴?

李力持:我看到互联网的趋势,网络越来越发达,随着微电影以及自媒体兴起,很多人都想拍东西。与横店影视城或者南海影视城完全不同,我提出一个不同的概念,参考日本的cosplay tower,每一层楼大概200-300平方米左右,在一个小环境就可以摆很多景,很受年轻人欢迎。这个概念在日本比较流行,但是内地只有影视城,于是我大胆地在广州做微电影教育片场。

2019年,我发现横琴有“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政策),于是决定到横琴发展。港珠澳大桥的通车也是优势之一,正常通关的话,40分钟可以回到香港,现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也是热门地方。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的影视基地的第一层,我们的合作方是珠海大横琴国际广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设施是共用的,不仅可以服务园区的人,还服务珠海的人。而且可以实现剪接、调色、录音、放映一条龙(服务),在大湾区也很罕有。以往电影后期,很少能够集中在同一个地方。

南方财经:成立片场的用途?你对它有何愿景?

李力持:其实,香港、澳门、广州、深圳,都缺少一个这样的地方。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这个影视基地可以服务大湾区,它的用途很广泛,所以才用很大的投资去建设,装修、建设期超过一年半。一方面这基地是服务影视行业,无论是拍摄前期、后期,我们都可以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影视培训也是我的理想。因为我是经过亚洲电视和无线电视的栽培,由副导演开始,到统筹、导演、高级导演到监制,希望在大湾区内地能够将影视行业方面的知识传承下去。

很幸运我和星爷、达叔拍的喜剧受到大家欢迎,开创了“无厘头”的喜剧新空间。我希望香港电影的喜剧文化能够一路传承。

南方财经:我们留意到,越来越多香港导演选择到内地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

李力持:香港影视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尽头,以前有嘉禾、新艺城、永盛、英皇,现在大公司已经慢慢撤退。以前香港一年起码超过300部电影,电影金像奖评选时,电影名册和一本书一样;现在,寄给我名册只有两张纸。可以看到,影视业中心已经转移到内地。内地的电影票房呈几何级数上升,所以(越来越多人)来大湾区内地城市寻找机会。虽然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影视行业受到很大打击,但我看到无论是幕前还是幕后的人,都借助短视频平台有所曝光。

两地电影产业加快融合

南方财经:近期,你也以导演和演员的双重身份加盟《外来媳妇本地郎》,是基于什么契机参与其中?香港的拍片方式、政策环境,与内地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挑战?

李力持:《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制作和香港的摄影棚制作一样。每一场戏都经过演员实景里彩排,三机同步现场收音拍摄,这是无线电视、亚洲电视的电视剧采用的方法。所以,我非常希望这种拍摄方式能够延续。

内地非常支持拍摄小人物励志、正能量、接地气的本土方言剧集。我还和其中一个最受欢迎的角色阿娇有对手戏,是我自编自导自演的。希望能够在广州乃至整个大湾区继续去推动这种正能量励志喜剧。

以前我在北京、上海工作时,的确感到有一些文化差异,但在大湾区,最大的优势是广东话“行得通”。香港在台前幕后方面都有优势,最近和芒果台合作《声生不息》产生很大的效应,一批广东歌重新再热起来。

南方财经:未来会有更多类似的节目出现。应该如何推动更多香港元素到大湾区内地城市甚至内地其他地方发展?可在哪些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李力持:现在香港的创作能力、资金筹集都没问题。但是,电影的发行方面权力越来越大,甚至可能左右创作。另外,收视过于精准,知道哪些人喜欢看哪种片,于是“一窝蜂”去拍某种类型的片。就像在超级市场,薯片当然好卖,但不可以因为薯片好卖,就抗拒其他零食。作为一个公开平台,应该照顾不同的受众。现在种类太过贫乏,要有水准有进步空间。作为一个资深导演,我们希望能够带新人拍一些微电影,将我们的经验用心传承给年轻人。

南方财经:你如何看待香港电影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进行融合发展,应该如何发挥各自所长?

李力持:香港电影的优势是娱乐性方面强一些,内地的普通话市场根深蒂固,而广东话和普通话之间有一些差异,两地融合需要尝试。

在题材方面,例如红色爱国题材等,香港导演缺乏一些经验。但是,徐克和林超贤导演将红色题材把控得很好,成为主流导演,因此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我觉得,红色题材和娱乐性两方面是可以结合的。

南方财经:你刚提到,香港不缺乏创作和资金,内地可以给香港电影哪些支持?香港电影工业体系又应该如何更好地对接到广东乃至内地?

李力持:对于香港电影,如果能够在大湾区给予优惠政策,这是比较直接的。现在香港拍完片来内地放映,还有一些配额和门槛,如果香港拍的广东话电影通过审批后能够更容易进来(内地市场),对香港导演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香港先进的电影制作带到内地主要靠台前幕后人员,在工作过程会对剧组产生影响。以前我们接受亚洲电视、无线电视的训练。电影人的训练就在电影厂,例如邵氏片场、嘉禾片场。内地则是在珠影厂、长春电影厂、北京电影厂等训练。但是,现在电影厂的产量越来越少,培训人才的责任慢慢下放到私人公司,这是无可奈何的。国家级的大片厂、大的电视台训练比较规范标准,但是私人的影视公司仍然比较参差。

南方财经:从全国来看,大湾区发展影视产业面临着北京、上海等地的强势竞争,大湾区应该如何振兴影视产业?如何做到你所说的“齐埋堆”?

李力持:大湾区的优势在于,香港和澳门都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比如,《少林足球》是中国功夫加西方的足球,中西文化汇聚的碰撞所产生的效益是无穷大的。

香港电影辉煌和影响力大的原因之一是,它不只是拍给香港人看,不只是给内地人看,而是要出口东南亚、欧洲、美洲。我也不只是服务大湾区、服务内地,而是希望作品能够出口。怎样将产品,尤其是文化项目推向全世界,让其他人认可和知道,这需要不遗余力去做。

港澳年轻人应到内地“去看看、去生活、去体会”

南方财经: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你那时正在做什么?给你带来了哪些变化?

李力持:当时我在电视上看回归典礼。我也是被大的时代洪流推着走,在这个过程中,你要找到自己的兴趣,不要随波逐流。

我喜欢创作,喜欢写打油诗,有时候外面风大雨大,我写打油诗就忘记外面的大风雨。物质享受要适可而止,始终是过眼云烟。和他人比较,永远是令人失望。当你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生活,可以自成一角,这是很幸福的。

南方财经:你自称“爱国爱港的导演”,爱国基因源自于哪里?你希望对香港青年说些什么?

李力持:我在香港长大,但家乡是内地,经常回内地探亲,所以我见证了国家40(多)年改革开放,看着它慢慢富起来,所以爱国爱港是理所当然的。香港或者澳门的年轻人应该回来内地用自己的双眼去看看、去生活、去体会,可以看到祖国的发展。

南方财经:在两地生活,你有哪些新的观察?

李力持:由香港回到内地,第一件事是不用带钱包,一个手机就可以四处通行。我也响应国家号召,支持新能源车。我开着新能源车,在大湾区里,利用公路的便利可以到处游玩。虽然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工作减少了,但我反而见识多了。

我是“乡村振兴”的支持者,对于现代化类型的商场兴趣不大,反而喜欢去旧村古镇寻幽探秘。中国人本质上还是讲究饮水思源、慎终追远,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