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去游学有必要吗(别人孩子去北极游学)
近日一位网友发现,北京朝阳区一群小学生的毕业旅行来到北极。这和动辄跨越欧美的“游学”相比,更令人惊叹。北极旅行的报价在6~20w/人次,平均每天最低1.5w左右(去北极就别想着迪卡侬买个200块钱帐篷,当驴友玩了,万一碰上北极熊你可能打不过)
上海徐汇爱菊小学学生在北极科考船内
有人说“我们还在给孩子找起跑线,人家已经生在了罗马”,发博的人更直接写道“奉劝各位爹妈别卷了,这还有啥可卷的”!
其实这不是新鲜事。2018年,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上海徐汇爱菊小学的孩子去北极科考,就曾经引起了媒体关注,价格是20万元一人,由学生自理。从当时留下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喜悦自豪,也可以看到他们背后家庭的优渥富足。能花20万随便给孩子北极旅行的家庭,可运用资产应该不会低于2000万。教育消费现象背后,其实是财富迅速向“金字塔尖”集中的反映。虽然很多人极力呼吁扩大学区、摇号入学、废除补课之类的措施,来提升教育gong平。但只要财富差距存在,父母就一定会去给孩子“助力”,无非是通过公开的市场行为还是用非公开的hui色方式。
某博客消息称看到小学生在北极毕业旅行
在这里呢,我不想扯更多怨天尤人的废话,只想从普通人出发,探讨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差距悬殊的“内卷”。如果你的家庭在中产以上,请忽略本文。
1、认清现实,没必要让孩子硬挤在不属于他的校园和圈子。普通家庭咬咬牙让孩子上略贵一些的私立学校,未尝不可,孩子如果性格好,也会认识到父母的努力而更加积极向上。但如果收入微薄,孩子资质不佳,还一定要砸锅卖铁式的钻进非富即贵的顶级校园,就如同婚姻中双方家庭差距太大,或者是参加了完全不在一个层次的饭局,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但如果孩子的确天资过人,甚至能让名校倒追,当然另当别论;
这是北京史家小学运动会,在国家奥体中心举办
2、集中力量,为孩子铺好最重要的路。对年收入20万的家庭,花20万送孩子去北极,在我看来纯属浪费。古人说“穷文富武”,就是说没钱就闷头学八股,考出功名才是可行之道。我的一个小学同学,父亲看他实在愚钝,在他初中毕业后,拿出半幅家当给他买了卡车,让他在当时九十年代跑运输,现在则干到了一家物流公司老板。虽然同学中也有成为政府高官、大商巨贾,看不上这生意,但对他的家庭和资质来说,这个成就非常了不起。
北京史家小学运动会,迎来巨星贝克汉姆
3、提高认知,给孩子正确定位。这是个多样化的时代,中专毕业的李佳琦也能靠几支口红,逆袭人生。现在很多地方开始限制中考升学率,目的就是控制高等教育人数。不可否认,普高和高等教育的道路,在很多人眼中更加稳妥。但是即使211、985本科生甚至硕士、博士的内卷,也早已发生。相反,曾经不被重视的技工甚至更普通体力劳动,薪酬早已几倍的提升。以我接触的机械加工来说,普遍中专出身自己开店操作一两台车床带CNC,在西安很容易做到30万的年收入,有固定大客户的话更多。我的意思不是说鼓励去上中专技校做体力劳动。即使是在普通大学中间,院校、专业同样需要结合自身,妥善选择。家长要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结合家庭情况和孩子,做出最好的决定。以我身边例子来说,某个小老板大概五六百万的资产(主要是现金和商铺)收入来源2家店,孩子属于乖巧但学业实在不行。他考虑自身的行业前景一般,孩子也没兴趣接班经营,学习呢又实在是推不动。就选择了让孩子参军,复员后考入某二线城市消防单位。虽然收入有限,但是够用,工作稳定,社会地位也不错,家里和孩子都很满意。
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父母要积极进取。无论年龄和层次,都应该在自身位置为子女垂范,保持乐观和积极态度。像很多人,自己已经躺平,玩手机消磨时间,还期待孩子抵制电子产品,学业精进,这是本末倒置的。父母要向上发力,让自身成为孩子的起点,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不是死气沉沉,成为子女的天花板,造成一茬不如一茬。
用狭义的金钱或社会地位,衡量一个人或者一个孩子的成就,其实是很无聊的事情,更是当下的悲哀。但是和这样“生在罗马”的天之骄子们处在同一时代,如果盲目随波逐流,大概率就会头破血流成为内卷的牺牲品,没有过硬的能力,拿着普普通通的一纸文凭,在每年千万级的高等教育毕业生中厮杀。
唯有提高认知,理性应对,才有可能在别人去北极科考的时候,让孩子悄悄地接近罗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