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死生为何故(未知生焉知死)
从有生之年到一息尚存,我当尽力使有限向无穷延伸。
——人生·命运|生命
文丨北里 图丨来源网络
正文
01
人间世
你说什么是生,什么是死?每当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都显得太过于沉重,但有时候不得不面对生死的转变,或许很多人都没有想过自己面对死亡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毕竟死亡对于我们来说太过于遥远,我们还年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2017年接触到《人间世》这部片子的时候,自己数度被震撼,哽咽难止。不做作、不渲染、没有彩排、没有剧本,每一个故事都是现场蹲出来的,真实到让人无所适从。《人间世》的导演周全说:“我们不想做非黑即白的报道,不写非黑即白的人生,而是想展示黑白之间的灰度。”或许大家都看过这部纪纪录片或者了解过纪录片再或者听到过,希望大家都能再去看一看这部纪录片,去认真理解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人间世”,希望我们能直视这个不完美的世界。
02
每一个进来的病人都想好好的出去,
但医生不是神,
我们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故事一开篇就让观众直面重症医学,直面手术场景,用两位年轻的病人“不治”的案例——32岁的急性心衰病人朱建峰和24岁海鲜中毒病人邹磊,告诉观众,现实生活中的医生不是神,他们也是靠着自己的双手努力去挽回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当面临抢救失败时,他们也有痛苦和无奈。很多时候,医生即使拼尽全力也无法把病人从死神手里夺回来。导演周全说:“医院不希望我们再拍那种妙手回春的片子,一定要讲清楚现代医学的可为与不可为。”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也跟着摄制组在医院感受了一遍世间百态,人生冷暖。有很多个片段在脑海里一直无法忘怀,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喜悦,也有太多的遗憾。
有用双手一直暖着救命血袋的医生;
有连续工作48小时,因没有救回24岁小伙子,在镜头面前的车在前医生;
有自己身患疾病,即使面对失败,却依旧有勇气挑战特大手术的赵强医生;
有每天日夜颠倒,困了就和衣而睡的救护员;
有强忍着悲痛,做出遗体捐献决定的父母;有自己重病缠身却还在关心自己老伴的老太太;
有身患胰腺癌却坚持生下宝宝的坚强妈妈;有喜悦的经历过九死一生终于获救的病人家属,还有好多好多可敬的医护工作者。
当然,还有我们无法改变的现实和无奈。
03
我们都需要互相理解和宽容
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会互相理解和宽容,在当今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理解却悄然崩塌。前段时间频发的医闹和病人家属杀医事件,弄得医护工作者人心惶惶,一瞬间让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变成了高危职业。要亲人活,这种心情有多迫切,每个人都能体会,但是医学存在着太多无法逾越的变数了,毕竟医生是人不是神,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承认,这个时代,也有心术不正的医生,一颗老鼠屎打乱一锅粥,切不可以一棒子打死一帮人,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尽心尽力救死扶伤的好医生。但糟糕的情况出现时,很多人都无法跳出当下的身份去将心比心,我也希望在这种情况发生之前,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部纪录片,尽量去做到相互理解与包容。
04
在紧张的医患关系背后
也有着医疗资源的短缺。
以上海为例,在上海2400多万人中,城区范围内共有305辆救护车,在岗急救人员982人,平均一辆救护车为4万人口提供服务,平均一名急救员为1.25万人口服务。
在片中,有病人家属拨打急救电话,却在急救车到达时已将病人送往了医院;还有,有些病人家属要救护车送他们去指定的医院就诊;甚至,一些受到意外伤害的患者赖上救护车,导致压床现象,让其他需要急救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我们无法去指责他们,只希望他们能尊重医疗资源,节约医疗资源。
这些都是在医学之外,让患者与医生最为揪心的事情。
我衷心的祝愿那些经历过生死考验的病人,能乐观积极向上的活着。祝愿一直与病魔抗争的王学文能早日康复;祝愿切除子宫卵巢的陈莉莉能直面困难,健康快乐的活着;祝愿那些失去家人的朋友们能鼓起勇气,带着希望生活的越来越好。
什么是生死?生是死的延续,死了是为了更好的生。当每个人面对死亡时,每个人都会迷茫、慌张、绝望,但伴随着我们的是从心里从骨子里迸发出来的善良、坚强和活下去的勇气都会被激发出来,激励着我们直面死亡。
我们都是世俗里的普通人,面对苦难,不论怎样,我都希望我们能坚强的活下去。
最后,我想用坚强妈妈张丽君的一段话作为结尾:面对死亡,我曾经绝望过,我要如何面对死亡。如今,我反问自己:那怎样才算活着?
北里WeCity
我一直相信声音是有温度的,
文字亦是如此
早些休息,晚安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灰常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