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走向衰败的原因(宋朝频繁发生民变)

宋朝走向衰败的原因(宋朝频繁发生民变)(1)

宋朝,是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王朝,也正因如此,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农民起义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且宋朝发生农民起义的次数也位居各朝各代的第一位。

宋朝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次或大或小的农民起义,但是宋朝灭亡的并不是因为农民起义,纵然农民起义的次数非常之多,但都没有达到能够使得宋朝倾覆的规模。频繁发生的民变,规模却都没有十分重大严重的,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城市繁荣,使得大部分无地之民有事可做、有钱可拿

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盛状在历史上是有目可睹的,农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发展,城市经济也开始兴起。

宋朝走向衰败的原因(宋朝频繁发生民变)(2)

我认为这样的城市经济吸收了大量因为土地兼并因而没有土地的百姓,给予这些无地百姓一些能够工作的岗位,使得大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是有工作可以做的,是有工资可以拿的。

这样就造成了能够参加起义的农民数量非常少,所以即使有农民起义,参与起义的农民数量也是非常少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宋朝的农民起义规模都比较小的原因。

(一)土地兼并愈演愈烈,有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少

土地兼并是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需要治理的顽疾,到了宋朝,由于政府的放手不管,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部分的土地都被大地主和大官僚们用一些正当乃至不正当的卑鄙手段给强取豪夺了,这就造成了农民没有土地可以耕作,没有维持生活的来源。

宋朝走向衰败的原因(宋朝频繁发生民变)(3)

这样一来,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就在农民需要日常生活支持的过程中加剧了,农民没有经济来源,妻儿的生活没有办法保障,所以就只能发动起义,想要获得一些权利和收入。

土地兼并的严重造成了大量的农民流离失所,土地兼并虽不像战争一样可以直接伤人性命,但其影响却是比战争更持久的,且没有办法消除,即使有些农民可以凭借体力在城市生活中找到生活来源,但随着年纪的增加,体力已经不占优势,所以起义在农民不满的情绪中,随时都会发生。

因此,宋代农民起义的次数非常之多。在北宋160多年的统治下,就发生了高达203次的农民起义,算下来一年就要一次起义,发生之频繁就好像成为了家常便饭。

宋朝走向衰败的原因(宋朝频繁发生民变)(4)

(二)城市兴起,经济繁荣,提供岗位繁多

由于大量的无地农民进入城市,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城市经济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十分迅速且繁荣,也给这些无地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给他们薪水,维持日常的生活开支。

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市""坊"的限制,给商户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不需要再费劲心力的挑选合适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开店的条件被放宽了,大量的店铺开起来了,就需要雇佣更多的人来维持店铺的日常活动,即使没有文化的农民也可以在这样的城市经济发展中找到工作。

另外,宋代的商业活动不受时间的限制,这也造福了有些在晚上或者赶早的商铺,给这些商铺留有了生存之地,农民也能在这些商铺中找到工作或开自己的店铺。

宋朝走向衰败的原因(宋朝频繁发生民变)(5)

时间界限的打破,给各种人来到商业区的游览欲望大大增加,不再像以前那样要赶在闭市之前逛完买完东西,对于时间的急迫感也减少了交易量。

而宋代对于时间的宽松,使得各种交易层出不穷,不受时间的限制是商人们开店赚钱的最大动力,无时无刻可以进行的交易给了人们一剂安神药,雇佣的工人越来越多,大大稀释了无地农民,给了他们安稳生活的条件,有了钱财,想要起义的农民也就越来越少了。

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使得大量的农民失去赖以为生的土地,农民对于政府的矛盾、对于地主的矛盾更加激化,起义是必然的,但是我认为,宋朝城市经济的发展给大量涌入城市的无地之民提供了日常的生活来源,农民也不是一定要起义才行,有了能够维持生活的收入,谁还会想要起义流血呢?

经济的繁荣发展,给了无地之民工作、收入,大部分的农民都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找到了工作,所以即使发生了农民起义,参与人数也是非常少的,因此即使宋代的农民起义数量之多,人数也远远达不到可以颠覆王朝的规模。

宋朝走向衰败的原因(宋朝频繁发生民变)(6)

二、两税法实行,地主不再是"甩手掌柜"

宋朝的统治者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但也在其他方面的措施上一定压制了土地兼并而产生的坏处,例如两税法的实行。

我认为,两税法的实行,是因为统治者意识到了土地兼并使得大部分农民都没有了土地,征税也是极其困难的,所以就瞄准了地主阶级征税,使得地主阶级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可以当甩手掌柜,不是有地就可以暴富的,因此,在宋朝农民起义非常繁多的状况下,依然有非常多的人在地主的雇佣下进行工作。

(一)两税法是什么?

两税法是宋朝在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出台的一项税收策略,名义上是征收金钱为主,一年在春、秋两季进行征税,但实际上是以户税和地税进行收取。

宋朝走向衰败的原因(宋朝频繁发生民变)(7)

因此,土地兼并造成了大量的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这样的税收政策也就造成了需要向拥有地多的人收取更多的税收,土地兼并形成的大地主自然就成了主要税收对象。

所以两税法的实行,导致了即使有大量的土地的地主也不一定就会一直富有下去,交不上赋税,土地就要充公,再分给下面的农民,如此一来,也从侧面抑制了土地兼并。

(二)地主成为真正的负责人

两税法的实行,使得征收赋税的对象更加明确,政府征收赋税也比较容易了,地主也不容易逃脱。

宋朝走向衰败的原因(宋朝频繁发生民变)(8)

这种情况下,地主就成了土地税收的直接负责人,交不上赋税就会被降罪,地主们也拼命的雇佣农民进行耕作缴纳赋税以完成官府的税收,这样地主就变成了土地税收的真正负责人,不能再当甩手掌柜,要紧紧盯着租借土地的农民好好完成耕作,来保住大地主的阶级地位。

税收制度以地税和户税为主,大头是地税,拥有大量的土地的大地主就不得不时刻盯着雇佣的农民完成预期的农业生产。

另外,还有一项制度也给了农民便利,就是永佃制,即地主将土地租借给这个农民就需要在有生之年都给同一个农民种这块地,所以假如农民借了土地又不耕种了,对于地主来说,损失是非常重大的,土地借出去了,但是却没收到预期的钱财,就白白浪费了一年的时间,也没有办法给政府的那些收税官员交代。

宋朝走向衰败的原因(宋朝频繁发生民变)(9)

即使种植这块的地农民逃跑了,这块地也也很大可能不能交给别人来种,这也就导致了地主需要雇佣真正想要种地的农民,还需要时时监督,不能坐享事成了。

土地兼并造成了大量的农民流离失所,但两税法的限制也使得部分农民还是可以在大地主的雇佣下进行耕作的,减少了一部分农民的失业,也减少了能够参与起义的农民的数量,再加上农村还是不如城市发达,交通缓慢,信息传播速度也比较慢。

所以我认为,在一场小起义结束的时候,另一个起义组织才开始,这样就造成了宋代虽然农民起义的次数非常繁多,但规模都非常小,不能够达到颠覆王朝的规模。

宋朝走向衰败的原因(宋朝频繁发生民变)(10)

三、宋朝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向往和平安稳的生活

历史上宋朝的经济十分繁荣,因此内部社会生活是比较稳定和平的,即使边疆战争的时常发生也不能阻止内部的和平,我认为,宋朝以经济发展的基础造就了一个充满和平安定的内部王朝,百姓们也非常向往这种平淡的生活,起义也是一些被生活逼到极端地步的极端人们才产生的。

土地兼并虽然十分厉害,但经济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新的工作岗位,城市的繁荣发展也给了进入到城市的农民新的生活发展方向,不再是仅仅只有种地耕作才可以维持生活,做一些别的仍然也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城市的繁荣安定也给了人们更加向往安定生活的想法,没有多少人有起义的想法,参与的人就自然更少了,即使有起义发生,也不会是大规模的。

我认为,宋朝经济繁荣下的社会安定和平给了人们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起义的想法非常少甚至于没有,所以起义都不会是大规模的。

宋朝走向衰败的原因(宋朝频繁发生民变)(11)

四、结语

在历史上,宋朝除了边境战争的时常发生,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下,内部社会还是比较安定和平的,人们也更加向往安稳的生活,没有多少人有起义的想法。土地兼并虽然导致了大部分农民无家可归,无地可种,但两税法的实行,也给了部分农民机会,可以从地主那里借到土地耕种,减少了一部分的失业农民。

另外,城市经济发展的十分迅速,也给了大量失业农民提供了新的工作岗位,有了钱财,有了生活来源,更不会有多少人愿意起义流血了。

虽然总有一些地方的农民与地主政府的矛盾时不时爆发,起义也会非常频繁,但大环境下的大部分人们都不会选择起义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宋代农民起义非常频繁,但都规模比较小的原因了。

参考文献:

《宋代市民生活》

《宋代城市生活长卷》

《细说中国历史丛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