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真的被误会了太久(一直被误会的调味品)
你可能也听过“味精吃多了会头晕”“味精不安全,不要吃的传闻”。味精到底安全吗?吃多了会怎么样?
味精化学成分为谷氨酸钠,也就是谷氨酸的钠盐,属于天然的最丰富的非必需氨基酸之一。味精是一种鲜味调味料,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浓厚的鲜味。与食盐同在时,其味更鲜。食品工业生产厂商视味精为一种增味剂进行销售和使用,因为它可以平衡、融合和使其他味觉的整体感受变得丰富。
味精起源于日本。1908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池田菊苗注意到柴鱼片和海带的汤均具有一种特别的滋味,而当时并未有对这种味道进行过任何科学描述,而且这种味道与甜味、咸味、酸味和苦味截然不同。池田将其味道命名为“鲜味”,并且注意到这样的鲜味是来源于谷氨酸的盐。
为了证实是因谷氨酸离子而产生了这种鲜味,池田采用水提取和结晶的方法,从海带中分离出谷氨酸,并研究了许多关于谷氨酸盐的味觉特性,当中包括钠、钙、钾、铵和镁的谷氨酸盐,最终发现除了金属离子本身所产生的某种金属味道外,所有的盐均会形成这种鲜味。在这些盐中,谷氨酸钠可溶性最棒,味道最佳,兼且易于结晶,因此池田将谷氨酸钠的生产工艺申请了专利。1
1909年,铃木兄弟开始了商业化生产谷氨酸钠,名称为味之素(日语:味の素),意即日文的“风味之精华”。这也是味精名称的由来。
谷氨酸发展主要原料有淀粉、糖蜜、醋酸、乙醇等。国内厂家现多以淀粉为原料生产谷氨酸,少数厂家以糖蜜为原料生产谷氨酸,然后转化生产成味精。科学证明,味精进入人体后可以完全被消化吸收,并参与到正常的新陈代谢中,不会发生沉积。味精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可生成谷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人体体重的17%是蛋白质,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谷氨酸占20%。因此食用味精不仅能起到调味增进食欲的作用,还能补充人体一定的营养素。谷氨酸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尽管味精有益无害,但食用味精仍然要讲究科学。
- 适量的食用,当味精摄入过多时,谷氨酸钠会使人体中的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出现眩晕、头痛、嗜睡等症状。
- 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最好不食用味精。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会生成谷氨酸,谷氨酸能与血液中的锌结合,降低锌在血液中的浓度,导致婴儿缺锌,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 味精含有钠离子,老年人和高血压、肾病、代谢综合症等患者要严格控制味精的摄入量。
- 味精要在食物出锅前放,当味精被长时间加热时,会生成焦谷氨酸钠。虽然焦谷氨酸钠无毒,但是却没有鲜味,那么放不放味精又有什么意义呢?
也许你看完这篇文章会觉得无所谓,现在都有鸡精了,我干嘛还用味精?说起这个我突然想起曾经给无数国人带来美好味觉的“莲花味精”,就是因为无良资本家为了卖鸡精而造谣味精,导致这个企业半死不活,还让当年作为世界味精生产大国的我国味精生产企业总数下降到如今的几十家。
很大一部分人认为鸡精是用鸡肉做成的,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经研究表明鸡精的主要成分就是味精和盐。只不过味精和鸡精的生产工艺不一样,味精是生物工程技术的结晶,其工艺科技含量较高;而鸡精生产则是相对简单的复合、造粒、膨化工艺。相比下来味精的生产比较成熟,质量相对稳定,是比较安全的;而鸡精的生产厂家剧增,加上选料、工艺配方、设备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品牌的鸡精卫生状况相差很大。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也都明白了味精真的对于我们的身体无害,另外提醒大家:造谣要比辟谣容易得多,对网络上的信息我们要学会理智的去看待,切勿盲目跟风。
还有一个比较搞笑的,在国外有些人也会大喊着“NO MSG(味精)”,他们也不用味精,他们喜欢从超市买高汤,然而高汤里的鲜味来源就是谷氨酸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