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学总原则(人本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思考)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有几大流派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或者说正是这些流派构建起了教育心理学体系人本主义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代表人物是C.R罗杰斯,该理论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思潮人本主义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人本主义教学总原则?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本主义教学总原则(人本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思考)

人本主义教学总原则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有几大流派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或者说正是这些流派构建起了教育心理学体系。人本主义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代表人物是C.R罗杰斯,该理论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思潮。人本主义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需求层次论”和“非指导性原则”是对我影响较深的,从本质上讲,这两个理论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中心来展开。这不乏有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建构主义的影子,但从深层次讨论,人本主义比建构主义更宏观,这是我深有体会的。回首从教这些日子,在整个教学实践中,我总是谨记这一理论所阐述的内容,这也使我在从教过程中受益匪浅。

新课改理念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比如要求教师应该实现由“重结论”到“即重结论更重过程”的转变,由“关注学科”向“关注人”的转变等,这是符合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建构主义也强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实现原有知识上的生成;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强化理论都是围绕着人性来进行研究的,他鼓励教师利用“程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综合各种教育流派或者观点,科学的教育理念都在围绕同一个中心,那就是基于“人性”的思考,而这点是人本主义的核心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我愈发的认为,人本主义理念给我的教学生涯带来的巨大影响。对我而言教学是人生大事,既充满实践操作的考验,又能引发哲学思考。来到一中教学是半年前的事,对于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而言都有一种共性的特点,那就是由于对自身职业未知的忐忑心理。从关注阶段论来讲,这属于任教前关注和早期生存关注时的体验。较深分析下,让一个刚毕业未多久的学生去引导另一群学生学习,或者帮助他们实现早期人生规划,这是颇有压力的一件事。我反复思索过去学到的知识,比如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知识等,以期寻求可恰当适用的理论支撑;也会无数次将这些理论与脑海中假想的各种教学情境进行衔接。比如在教学设计中如何使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如何做到“学不躐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等,这密密麻麻的观点无时无刻不漂浮于脑海中,所以导致开学前几日我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手忙脚乱的对这些理论进行筛选,但终究这些零乱的观点并未提供给我一把适合各种场景的“万能钥匙”,所以我认为,在教师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能够寻找一种基于根本的理论去指导一系列教学实践。最终通过总结与思考,我发觉不管何种教学理念,它终究还是回归了上述所提到的一点,那就是人本主义理论。

罗杰斯认为教师应该对学生产生移情、尊重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秉持这一观点,用通俗的话叫做“换位思考”,所以在处理与学生关系的同时我会首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在管理班级方面,我会将常规管理和量化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利用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原则”,通过班集体影响个人,通过教育个人影响集体,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能够提升其较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再如本班班集体核心全部由学生自主选拔,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制定“小组排名”、“小组PK”、“课代表负责制”等班规,这种从制度层面构建的班级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即能够减轻班主任负担,也能够发挥学生的潜能。

影响最深的是处理班级男女恋爱关系方面,有教师采取激进的办法,对于这种行为及时的遏制。我曾经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也觉得应该是这样,但后来发现有可能造成治标不治本的情况,甚至会造成情况恶化的现象。所以,我习惯用换位思考的办法去理解他们,去积极的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首先我们应当对这种行为表示理解,最好是让学生能够明白老师对于这种行为是能够理解的,这样学生才不会产生太高的负罪感,才会放下防备和老师沟通,从而进行接下来的引导。这种情况下,我用学科专业知识引导他们学习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或者是帮助他们正确理解青春期如何处理男女关系的问题,这符合罗杰斯所谈到的对学生尊重、移情和积极关注的原则。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感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需求由较低层次向高级层次递进,所以我们应当给予学生关爱和尊重,这样他们才能产生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教学方面,比如讲解知识点的同时,我会着重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和心智成熟程度,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内涵。因为只有积极的关注学生才能够使教学活动有效进行,才能实现较高的教学效果。其次,我把学生的综合探究环节作为上课的主要环节。人本主义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教师只是引导他们发挥潜能。综合探究法以及抛锚式教学都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起学习动机,不仅能够实现人本主义所强调的对学生认知的培养,更能够提升其学习兴趣、培养起情感态度价值观。再比如,我会经常与学生交流,让他们明白,老师对他们是给予重大期望的,或者是较高期望的,这在本学期开始我就在班会上讲过。我对学生讲你们是全校最好的学生,你们要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你们都能够考上大学的,你们以后将是社会的精英,通过一系列的谈话学生是备受鼓舞的。通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学生们变得更加努力更加自觉,这让我信心倍增,而这就是我们所讲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从本质上讲,该效应也是建立人文关怀上的,所以这也是人本主义所强调的内容。

综上所述,不管是在教学管理还是教学环节上,还是新课改理念又或者行为主义、建构主义所强调的内容,都在围绕“以人为本”这一中心,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人、发展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人本主义从宏观方面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指导,而它就是我从教生涯的那把“万能钥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