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之死5大原因(浅谈韩信不能善终的原因)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民间歇后语
楚汉相争,刘邦上位,作为秦末时期最大的受益者,刘邦的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毕竟在当时项羽早已名满天下,他的失败是不可想象的,而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功,最主要的助力自然是韩信了。
韩信被后人称作兵仙,他带兵的实力出神入化,项羽即使有万夫不当之勇,但在大军包围之中无奈自刎与乌江,可以说汉朝的建立韩信有一半的功劳,可为何韩信最终依旧无法善终呢?
一、汉王朝的建立
(一)天时地利
王朝的更替,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上一个王朝本身,所谓亡秦者秦也,非六国也就是最好的例子,无论底层如何人才辈出,如果上一个王朝不出问题,他们根本不会有出头之日,所以汉朝能够建立,首先要感谢天时地利。
所谓天时,就是秦朝内部的动荡了,秦国以不可抵挡的姿态横扫六国,所以秦始皇在位期间,是龙得盘着,是虎得握着,没有人能够触犯他的威严,这就是为何秦始皇南巡期间,遭到的大多是“刺杀”。因为刺杀只会自己身死,大部队袭击的话,就是兵戎相见了。
但秦始皇的死亡,却打破了所有平衡,如果是扶苏上位,可能秦朝还能维持下去,可随着胡亥的上位,秦国正式开始了灭亡倒计时。
无论是刘邦还是项羽,他们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姓名,都要感谢秦朝气数将近,这就是天时。
除了秦朝的一系列保证加速了秦朝的灭亡,秦朝的部队派遣问题也是他们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项羽再厉害也只是一个人,怎么能够直接和秦军所对抗,即使加上他背后的势力也不是秦军的对手,当年就连楚国的大军都不能对抗秦国,更不要说他们这些“杂牌军”了。
不过项羽并没有面对秦国的正规部队,因为秦国的大军主要面对的是秦国的“奴隶军”,秦国的大军分别驻守在北方和南方,没有参与到国内的评判活动,所以项羽等人才能获胜,这就是地利。
不过项羽和刘邦能够进行最后的角逐,刘邦能够建立汉朝,最重要的还是人和,在刘邦的手下,有大量优秀的人才。
但其中最优秀的自然还是韩信,楚汉相争,就是韩信功成名就的地方。
(二)人和
韩信作为楚汉时期最优秀的将领,在带兵层面无人能敌,他不仅在刘邦战败后,通过战略救下了刘邦的命,随后更是通过一系列战斗拿下了相遇,让刘邦成功的建立西汉。
韩信的优秀不仅仅是带兵厉害,更重要的是韩信一直都以“士”自居,在古代,士为知己者死并不是一句空话。
韩信离开项羽投奔刘邦后,刘邦对他的重用他一直都记得,所以无论是楚汉相争时期,还是西汉建立后,韩信都对刘邦死心塌地,就连他的“反叛之心”,也一直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定的证据。
所以刘邦曾答应韩信“三不杀”,这已经相当于免死金牌般的存在。
(三)矛盾
从韩信的行为来看,韩信本身并没有太多关于反叛的想法,但韩信与刘邦的矛盾点实在太大了,因为韩信的存在严重了刘邦对汉朝的统治,在西汉建立后,刘邦已经到了不得不击杀韩信的地步,这点在历朝历代都是相同的,有的时候,并不是皇帝嗜杀,而是为了王朝的统治无可奈何。
二、韩信的威胁(一)年龄
刘邦虽然是和项羽同时起兵,但实际上,刘邦是项羽的叔叔辈,他和秦始皇的年龄相差不多,在刘邦登上皇位的时候,他已经五十多岁,要知道这可是西汉时期,能够活到四十岁以上的人已经算是高寿。
而反观当时的韩信,仅仅三十左右,年轻力壮,而且韩信多年带兵,身强力壮,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活到六十岁没有太大问题,也许刘邦在世的时候,皇室还有足够的威信,但是在刘邦死后,下一任皇帝很容易成为韩信的傀儡,甚至韩信都不用起兵,就可以凭借其影响力获得权力和地位。
(二)影响力
虽然韩信已经放下了兵权,但其在军队方面的威信并不是其他人可以相比的,就连刘邦也无法比拟,毕竟多年来一直都是韩信带着他们打天下,有些士兵甚至连刘邦都没有见过,如果韩信有了反叛之心,可能两三天之内,皇城就会被包围,刘邦就不得不交出权力。
表面上来看,韩信确实没有反叛之心,但韩信真实的想法又有几人能够知晓呢,也许韩信只是在蛰伏,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但不管怎样,刘邦都必须去掉韩信。
所以刘邦不得不借助吕后的手,把韩信关在一个笼子里,用黑布将他围起来,最后让宫女用竹签捅死了韩信,整个过程刘邦都没有出面,完美避开了刘邦的“三不杀”,一代名将在最精彩的年纪离开了人世。
其实韩信之所以不得善终,是没有掌握朝堂之上的生存法则,身为臣子就要有臣子的觉悟,狡兔死走狗烹,如果不想离开人世,就必须按照生存法则形式。
三、如何善终
(一)主动性
在建国后,一个开国功臣想要善终,第一点要做到主动性,不能等皇帝去废除你的职务、将你打回老家,因为皇帝一开口就是格杀令,想要善终,就必须主动提出解甲归田,尤其是武将,必须在第一时间交出兵权,并主动和军队斩断一切联系,这样的例子非常多,秦朝时的王翦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秦国平定六国的主要武将之一,王翦在军队中的威望明显要高于白起,即使在朝堂之上,秦始皇也必须给王翦面子,不过王翦也早早的发现了问题,在打下楚国之后,王翦二话不说立刻上书请求告老还乡,并且用最快速度斩断和军队的所有联系,只要了一些养老钱就离开了国都,而秦始皇也对王翦非常放心,让他安度晚年。
(二)需求
作为一个武将,尤其是背负着巨大功绩的武将,必须表现出自己的需求,这份需求的顶峰只能是金钱、富贵,在建立功绩期间,如果只表现出对钱的喜爱,就会让皇帝对他失去警戒心,一个只喜欢钱的武将,皇帝还是养的起的。
可如果这个武将对权力和军队表现出欲望,就无法得到善终,因为这些东西都具备反叛的能力,所以历朝历代都会进行削藩、击杀诸侯的操作,例如康熙皇帝的削藩和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作为皇帝,他只会相信那些只能动嘴的大臣。
比如乾隆时期的和珅,作为当时朝中最有分量的大臣之一,和珅非常有分寸,他的确享受着奢靡的生活,也有很多贪污的行为,但在朝中,他从未染指部队,也不结党营私,所以乾隆对他非常的信任,因为他对清朝没有任何威胁,这也是嘉庆可以如此轻松杀掉他的原因。
(三)吕后专权
作为西汉的奠基者,韩信是初汉三杰中为唯一无法善终的人,因为韩信是初汉三杰中唯一的武将,所以他同时对两个人造成了威胁,一个是刘邦,一个是吕后。
刘邦如果想保持自己刘氏传宗接代,比如去除那些对后世子孙有威胁的大臣,这方面文臣的威胁自然比不过武将,所以吕后杀韩信相当于得到了刘邦的首肯,可同时这也是吕后个人的想法。
作为外戚的领导人,吕后不仅要扫除威胁,同时也要树立吕氏一脉的威信,杀掉韩信显然是不错的选择,在杀掉韩信后,汉朝所有的异姓王接连被杀,吕后为刘盈扫除了所有的障碍。
韩信的死,说明皇帝对于武将还是十分忌惮的,尤其是那些能力强大的武将,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说,建国后击杀武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有的时候甚至还要杀掉武将的家人,因为武将的能力和思想是可以传承的,这点从韩信被灭三族可以看的出来。
但与此同时,清除开国武将的做法,也显示出皇帝对于继任者的不信任。
比如明朝,在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并没有大肆屠杀武将,因为在他的眼里,继任者朱标完全可以压得住满朝文武。
在文臣方面,朱标早就通过监国获得了一众武将的高度认可,而在武将方面,大将军蓝玉是朱标的亲舅舅,两人情同父子,谁敢造反,蓝玉一定会第一个跳出来将其诛杀。
可朱标死后,朱元璋立刻开始了大清洗运动,甚至那些早早放权养老的人也没有逃过宿命,最典型的就是徐达的毒烧鹅和刘基的毒药,朱元璋做的越狠,说明继任者的确是无能,而后朱允炆被朱棣打败也印证了事实。
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在现代社会也很常见,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公司内部,新领导上任后一定会清除掉原先的元老,全部换成自己的班底,就是为了防止公司元老投敌或者篡权。
古代的皇帝是全天下最有私心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子孙的利益,所有人都可以杀掉,尤其是潜在的隐患。
四、结语作为一个武将,韩信从带兵的那一天开始就决定了自己被杀的宿命,想要反抗宿命只有一种方式,让战争持续下去,让刘邦永远无法承担失去韩信的代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