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历史上的10大名将(武学宗师老调名旦)
前两日我们“雄安头条播报”
相继推出了雄安历史名人之雄县、容城篇
安新的小伙伴坐不住了
安新也是人才辈出,怎么能少
别急!
雄安新区之安新
历史名人(第三集)
安新的父老乡亲们
快来看看你能认识几个家乡名人
赶快后台留言互动吧~
▼
李玉琳 ——武学宗师
安新圈头村人。
7岁开始学文习武,拜郝恩光为师,学形意、八卦、少林诸艺。
习武严谨,性格开朗,待人和善,尊师如父的高尚品德,为武林界广为流传。经李存义引荐投师孙禄堂攻习太极拳术。
1924年任教于天津中华武术会,后任教于上海中华武术会,兼任尚德国术会会长。深研杨氏太极拳技术理论并教授推广,与太极名家杨澄甫相友善。
安新马村人。
幼年在安新县刘向保子弟会中随白永宽、化起凤等学唱高腔红净,后在北京恩庆班随钱宗珍学昆曲老生及花脸。
在京南乡间搭恩庆班、和顺班、庆长班、元庆班与德庆和班等演唱,约40岁后改唱袍带花脸兼唱老生。
1918年初与昆弋老人王益友、郝振基、侯益隆等在北京组成荣庆昆弋社演出于天乐园,以嗓音高亢、韵味醇厚、做工稳健、神气凝重而成为昆弋班袍带花脸和唱功老生之典范。
之后演出于京津及河北各地,颇有声望,深受听众好评。经常演出的代表剧目有高腔《古城会》、《琼林宴》、《五台山》及昆曲《弹词》、《刀会》、《功宴》、《山门》等。
▼
张桂良——老调名旦“小莲花”
安新北边吴村人。
1918年秋随张洛耀戏班在北京大栅栏同乐园、三庆园戏院演出。因扮相倜傥、嗓音清婉圆润,深受观众喜爱,老调名旦小莲花的名字很快在北京叫响。
小莲花的名声传到醇亲王府。第二代醇亲王,即光绪皇帝的弟弟载沣将张桂良请进府中演戏,和张桂良同去的还有梅兰芳,梅兰芳演出《贵妃醉酒》,张桂良演出《穆桂英指路》。
张桂良从此和梅兰芳相识,二人以兄弟相称,彼此相互切磋艺术。梅兰芳常演京剧、昆曲《天女散花》、《惊梦》等戏。张桂良常演老调、丝弦《金甲山》、《十八扯》等。
1927年,张桂良随继父张洛耀的戏班在保定马号文明茶园演戏,观众争相观看。保定的几家照相馆都挂着他的放大剧照。而后又到天津、张家口、东北的二道河、沈阳、四平等地演出。
▼
陈士骅——水利专家
▲陈士骅 (右三)
安新安州镇人。
1918年随家人迁居北京,1920年考入京师第四中学。1925年夏毕业后赴德国留学,入慕尼黑工业大学,攻读铁路和水利工程,被授予“国家特许工程师”学位。
1934年初回国,经邵力子和德国森林专家Fenzel推荐,当年2月受聘为陕西省建设厅技正,负责修建陕南公路。次年,又完成咸阳渭河桥的设计和施工任务。
1951年11月与茅以升、金涛等人筹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北大工学院并入清华大学,他作为清华、北大、燕大三校调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调到清华。
先后担任水利工程系教授,土木工程系代主任,副教务长、教务长、副校长以及校工会主席、图书馆馆长等职。分管清华大学水利、土木、机械、电机等系的教学工作。
除参与学校的教学领导外,还担任武汉长江大桥特邀技术顾问,华北盐碱地综合治理第三专业组组长等工作。
▼
郑怀贤——“飞叉阿贤”
安新北辛村人。
11岁开始习武,师事百家,擅长形意、八卦、太极拳术。同时学医治跌打损伤、接骨术。
在上海精武馆举行的武术比赛中,多次夺魁。十八般兵器兼能,尤擅长飞叉,沪上武林界中人常称他为“飞叉阿贤”。
1936年赴德国出席第十一届奥运会,在柏林体育馆参加明星表演赛。国术表演队频频为国扬威。郑怀贤手持钢叉,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进入练功状态。
他表演的飞叉绝技,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德国国家摄影团把中国国术队表演的飞叉镜头拍摄整理成纪录片。其表演震动了当时世界体坛。
1962年应国家体委之聘,任中国排球队保健医生,赴苏联莫斯科参加世界排球锦标赛。历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务委员、中国武术协会主席等职务。
著有《正骨学》、《按摩术》、《伤科诊疗》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